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新势力成了车展“笨鸟”:别人搞流量,他们搞技术

钛度号
新势力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支柱。

文 | 电车通

阔别四年,北京车展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国内的汽车圈又一次“燃”了起来。

还记得去年上海车展,比亚迪仰望品牌的展台人潮涌涌,进场体验需要排队,场面十分盛大。2024年北京车展的比亚迪风采依旧,许多国内、国外人士慕名而来,要看看来自中国的百万新能源豪车。

此外,比亚迪还在仰望U7上首发了云辇-Z整车控制系统,创新点在于用悬浮电机取代了传统的液压减震器结构,实现垂向调节速度和精度,展现了一把国产老牌的技术含量。

人气高涨的并不只有比亚迪,小鹏、蔚来、理想、极氪等中国造车新势力也是同样。这群汽车新力量在北京车展的表现如何,小通十分好奇。

是车展,更是“新能源技术课堂”

北京车展在公众日开放后迎来客流高峰,小通看到不少媒体老师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排队进场的人太多,周围已经水泄不通。

有人认为这届北京车展空有热度,实际上车企的创新已经乏力。的确,从产品和技术来看,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品牌,展台布置已经务实了许多,车企更多是把车展当作新车发布/上市的舞台,玩概念、玩花活不多了。但也意味着,能够登上车展展台的车型或技术,大部分会是近期量产投放的,还有的则是已经量产。

比如极氪和理想,定位国内高端豪华的造车新势力,画风却比较清奇,不靠概念车型吸引观众。前者全新发布的极氪MIX被多位车企高管打卡,理想的展台基本上也没有一辆“多余”的概念车,最前卫的大概就是理想MEGA了。小米汽车就更不用说,不管是不是公众日,展台都是充满了人气,看得友商直羡慕。

卖车虽然是车企参展的重要任务,持续的技术对外输出有利于宣传和加强品牌认知。这既是一次车展,也是一次关于国产新能源技术的“课堂”。

蔚来汽车,他们多数化身“好奇宝宝”,被换电站的工作原理所吸引。通过透明展示柜,观众目睹了蔚来汽车如何在3分钟之内完成电动汽车的换电流程。蔚来汽车的换电站已经不是新鲜事,展台上展示的已经是他们的第四代。

这在观众的眼中仍如“科幻片”一般新鲜,小通了解到,有些用户见识了蔚来的换电和智能化之后,选择了换掉手上的油车。

何小鹏担心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九冠王”小鹏X9的好,当场举行了小鹏X9的第二场发布会,不过这是公众日开放之前的事情了。小鹏汽车展台的热度同样很高,大量观众前来围观最新的小鹏X9、小鹏G9等多款市面量产车型。停放在展台中央的飞行汽车自然是焦点,科幻的造型和前卫的出行理念就像是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交通工具。

小通还发现,极石也不遗余力地投放和宣传,希望这家有想法的品牌能够被更多户外爱好者发现吧。

国产传统品牌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也很努力,吉利银河带来了续航超过2000km的旗舰概念车银河星舰,广汽传祺、旗下子品牌AION也用各自的重磅产品撑起场面,比亚迪各个子品牌百花齐放,并着重宣传在智能化领域的积累。

甚至还有网友发现,一些外国友人会仔细观察国产车的底盘构造和内饰的各种细节,大概是前来考察的。并且,小通还发现某些展台的部分车型受到了“皮尺部”人员的重点关照。背后的动机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样的画面不免让人想到国产车早期的发展也是如此。

这也证明了一点,无论是工业还是技术水平,中国汽车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行业的认可。优秀的技术和理念也被传统时代的巨头相中,纷纷开始反向合作,以国产技术为基础,发力自己的新能源产品。

流量过后,汽车仍然是“王”

这场北京车展十分特殊,雷军、周鸿祎两位“顶流明星”抢尽眼球,来看热闹的人比来看车的还多。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现场有278款新车亮相,全球首发的车型就有117款,新能源成为了妥妥的主流。

但流量不过是车企营销和打响技术牌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转化销量。汽车和汽车技术,才是车展永恒不变的话题。

除了大量新车刷脸,还有比亚迪云辇-Z、极氪浩瀚-M架构、宁德时代神行电池PLUS、华为乾崑ADS3.0高阶智能驾驶、小鹏AI天玑系统等。

这些技术在各自领域极具代表性,比如极氪的浩瀚-M架构,则是行业中相对少见的,以空间为导向的纯电架构,新架构首款车型极氪MIX则以不到4700mm的车长,做到了3000mm以上的轴距,座舱的一大特色便是前后对坐,前排座椅可旋转,中岛可移动,空间定义性极强。

新能源时代,车企仍然不放弃追求底盘技术,得益于供应体系升级和技术进步,功能更丰富、可定义性更强、集成度更高。而且2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型,已经具备了后轮主动转向等能力。

在“全民智驾”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车企加入智能驾驶的赛道,供应商则不断尝试把智驾方案价格打下来,争取在10万元以内的车型(包含燃油车)大规模铺开。

传统品牌的确带来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比如丰田的bZ3X和bZ3C,还有全新第九代凯美瑞。但归根结底,新车不少的核心技术在于国产,内燃机时代的车企,还是太保守了些,缺少客流也是意料之中。

北京车展看似被泼天的流量所覆盖,实际上各个车企背后的技术内卷才符合行业调性。从历史来看,造车新势力的确还没有积累到足够多的品牌底蕴,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确由新势力领衔,也更积极地带来体验上的升级,可以说完全不弱于比亚迪、吉利等实力强劲的车企。

新势力需要车展这样的“广告位”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汽车市场的“杀气”无疑更加浓烈。造车新势力的入局,稀释了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后者不得不快马加鞭补上产品力的短板,被新势力牵着鼻子走。

从这次北京车展也能看出,除了比亚迪、吉利等本身实力雄厚,且实现了电动化转型的传统品牌,合资品牌的关注度基本上被新势力夺走。产品力和前沿科技面前,再硬的品牌也不得不说一句“后生可畏”。

至于今年仍然缺席车展的特斯拉,大家已经不太在意,车展的车企可能已经不把这位曾经的标杆放在眼里了。因为,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又或者是用料和设计,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可以挺直腰杆。

竞争才是汽车行业的本质,国产弯道超车并非一夜成就,毕竟比亚迪20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则是智能化,是造车新势力和供应商的拿手好戏,相信还会因此获得更多与传统品牌合作的机会。

有人认为在泼天流量之下,车展已经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实则不然,中国新能源想要在20年内获得和大众、丰田等车企一样的成就,流量显然不是杀手锏,技术才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前提,而车展恰恰是造车新势力们增加公众知名度,对外输出新能源技术的好时机。

无论是舆论上还是人气上,新势力已经在车展当中取得了优势。但秀肌肉不能当饭吃,一个品牌无法一直站在舞台中央。如何利用好这波人气,转化为后续的销量,才是车企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系作者 电车通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