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餐饮供应链指南
一份六部门的联合发文,正在搅动整个预制菜行业。
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明确了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并对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外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份《通知》释放了哪些硬核新规?官方对预制菜提出明确要求,正式围绕预制菜展开治理,是否意味着预制菜这个行业要变天了?
六部门联合发布硬核新规,国家针对预制菜的规范正式拉开帷幕
总的来看,六部门联合发布的这份《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围绕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大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详细要求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仅就这份《通知》中,提到的几个重点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二。
第一,关于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通知》明确,预制菜是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同时也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也就是说,预制菜就是一定要有菜肴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还提到,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官方对此的解释是,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但也要注意,新规中所说的中央厨房模式,是餐企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也就是说,连锁餐企的央厨产品供自己使用没有问题,但如果要进入市场流通,还需要通过相关规定以及严格的流程。
第二,不添加防腐剂,这也是此次《通知》内容中备受热议的一点。按照《通知》,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针对这一点,官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且预制菜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后处理工艺,无使用防腐剂技术必要性。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有助于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通知》中特别强调,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要明示。针对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情况,要求餐饮商家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总的来看,此次针对预制菜的各项新规,无疑都是针对消费者关注的点而展开,也回应了餐饮商家、预制菜企业普遍关切的一些问题。伴随各项标准的明确,接下来的监管势必会越来越严格,一如《通知》中所提到的,未来监管部门将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预制菜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
国家针对预制菜的规范,或许将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强监管时代来临,预制菜行业将迎来大洗牌
如今,伴随预制菜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不少业内人士也开始预测,接下来行业的洗牌也将加剧,进入大浪淘沙阶段。
毕竟,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过去几年,预制菜一路狂飙。从食品企业,到餐饮企业……市场上玩家众多,大家都在纷纷抢滩预制菜这个赛道,行业发展热火朝天。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预制菜加工企业已超过7万家,2023年预制菜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
但与此同时,行业也在野蛮生长,出现了不少乱象。
比如前不久3.15晚会曝光的梅菜扣肉预制菜使用了劣质槽头肉作为原料。根据报道,在预制菜的主要产区之一——安徽省阜阳市,有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而在当地不少商户看来,用处理不干净的劣质槽头肉替代五花肉做梅菜扣肉预制菜,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再往前,也有不少企业被曝光,使用大量防腐剂和其它添加剂,以此达到让预制菜保质期更长的目的,但生产出的产品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风险。
此前转型投身预制菜研发创业的名厨邵明就曾表示,发展预制菜,不能再任其野蛮生长。“预制菜行业需要立规矩、明底线,由于行业缺乏国家标准和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入行门槛低,从业者众多但素质参差不齐。”
而如今新规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行业标准的缺乏,将对假冒伪劣仿制、无标识信息、原材料无法溯源等乱象形成震慑。同时,会加速行业大浪淘沙的过程,带来预制菜行业的重新“洗牌”。
就以新规中所提到的“不能使用防腐剂”这一项规定来看,国家规定,普通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在没有超标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新规明确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意味着对预制菜的要求要高于普通食品,这就会清出一批落后、违法违规、存在安全隐患的预制菜企业。
而对于在预制菜领域深耕的实力企业来讲,不用防腐剂,还可以用真空包装、氮气填充、低温冷链运输、提升灭菌技术等方式来提高食品的保质期。
生产出一盘好吃的预制菜不难,但生产出品质稳定、食安过关、美味还便宜的预制菜,就对企业在烹饪、保鲜和运输等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经历野蛮生长后,如今再遇上行业的规范、强化,接下来整个预制菜行业势必会朝着“劣币被出清,良币占上风”的方向发展。
想让消费者放心买账,可能还有段距离
如前所述,伴随新规出台,供给端的尾部中小企业被挤出,资源将向头部大品牌集中,进而带动整个预制菜行业的提质。
但具体到需求端又会有怎样的影响了?众所周知,我国预制菜的消费市场一直以B端为主,餐厅端对预制菜的使用占比达到了80%。
如今,《通知》中明确连锁餐厅央厨出品不属于预制菜,那么,对于那些早已自建中央厨房的餐饮品牌而言,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半成品、成品菜肴就都不属于预制菜,品牌方可以大大方方向消费者表明,自己门店不使用预制菜。
另外,这股势头也势必会影响到更多餐饮品牌打造中央厨房的信念。
有餐饮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将中央厨房生产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无疑充分考虑到了餐饮行业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推动中央厨房在餐饮业的进一步普及。
然而,更深层来看,一份简单的文件并不能打消长久以来的消费认知。消费者对于中央厨房的出品,本身还不是了解,在很多消费者潜意识里,仍然会认为中央厨房的出品属于预制菜。
所以,未来如何让消费者对央厨出品的菜肴形成新的认知,真正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对于餐饮品牌而言,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