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观二姐
随着2023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的相继公布,东鹏饮料(SH:605499)也在部分投资者们的讨论中被捧上了天。
原因无他,业绩实在是亮眼。
2023年,东鹏饮料实现营收112.63亿元,同比增加32.42%,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4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81亿元,同比增长61.95%。
按ROE算,同期东鹏饮料为35.82%,已高于贵州茅台的34.19%,并且其近五年来的ROE都持续大于30%。
到了今年一季度,东鹏饮料又实现营收34.82亿元,同比增长39.8%;归母净利润6.64亿元,同比上涨33.51%。
或许是受此影响,东鹏饮料的股价直接从财报公布收盘的184.78元/股,一路猛涨至205.99元/股(截止到4月29日收盘)。
不过即使如此,现在的价位较东鹏饮料巅峰时期的276.97元/股还是要差上不少。
原因无他,虽然现在东鹏饮料的成长性、盈利能力确实很强,但人无完人,在亮眼业绩照不到的地方,东鹏饮料也存在着些许阴影,始终压制着其估值的进一步爆发……
创始人家族,成为最大不确定性?
老实讲,此次东鹏饮料在业绩数据层面还需要优化的点不多,无论是成长性、盈利能力又或者是现金流方面都无可挑剔,但唯独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却是被投资者们多次质疑。
过去一年,东鹏饮料的资产负债率为57.01%。虽然较2022年同期的57.33%略有下滑,但整体较往年仍处于历史高位。
当然,这个资产负债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实际偿债压力。毕竟同期,东鹏饮料的合同负债(包含有毛利因素)就达到了26.07亿元,占总负债的31.09%,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其纸面偿债压力。
而且即便抛开这点不谈,东鹏饮料实际上也并不缺钱。2023年,东鹏饮料的负债总计较年初增长了15.81亿元,其中包括长期借款增加的2.2亿元。但是对应的总资产项目中“货币资金”却增长的更多,增长了39亿元,总计60.58亿元。
也就是说,即便东鹏饮料去年不去借贷,也完全可以有能力填补可能需要的资金空缺。并且从年报来看,东鹏饮料受限制的货币资金也仅为3.16亿元。
但让投资者们质疑的点就在这里,东鹏饮料在自身有钱的情况下,却依然选择了巨额贷款,然后再去支付高昂的利息费用,颇有一种“有钱不花,就是玩”的既视感?
从2021年开始,其短期借款便从6.235亿元,接连猛增至31.82亿元、29.96亿元。并且在2023年,东鹏饮料的长期借款也达到了2.2亿元。同期,对应的利息费用高达8009万元。
那么这其中是否存在着隐情,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波操作在拉高了东鹏饮料资产负债率的同时,也为其平白增添了不少投资质疑。
除了资产负债率的瑕疵之外,东鹏饮料另一大备受诟病的点就是管理层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层的经营能力不行,真正让投资者们有点难受的是,创始人林木勤家族不定时的减持套现。
就比如去年年中,东鹏饮料在刚刚完成上市两周年以来的首发限售股解禁之后,便迎来了包括13名股东及董监高管们的集体减持,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8.9352%。如果按东鹏饮料当天的收盘价167.3元/股计算,本次减持总金额约为60亿元。
彼时消息一出,结果第二天东鹏饮料的股价一度触及跌停。
为什么东鹏特饮的股东高管减持会引起轩然大波?原因不在于减持套现的规模,而在于带头减持套现的对象,即东鹏特饮的创始人林木勤家族成员股东。
从当时东鹏特饮的公告来看,在13名减持股东中,减持规模最大的是鲲鹏投资,减持规模占总股本不超过5.8595%,排在第二位的是东鹏远道,减持规模不超过0.7825%。
而据东鹏饮料2022年财报显示,前十名股东中,林木勤、林木港、林戴钦为公司董事;林木勤与林木港系兄弟关系,林木勤、林木港与林戴钦系叔侄关系;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的有限合伙人林煜鹏系控股股东林木勤之子,股东陈海明、鲲鹏投资的有限合伙人陈焕明、东鹏远道的合伙人陈韦鸣系兄弟关系,而陈海明、陈焕明、陈韦鸣系股东林木勤之配偶陈惠玲之兄弟。
很明显,从股东关系来看,此次减持最多的鲲鹏投资背后主要是林家,减持第二多的东鹏远道的背后是陈家,基本也可以看作是东鹏特饮创始人林木勤家族,陈林两家此次合计拟减持6.642%,按当天收盘价算,创始人林木勤家族套现金额约为44.45亿,为此次减持的主要对象。
这对于彼时半路高价上车或者刚刚上车的东鹏饮料股民们,当然是一万个不乐意了。
回到现在,预计到今年五月份,东鹏饮料又将解禁2.41亿股股票,占总股本60.18%。考虑到当前的东鹏饮料正处于股价高点,那么以创始人林木勤家族代表的大股东们还会不会再次上演去年的解禁即减持,然后带崩股价的戏码?这或许值得投资者谨慎思考……
第二增长曲线:有成效,但是还不够?
当然,现在靠着足够亮眼的业绩表现,东鹏饮料或许确实有无视资本市场情绪的经营底气。但是如果把眼光放长远,深入到业务层面来看,东鹏饮料和林木勤家族可能还远未到“分蛋糕”的时刻。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东鹏饮料的营收结构过于单一,第二增长曲线的市场培育速度迟迟得不到突破。财报数据显示,从2019年—2023年,东鹏特饮系列产品收入在公司营收中所占比持续保持在九成以上,分别为95.11%、93.40%、94.47%、96.24%和91.87%。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在东鹏特饮还处于市场增量阶段,但是东鹏饮料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中销售占比,已经由2022年末的36.70%提升至43.02%,排名第一。
这就意味着,东鹏饮料的市场天花板可能正在接近,但低价路线又扼杀了其通过量增转价增的可能,所以东鹏饮料必须要提前培育出新的增长项目,才能维持住当前的高增长态势,同时也更符合现在的超高股价和估值。
为此,近年来东鹏饮料也相继在咖啡、电解质饮料、气泡水和无糖茶等热门饮料赛道,尝试推出了东鹏大咖、东鹏补水啦和鹏友上茶等诸多新产品。
从结果来看,东鹏饮料的产品多元化战略也确实已经小有成效。2023年,东鹏饮料的“其他饮料”收入占比由上年3.76%提升至本年8.13%,其中东鹏补水啦及东鹏大咖合计收入占比为5.11%。
但问题也很明显,第二曲线的增长速度太慢,还远未到撑起估值想象力的时候。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抛开东鹏饮料入局较晚等客观因素不谈,可以很明显看到,无论是咖啡(东鹏大咖)还是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本身几乎和东鹏特饮一样,都是提神、缓解疲劳的能量饮料或功能饮料。
那么反向延伸来看,既然产品功能大致相仿,对应的消费者需求就可能相似,这意味着目标消费人群的相同,也就是三者面对的都是工作学习劳累的消费者群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消费人群的重叠,可能并不是真正拖累东鹏饮料第二曲线增速的核心原因。
因为东鹏特饮对应的是货车司机,补水啦面对的是学生、运动健身人群,东鹏大咖则是针对一二线白领群体。三者在消费需求上虽有重叠,但却有着不同的核心消费人群,也就能够实现对东鹏特饮原来覆盖不到的市场消费人群的补充、渗透,甚至是占领。
其真正的问题在于,一方面现在市场火的是现磨咖啡、精品咖啡,而不是东鹏大咖之类的瓶装咖啡饮料。而且尴尬的是,咖啡跟咖啡饮料之间还存在着很强的用户鄙视链。
就像喝精品咖啡的瞧不起喝星巴克的,喝星巴克看不上喝速溶和即饮咖啡的。在这条鄙视链中,由于消费习惯或理念的不同,直接将同一个提神需求划分成了三个泾渭分明的不同消费群体。
这就意味着,喝惯了精品咖啡、星巴克、瑞幸们的一二线白领们,可能根本就不会考虑东鹏大咖。
至于咖啡饮料方面,雀巢等相当一大批软饮玩家们很早就有过试水,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激起太大的市场水花……
另一方面东鹏补水啦的问题在于,电解质饮料强调的口渴流汗时的补水场景,与累了困了时的能量补充场景过于紧密,可能会在消费者选择时出现左右手互搏的尴尬,所以这可能还需要东鹏饮料在营销上将其划分开来。
其实在二姐看来,现在同样爆火且“万金油”的无糖茶对东鹏饮料来说,可能会是个更不错的选择。毕竟,无糖茶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场景足够广泛,几乎不存在消费市场上限。而且随着上海试行饮料分级,无糖茶的健康属性优势也可能将进一步深入人心。
此外,虽然现在除了康师傅、统一和农夫山泉等老牌饮料巨头在布局,诸如元气森林等各种新消费品牌也在发力无糖茶,整个市场隐约间已经有了“千茶大战”的端倪。
但需要注意的是,直到现在市场跑出来的无糖茶爆品也只有东方树叶、三得利等少数几款产品,这其实也就给了东鹏饮料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总之,就像2012年农夫山泉培育了东方树叶一样,10年的坚持才收获了2022年的业绩高增长,这也是长坡厚雪的消费赛道独有的魅力。所以未来东鹏饮料能否沉下心来,做好第二增长曲线,可能将由时间来见证了。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