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分拆上市,菜鸟不先飞

钛度号
阿里急收缩,菜鸟需破局。

文 | 新媒科技评论

去年3月,阿里启动了轰动一时的1+6+N分拆计划,多个业务板块被分拆为独立的集团,并提出将在条件成熟时独立上市。

但如今,最早有望登陆资本市场的菜鸟,却在飞往IPO的道路上突然返航。

日前,阿里发表公告称,其物流子公司菜鸟已撤回在港交所的首次公开招股申请,并计划以37.5亿美元(约270亿元)收购菜鸟少数股东所持股权。

过去一年,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格局发生了不少变化,拼多多、抖音等后辈强势袭来,给整个电商行业带来了不少冲击;而在巅峰时期积极拓展多元业务的各互联网大厂,也疲于“降本增效”,瘦身成为了行业的新特征。

不难看出,阿里从去年初“成熟一个,上市一个”,到如今几乎暂缓了所有IPO项目,其对资本市场的态度也有了很大改变,不再强求IPO的阿里,未来所求又将是什么?

只差“临门一脚”

2023年3月,时任阿里董事长张勇宣布启动阿里“1+6+N”组织变革,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效率,用张勇的话来说,就是“让员工真正走向为自己的业务而战”。

“成熟一个,上市一个”也代表了张勇的态度,即让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独立运营,自负盈亏。对阿里来说,这样的生产关系能够让组织架构更轻盈,让公司跑得更快,实现更持久的繁荣。

外界认为,菜鸟、阿里云、盒马这几个已经具备独立运营能力的项目都会被分拆上市,最终,菜鸟率先跑出,于去年9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成为阿里“1+6+N”改革后首个正式进入IPO进程的业务集团。按照张勇的规划,紧接着上市的将会是阿里云、盒马。

但众所周知,如今阿里云、盒马的上市计划均已被搁置。今年2月,时任阿里董事长蔡崇信表示,“我们会考虑不同业务的单独融资,但阿里不急于让菜鸟、盒马进行IPO。”

但没想到的是,与IPO只有一步之遥的菜鸟,也出现了变数。今年2月,据路透旗下IFR曾报道,菜鸟最快将于本月获得中证监的境外上市批准,最快有望于(2024)一季度挂牌。

在彭博社的报道中,菜鸟被称为是2024年亚洲最热门的IPO计划之一,而过去一年,菜鸟也一直动作频频。

去年6月,菜鸟宣布推出自营的品质快递业务“菜鸟速递”,并强调“送货上门”是标准服务,在向京东物流看齐的同时,“菜鸟速递”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阿里想要抢“三通一达”的饭碗。

而在国际市场上,去年9月,菜鸟联合速卖通推出了“全球五日达”国际快递快线产品,在跨境电商平台快速崛起的当下,菜鸟此举显然也在提前布局国际市场。

可以看出,在菜鸟传出上市消息的背景下,其也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希望在激烈竞争的物流市场中,通过抢占增量空间,扩大业务规模,最后为估值讲更好的“故事”。

从阿里三季报数据来看,菜鸟这些举措已经初见成效,三季度菜鸟实现营收284.76亿元,同比增长24%;菜鸟“全球5日达”的订单数量也实现了三位数环比增长。

上市时机不对?

但尽管如此,在蔡崇信看来,菜鸟此刻上市,似乎还是时机不对。其在回应菜鸟撤回IPO一事时表示,“目前暂时没有通过资本市场交易动作,释放价值给股东这种市场环境了(至少在亚洲市场),硬要推进资本市场交易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法为股东实现价值”。

事实上,一度被认为即将要上市的阿里云、盒马,以及已经提交申请的菜鸟,在去年都曾在估值预期上受挫。

以菜鸟为例,根据阿里的收购要约价格来看,菜鸟估值约为103亿美元,但在2月时,市传菜鸟估值将达150亿至200亿美元,是港股年内最大的IPO。

去年9月,盒马宣布暂缓IPO,彼时外媒曾透露,阿里认为盒马的估值可能在40亿美元左右,远远低于其2022年设定的60亿-100亿美元目标,这可能也是盒马搁置IPO计划的原因之一。

同样,阿里云也有这样的困惑。2023年初,中信证券参考亚马逊AWS等全球巨头的估值,给阿里云业报出了约2000亿人民币的估值,但在投资人看来,这一估值远低于此前8000亿元的目标。

当然,估值低于预期并不一定意味着菜鸟等业务存在经营问题,更多还是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因素的影响。诚如蔡崇信而言,当下亚洲资本市场的景气度不高,市场缺乏流动性,短期内硬要推进IPO的话,并不能优化股东的价值回报。

结合同行的市场发展来看,市场对物流行业的预期似乎也不太乐观。去年冲击港股上市的物流公司有极兔速递和顺丰控股,极兔在上市不到一个月后就跌破发行价。

而顺丰则因为未在6个月内完成聆讯或上市,刚刚才于2月重新激活港股上市申请,而作为“快递一哥”的顺丰,其在国内A股市场的表现也并不亮眼,与最高峰市值相比,目前已缩水近2/3。

因此,阿里不仅要基于自身业务发展来考虑菜鸟的IPO问题,更要对投资人负责,在这一背景下,先进行“自我增肌”,再等待更适合的时机再上市,似乎也是更优的选择。

在宣布撤回IPO后,菜鸟面向所有员工推出了二次创业奖金激励计划,希望全体员工继续努力奋斗。阿里表示,接下来将调整菜鸟的部分业务,以更好地实现与淘天集团和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战略协同,并支持菜鸟对其全球网络进行长期战略拓展。

不难看出,菜鸟仍将是阿里布局全球市场的重要棋子,包括重点发力国际物流市场,同时,在电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菜鸟也是阿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全面瘦身,聚焦电商

早在今年2月底,在菜鸟上市进度迟迟未有推进的背景下,阿里就曾公开表示,阿里当下聚焦的是推动集团内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这是价值最大化的方法。

这其实已经是菜鸟撤回IPO的一个重要信号,因为对阿里来说,相比起推出更多上市公司来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如何发挥“长板效应”才是关键。

在菜鸟撤回IPO后,蔡崇信在投资人会议中表示,(阿里)的首要目标非常明确,要在电商领域获胜,为此需要恢复市场份额,推动业务增长。

而菜鸟将在这一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包括在国内和国际电商业务提供有独特价值的物流服务,以此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从近期阿里的种种布局来看,这不仅是针对菜鸟、阿里云几个项目,而是阿里在未来一段长时间内的战略重点。

一方面,阿里近期正在积极“瘦身”,剥离非核心业务。近日,阿里便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减持操作,涉及B站、小鹏、快狗打车等多家公司的股份。

去年11月,阿里CEO吴泳铭曾表示,未来阿里将秉持“更坚决地投入,更果断地取舍”的原则,将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以及全球化的商业网络这三大核心优先级方向作为优先级发展方向。

对阿里来说,一些非核心资产可能存在投资回报慢、商业模式不明确、难以与核心业务发挥协同效应等问题,不仅不能为公司带来收益,长期来看还会分散了公司的精力和资源。

以B站为例,其自从2021年3月上市以来,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营收增长速度也越来越慢,变现模式尚未明确,阿里想要甩掉“包袱”也并不难理解。

另一方面,阿里则在电商业务上积极进行更多尝试。比如将阿里源头厂货直销平台1688 带入淘宝平台,尝试在“低价竞争”时代推动白牌商品的供给,找到新的细分市场。

此外,阿里还成立了直播电商公司,为机构提供“保姆式”全托管运营服务,意在直播电商时代培育更多主播,增加其在内容方面的短板。

诚然,阿里在短期内出售大量非核心资产,并暂缓多个项目的上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投资者的信心。但从长期来看,阿里所聚焦的是全球电商市场,要实现这一目标,调整业务重心将是必经的一步。

长远来看,资本市场难以在短期内再一次回到2020年前后的狂热时期,全球的上市公司都应该直面这一挑战,不再简单地将上市与否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唯一指标,而是真正参与到市场当中发挥自身价值。因为只要是金子,就一定会发亮。

本文系作者 新媒科技评论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