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空人物志」|简·尼尔森:3次婚姻,7个孩子,我依然是最“酷”的母亲

养育孩子的“黄金准则”就在这里!

本期钛空人物志

 “真正的爱是尊重,是无条件的,不评判的,不伤害的,是鼓励的,是支持的。如果有人说爱我,却没有以上这些元素,我不稀罕。”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有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这是陈独秀先生百年前就《新青年》亲自撰写的发刊词,对于物欲横流与观念多元时代青年们的时刻警醒。

如今我们提到青年这个词,常常出现在脑海中的是:奋发向上、朝气蓬勃、新时代这些词汇。没错,“青年”似乎成为了传承文化的中坚力量,是时代的开拓者也是奠基者。所以青年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近五四青年节「钛空人物志」特别策划,聆听三位“教育家”的故事,感悟教育家们的智慧与心灵。让我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拥有无限可能。

​本期「钛空人物志」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

「钛空人物志」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之外,是否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段只属于自己的“钛空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不屈的执拗、平凡的匠心、灵动的智慧、透彻的安然......总有一个就是那个被困在时间里的你。

“我们不可能拥有一百种人生,但我们可以去认识一百个灵魂。”

为彷徨的自己树立一种新思路、开拓一种新眼界、开启一种新人生,与另一种可能性的人生相遇!给自己世界找到“最优解”!

她不到20岁就结婚了,因为早婚又生了孩子,她没有机会去念大学,可这段婚姻,还是以离婚收场。

她带着个孩子再嫁,又生了三个孩子,还是没能遇到对的人,又离婚了。这时她已经30+,拖着5个“拖油瓶”。

33岁,她开始了第三段婚姻,这一次,他们携手走过47年,至今仍在相亲相爱。

现在的她不仅是教育心理学的博士、7个孩子的妈妈、22个孩子的祖母、她还出版了多本教育书籍,成为全球众多妈妈的偶像,她就是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也许我们可以从她的育儿经历中可以窥得一些有效的教育心得。

做孩子的“一面镜子”

养育孩子本来就是劳心劳力的事情,更别说一位单亲妈妈了。很多人会说生娃就意味着和学习说再见,而简·尼尔森则认为只要你想做,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晚。

当尼尔森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刚刚上大学,当时太年轻了,她根本没有想过育儿的事。更没有考虑过该如何养育他们,那个时候她开始读本科,但因为要照顾孩子,时间捉襟见肘,她选择了在下班后的晚上或者周末,平均一周去听半天到1天课,就这样坚持了11年,到有第5个孩子、已经30多岁的时候,才拿到本科学位。

图源:unsplash

这还不够,她继续攻读硕士,并在期间生下了第6个孩子,到生完小女儿、也就是第7个孩子后的10个月,她又决定攻读博士,又花了3年半,到40多岁拿到了学位。

这条本该在20多岁完成的学习之路,她走了不止10年。尽管这期间,她几乎是两三年就生个娃的节奏,但怀孕、哺乳,都没能阻止她勤奋地学习。

她曾经分享过一段那时求学的经历:当时她怀着孕,已经到第9个月了,需要到学校去上课。因为害怕突然临盆来不及去医院,就在车上准备了一个紧急生产的设备,她上课,老公就在旁边教室等她;生产后,她会把娃带出来,老公在隔壁等,课间她出来喂奶,喂完继续上课……

这段经历真的就是一个大写的励志,她不断的学习并不仅仅为了提升自我,在尼尔森看来,教育是需要言传身教的,需要家长不断大量的去学习,因为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照出你的样子,每个人都想看见镜子里的人身上各种优秀品质满满的正能量,而孩子同样会在家长身上看到他们所需要学习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为了让家长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不做孩子的“主宰者”

20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天的孩子已经没有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在过去,顺从的样板随处可见,爸爸顺从不认同自己观点的上司,以免丢掉饭碗。少数族群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屈居于顺从的角色。

在独裁社会里,统治者是主宰,有权力让人屈服。但在人人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里,我们不能控制和命令别人。所以,丈夫失去了对妻子的统治权,父母也失去了对孩子的统治权。这是社会剧变的开始。这个变化人们都能感受得到,却不甚了解。

简·尼尔森表示,曾经她也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她的孩子泰罗尔则是一个痛恨规则的顽童,所以母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14岁那年,泰罗尔离家出走,到处流浪,做过加油站小工,当过木匠,当过园丁,努力自己养活自己。而她则继续挣扎在与另外三个儿女之间的战争之中。

简·尼尔森认为如果不是因为遇到阿德勒的理论,她和孩子之间的母子关系可能永远也无法修复。那时候,虽然已经有四个子女,但尼尔森还在大学里读儿童发展专业。有一门课是关于阿德勒的。老师说,这门课不用学习很多理论,而是深入透彻地研究阿德勒法,包括帮助孩子停止不当行为的实用技巧,以及教给孩子自律、负责、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用技巧。

让她欣喜若狂的是,这种方法很有效。她居然让孩子之间的打架减少了80%。她学会了消除早上和晚上就寝时的争斗,并且在完成家务上得到了孩子极大的合作。从此尼尔森开始摆脱育儿给她带来的困扰反而开始享受为人父母这件事情的快乐。

以尊重为前提是育儿的基础

简·尼尔森认为在美国、中国,孩子们从小娇生惯养,每个人都在为他们做太多的事情,他们被给予太多的爱,却没有给予很多做贡献的机会。他们能感觉到爱,有归属感,却没有养成应对生活的技能。他们的人生有很多机会,却没有准备好。在这个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的确在渐渐失去为人父母的本能,所以家长们才需要重新学习,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母亲、更好的父亲,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提问vs告诉

“洗澡睡觉去!”这是告诉,是命令。 “上床睡觉之前你需要准备些什么呀?”这是提问。提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有一种提问方式叫“对话性提问”,你坐下来,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对话。“发生了什么?”你认真倾听。“你感觉怎么样?”你认真倾听。

“你从这件事情里学到了什么?”你认真倾听。“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问题会邀请孩子思考,他们会觉得自己有能力,愿意合作。这是从孩子身上汲取力量。

但大部分的父母所做的,通常就是告诉孩子——“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原因是这样的,这是你应该感觉到的,这是你应该做的……”这是灌输和填塞。一味的告诉和命令,孩子没有学会思考,没有学会解决问题,没有感觉到尊重,更不会觉得自己有能力来解决问题。作为家长内心深处要真正关心孩子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如果家长真的尊重孩子,关心他们的感受,在矫正之前先与他建立连接,他们的行为通常都会发生改变。

因为管教的概念,一般人会认为是惩罚的意思,但管教的拉丁语词根是“discipulus”或者“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者“受尊敬的领导人”。一个孩子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的动力必须来自内在的自我控制,而无论惩罚还是奖励,都是外在的控制。家长要看到行为背后的信念,看到孩子对于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基本需求。尊重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才是教育孩子,一个人生而为人最首要的目标。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简·尼尔森提出想要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③.我对自己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④.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⑤.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⑦.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宽博士独家解读《正面管教》和大家阐述了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点击加入「宽博士书友会」,观看《正面管教》完整版精读视频,带你看一位单亲妈妈的逆袭育儿经!

点击阅读宽博士全年书单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