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能源前瞻,作者|和畅、苏清,编辑|和畅
春节长假开电动汽车返乡,你的旅途顺利吗?
车主李雷就对新能源前瞻明确表示,“如果再选一次,我决不会开电动汽车了。”他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而车主李璐通过认真规划、果断换线路等操作,不仅顺利到家,还节约了不少花费。
有关部门预计,春运期间,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将近72亿人次。按照新能源汽车占到了汽车总量的6%计算,自驾新能源汽车出行超过了4亿人次。
创纪录的数据、集中出行,再加上局部区域暴雪、冻雨等自然灾害影响下,不少新能源车主经历了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全部“槽点”,即低温续航缩短、充电难、排队长、充电桩基础设施不足等。
但在解决新能源车主“充电拥堵”问题上,相关政企也是新招旧法齐上阵。比如新建充电站、布局移动充电仓、充电机器人、推出超充电池等,让赶路的车主感受到了阵阵暖意。
总体来说,2024年的春节长假与以往相比,新能源汽车出行体验逐渐向好。
01 服务区里的“新”变化
据“极目新闻”报道,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武汉多个服务区在春节期间调来了多个移动充电机器人、加装了移动充电仓设备。
移动机器人配备60千瓦快充功能,最多可以充满7辆车。而每台移动充电仓设备日充电量可达4000度电,可满足200辆车的充电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可同时为4辆车提供快充服务。
这显然很好地解决新能源车主的补能焦虑,也给其他服务区做了榜样。
虽然还没体验到充电机器人的服务,上海的小纪却明显感受到服务区的充电桩变得“非常多”。
因工作原因,小纪会经常出差江苏和浙江,而他的出行工具就是一辆新能源汽车。“上海到杭州高速上的服务区,之前一般都是4个充电桩,我过年期间再去浙江,发现很多服务区的充电桩有20多个,甚至还有40个的。”
小纪表示,这些充电桩应该是2023年下半年新建的,“在江苏和浙江开新能源汽车根本不用担心充电问题,实在不行,下高速几公里的地方也有很多充电桩”。
和小纪一样,武汉的陈楠这次春节回家的旅程也相对轻松。
陈楠告诉新能源前瞻,他的老家在襄阳,离武汉有300公里左右,尽管也有燃油车,他还是选择开新能源车回家。为了不让自己陷入电量焦虑,陈楠早已养成随时充电的习惯,只要有充电桩,只要当时有时间,就顺便充个电。
跑长途的时候,陈楠和所有新能源车主一样,会规划好路线。按照他的说法,“基本上跑两个小时进一趟服务区”。
事实上,随着各种补能小程序上线和充电桩的增多,用新能源车跑长途的用车体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交通运输部相关人士就表示,交通运输部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加大高速公路充电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停车和充电数据的互联互通。2025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充电覆盖率要达到80%。
然而,面对集中爆发式需求,这样的补能网络仍存在短时间内供不应求的情况。
小纪就在南浔服务区遇到了排不上队的情况,尽管该服务区的充电桩有20多个。
02 新能源车主必备规划能力
如陈楠所说,做好出行规划应该是新能源车主的必备技能,当然它也会让车主的旅途变得更加从容。
在北京工作的优优,2024年选择驾驶特斯拉Model X回福建过年。“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开车返乡了,2023年就尝试了新能源汽车。慢慢开,路上充电10次左右,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到家。比起公共交通,自己开车更自由一些,只不过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和充电情况。”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优势是出行成本低,电费比油费便宜不少。对此,优优算了一笔账:途中一共在超充站充电10次,充电费共约1000元,算上路费,总花费2000元出头。“自己开电动车的话,确实不比坐高铁、飞机快捷,也算不上省钱又安全,但是如果我开的是油车,光油费就得2500元了。”
在驾驶体验方面,优优表示:“途中使用了辅助驾驶功能,自己只需要注意路况,总体来说比较省心。”不过,他同时表示,一定要随时关注着充电桩的情况,因为会存在着充电桩排队、低温导致续航骤降、堵车导致没电等等太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了。“车子一旦在高速路上趴窝了就会很麻烦,所以我也尽量保证遇到充电桩就充一次电。”
另外,优优特别提到,由北京向南方这趟旅途中,电动车续航会根据温度高低发生变化。“越到南方续航达成率越高,从北京刚出发的时候是50%的达成率,进入福建后续航回升到90%。但是从老家往回开的话正好相反,多次找充电桩还是挺麻烦的。”
新能源前瞻发现,不少新能源车主都和优优的经历类似。在做出行前的准备时,也是将“补能方案”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根据导航图,详细标注了沿途充电的位置,反复演示了好几次,确保自己的爱车有足够的充电供给。
成都的李璐更是认为,开了新能源汽车不会规划,堵车怨不得别人。她春节前从成都驾车到江苏,在要进入武汉环城高速时发现堵车严重,果断绕行,从孝感下高速,走国道、省道,再上高速,虽然多跑了200多公里,但沿途充电桩分布较多,且基本上是“包场”。
所以在看到很多车被堵住武汉的报道,尤其是一些新能源汽车因没有电而趴窝,李璐就会强调“规划能力”的重要性。
03 “回家困扰”几时休?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出行高峰期还是会给车主带来诸多困扰。
北京的李默默把自驾新能源汽车回家乡安徽合肥过年的想法告诉朋友后,朋友们都佩服其“不畏艰难”的勇气。
因为在他们看来,李默默大概率会遇到充电难、续航焦虑等新能源汽车的“通病”。
北京到合肥的路途为1000多公里,在不堵车、不吃不喝不休息的情况下,连续驾车也要10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我的车标定续航为600公里,日常可以开到500多公里。我们走走停停,遇到充电桩就充电,晚上在酒店休息,两天回到了家。”李默默告诉新能源前瞻。
显然,“不赶时间”让李默默的出行省了不少心,但“心急”的李雷却生了一肚子气。
2024年春节,李雷开着新置换的新能源汽车从广东回江西。他告诉新能源前瞻,往年开燃油车只需要8个小时的车程,今年却用了15个小时。“现在的导航很方便,高速服务区也确实都有充电桩,可几乎每个服务区都要排队充电,回家的路上我一共充了3次电,每次都要等待2个小时左右,充电又要1个小时。”
李雷也分享了他的补能小妙招。“在高速上充电,一定要考虑充电桩诸如接口兼容性、功率及充电速度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在一个服务区,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第一个充电桩因接口不兼容用不了,第二个发现很慢,换了一个依然很慢。最后拨打了电网客服热线,人家告诉我,这个服务区充电桩功率只有30千瓦,充电用时确实明显要长一倍。”
除此之外,也有新能源车主反馈,春节期间许多人从大城市回到县城、农村,充电设施基础建设有待提升。家中没安装充电桩无法充电、商用充电桩需要排队抢位,甚至一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停车位被燃油车占位,使得充电基础设施及条件无法得到利用和保障,这些问题同样需要被关注。
新能源汽车逐渐“开”进了千家万户,但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设施却仍存在保有量不够、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同比增加65%。2023年全年新增充电基础设施338.6万台,其数量就占据了累计总量的40%。与此同时,2023年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按区域分布来看,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湖北、山东、北京、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0.7%。
“较发达的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充电设施保有量较大,而西部地区的充电设施相对较少。”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新能源前瞻。
“目前的充电设施运营商大多是通过收取电费(包含服务费)来获利,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却得不到认同。而充电设施有自身的市场价值,又因地段等因素导致充电设施的建设成本存在差异,但目前的收费标准并没有体现出这些差异。”张翔表示。
显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之路还很漫长,但好在它的所有问题已暴露,剩下的就是各个击破。
参考资料:
- 《高速服务区里有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助力新能源车主“满电”返程》,来源:极目新闻。
*文中李雷、小纪、陈楠、优优、李璐、李默默为化名。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