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财经五月花(ID:Caijing-MayFlower),作者 | 陈洪杰,编辑 | 胡蓉萍、袁满,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银行一向被股民戏称为“三傻”(银行、地产和保险)之一,原因是“不涨或涨得慢”。但在2024年的这个春天里银行股涨势不错。
尤其是在近期,银行板块持续飘红,国有大行以及央企系下的银行更是表现突出。4月18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盘中股价创多年来的新高,分别为4.58元/股、6.95元/股;中信银行收涨9.08%,而在上日该行股票也出现了涨停。
另外,4月18日,中国银行收盘价格为每股4.69元,也逼近近年来的最高价;建设银行也重回每股7元以上的时代;工商银行也从2024年初的每股4.7元上涨到当下的5.52元/股。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而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
其实,就银行股而言,整体也在回暖,这与高股息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以来银行股息保持在5%以上,长期领先沪深300整体水平超过2个百分点。“当前实体经济仍处于修复进程当中,全社会预期回报率依然偏弱,银行股相对高股息、低波动的性价比有望持续显现。2023年末以来银行股显著跑出超额收益,是市场风格向高股息策略切换的反映。”分析人士表示。
另有银行业人士来看,当前银行利润增速或受资产质量的边际走弱的影响有所下行,短期的波动可能仍然存在。但是长周期角度看,或已经进入底部区间。“未来大概率不会太糟。”
银行股连日大涨
4月18日,国有大行股价继续上涨,其中农业银行收盘价为4.49元/股,交通银行为6.85元/股,这两家银行创多年来的新高。中国银行收盘价为4.69元/股,工商银行为5.52元/股,建设银行为7.3元/股,也逐渐逼近五年的最高值。
国有大行的上涨与中央汇金支持有关。近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公告称,截至4月10日,控股股东中央汇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增持2.87亿股、4.01亿股、3.30亿股、7145.10万股,合计超10亿股。
自2023年以来,中央汇金已多次宣布增持A股(人民币普通股票)。其中,2023年10月中央汇金公告称,在二级市场增持了上述四大行的A股股份,并将在未来六个月继续增持等。
“这透露出国家对资本市场以及银行的支持,也有利于市场信心的稳定和国有大行继续扮演着金融主力军的地位。”有银行业人士称。
另外,4月17日,中信银行午盘封死涨停,报收7.27元,全天成交金额达15亿元。继上日涨停后,在4月18日中信银行股价再涨9.08%,报收7.93元/股,全天成交额26.82亿元。
中信银行就近期股价大涨回应称,当前中信银行经营稳健,无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将会保持稳定分红比例,回报广大投资者。
就中信银行的基本面来看,盈利能力增强,不良率下降。其在2023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6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91%;不良贷款率1.18%,比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7.59%,比上年末上升6.40个百分点。
另有政策显示,市值管理已成为央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前,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提出“努力推动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价值实现逐渐纳入国企绩效考核体系。2024年1月,国资委明确表示市值管理成效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考核,并将于2024年全面推开相关考核。
与此同时,银行股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当下,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股价较近年来最高点下滑了40%以上,这与其财务表现有关。根据Wind(万得)统计,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2023年归母净利润总计为5181.63亿元,较2022年的5352.92亿元,少赚了171亿元。其中,2023年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机构净利润均实现了正增长。但浦发银行、恒丰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光大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实现了负增长,分别下滑了28.28%、23.74%、15.61%、16.81%、8.96%,合计少赚了350多亿元。
市净率均低于1,估值继续修复
近年来,银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即便在2024年之后有所涨幅,截至2024年4月18日收盘,42家A股的上市银行市净率无一达到1。
进一步看,在上市银行的头部银行中,招商银行的PB(市净率)为0.92,成都银行为0.88,常熟银行为0.84,宁波银行为0.84。另有11家银行的PB低于0.5,例如民生银行为0.34,浦发银行为0.35,贵阳银行为0.37等。
银行的估值更看重PB,而非PE(市盈率)。“这源于银行的利润中有不良资产的阴影,需要考虑拨备覆盖率,并且保证资本充足率。”招商局集团原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曾称。
秦晓还表示,当上市银行PB低于一倍时,意味着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认为,银行不良资产在穿透利润和超额拨备(即超出150%覆盖率部分)的基础上还将造成净资产的消耗。
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市场主要担心银行业在房地产以及地方政府平台上的投放。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在经济中占比高达20%。有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对融资平台的敞口在49万亿元左右,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3%左右。
不过,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当下房地产项目和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正被满足,这也是银行近期估值被修复的原因。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商业银行对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送的全部第一批“白名单”项目完成审查,其中审批同意项目数量超过2100个,总金额超过5200亿元,对部分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已向协调机制反馈。
另外,化解地方债风险也正继续。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随后财政部推动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超1.3万亿元;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的长效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债务结构;而2024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到,要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我们是受益的一方。从现在情况来看,已经置换了地方政府债务155.8亿元,其中退出了原来的较高风险的资产55亿元,减值回拨16.6亿元,这对我们资产质量和利润有正向的影响。”近期,某国有银行高管称。
不仅如此,息差资负两端呈现有利信号,这也有利于银行股的回暖。当前多品种贷款利率已处于底部水平,监管强调更为平缓的信贷增速和节奏,政府工作报告新增“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将有利于资产的合理定价。
“2023年存款挂牌利率三次下调,不排除后续进一步下调以匹配资产端的让利,对负债成本的改善效果将逐渐显现。此外近年存款定期化趋势对负债成本造成了较大压力,伴随各家银行发力调整存款期限结构,以及此前高息吸收的定期存款到期重定价,对息差的拖累也可能边际减轻。”近期,东方证券分析人士称。
4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经济动能的恢复是银行业走出低估值的基础,同时我们正统筹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实现内生性增长,以谋求资本市场更好的认可。”另有银行人士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