文 | 侃见财经
医药行业又一次被药明康德带入“坑”中。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药明系带崩整个医药板块了。
此次,导致药明康德股价大跌的原因,源于美国议员提交的一份文件。
据相关媒体报道,近日市场流传一份美国禁止与某些生物技术供应商签订合同以及用于其他目的的法案截图,其中提到将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等公司纳入“受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名单。
受此影响,药明康德股价连续下挫,创下了阶段性新低。截至今年1月30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股价报收56.85元/股,和2021年8月的最高点171.08元/股相比,如今药明康德A股股价已“膝盖斩”,市值则缩水超过了3000亿。
尽管药明康德一再强调影响不大,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实际上,这并非药明康德第一次受到该类事件的影响,也并非“药明系”第一次成为行业下跌的导火索。早在2023年12月,药明系公司药明生物在官网更新了业绩指引,公司下调了全年业绩指引。
随后,药明生物盘中一度暴跌超24%,受药明生物崩盘的影响,港股医药板块集体重挫,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于12月4日重挫超5%,位居行业板块跌幅第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药明系”企业陆续上市,创始人及重要股东也开始了一路减持。有统计显示,仅在2022年6月10日至2023年8月期间,李革及其一致行动人开始减持药明康德,三次减持累计套现约98.31亿元。
机构“逃离”药明系?
做大,拆分,是药明系壮大的秘诀。
药明系也是在高增长中,完成了裂变,而受益于高增长,药明系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药明系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且每次有“风吹草动”,药明系的股价就会出现剧烈的波动。
现在回头看,药明系公司并非第一次受到此类事件的影响。
早在2021年12月。当时,有媒体报道,美国商务部预计将2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在药企名单中出现了药明康德的身影。
受到利空消息的影响,药明康德A股股价当天直接跌停。拉长周期来看,这一次的利空也直接终止了药明康德长达三年的上涨行情,股价开启下跌模式,一直到今年的1月,药明康德的股价仍然没有见底回升的迹象。
而药明系的另一家公司药明生物,其下跌趋势则始于2021年7月份,当时药明生物股价一度涨至148港元/股,创出历史新高,以此计算,药明生物期间累计跌幅已接超过85%,已惨遭两度腰斩,期间总市值累计蒸发超54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960亿元)。
有统计显示,仅在2022年2月和2023年4月,这一年时间,药明系就因为四次来外界的利空而受到影响。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虚假的消息并未真正的落地,但资本市场无疑都用脚进行了投票。
那么市场究竟在担心什么?顾虑到底在哪?
实际上,投资者的顾虑也并不难理解,毕竟从业务占比来看,2023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境内和境外用户营收为156.4亿和32.27亿,占比分别为82.9%和17.1%,一旦境外市场发生变化,药明康德的业务将受到巨大的打击。
从2022年的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来药明康德自美国客户收入达258.84亿元,占总营收65.77%;来自中国客户收入达75.26亿元,占总营收19.12%;来自欧洲客户收入44.32亿元,同比增长19%,占总营收11.26%;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3%,占总营收的3.84%,对比来看,美国市场的确是药明康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此外,还有机构股东的减持,根据《长江商报》统计,药明康德股东累计减持金额合计超过400亿元。截至2023年三季度,药明康德的机构持仓家数已经从去年同期的1158家,下降至518家,降幅非常明显。
药明系为何不大规模回购?
周期之下,现金流为王。
药明系的问题在于,其赚到钱之后,就会上马新项目,进一步分拆上市,对于投资者的回馈,其实并不算太好。
以药明康德为例,其之所以到今天这个局面,除了外围的利空、行业的急剧变化、自身的问题其实也不容忽视,作为药明系上市公司的缩影。此前,CXO行业被看作是一个确定性很高的行业,毕竟从整体来看,医药研发的成本很高,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元、研发周期大于10年,因此选择这条路是一条最快捷的路。
但风险同样巨大,例如每次的传闻都能引起药明系公司股价的剧烈波动。
原本当在市场赚到足够多的资金之后,就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但路径依赖下,做出一些决策并不容易。
2015年,国内开始推动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药加快审批的政策的相继落地,大量药企也开始从仿制药业务转型到创新药业务中;2018年,医药带量采购政策正式开始实施,仿制药企再次受到冲击,又有一大批的传统仿制药药企转型创新药。正是在这两轮医药行业改革的带动下,CXO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
以药明康德为例,在2015年时药明康德的营收不过48.83亿,净利润则为3.49亿;到了2022年,药明康德的营收已经增长至393.6亿,净利润也增长至88.14亿,7年时间营收增长了8倍,净利润则增长了超过20倍。
在经历了短暂的爆发期之后,国内药企对于医药研发外包的需求开始减少。2023年的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收为295.4亿,营收增速仅为4.04%;实现净利润为80.76亿,净利润增速则只有9.47%,这是药明康德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增速降至个位数。
当然,对于上市企业来说,投入发展是一条不变的道路,但回馈股东也是维护公司市值的必由之路。从格力、美的等公司的做法来看,高额的分红加上稳定的盈利,则是其股价“抗跌”的最大因素之一。
因此,面对市场的抛压以及机构的“逃离”,药明系的掌舵者应该充分的重视投资者,以更大力度去回馈投资者,否则一旦等市场开始用脚投票,对于公司对于行业来说,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且作为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本身也具有带头示范作用,切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屡屡影响行业公司的股价。
统计显示,药明系公司至今市值已经蒸发超8000亿元,所以,药明系掌舵者应该肩负责任,启动回购以及其他措施,来阻止股价的进一步下跌。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