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持续推高英伟达业绩:疯狂的股价飙涨,疯狂的营收翻倍,疯狂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利润率。
钛媒体App 5月24日消息,截至今早美股收盘,“AI之王”英伟达(NASDAQ:NVDA)市值一天内暴涨2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6万亿元),达到2.56亿美元市值——超过台积电、阿斯麦、AMD、高通、应用材料、德州仪器、美光科技、英特尔等半导体巨头的市值总和。同时,股价也首次冲破1000美元/股,创下历史新高。
截止收盘,英伟达逆市涨9.32%,报1037.99美元/股。
消息面上,美股5月22日盘后,英伟达发布截至4月28日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业绩,当季实现营收260亿美元,同比大增262%,环比增长18%,再创单季营收历史新高;净利润为148.81亿美元,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628%。
此前连续四个财季,英伟达业绩均大幅跑赢市场预期,当季势头持续。同时,英伟达宣布将拆股,6月7日实施一股拆十股,利好投资人获利,从而引发华尔街“狂欢”,高盛、伯恩斯坦、花旗、摩根士丹利、杰富瑞等多家投行齐调英伟达目标价。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最新数据显示,英伟达联合创始人、CEO黄仁勋资产净值已达到913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7位。
然而,英伟达业绩似乎已经达到“天花板”,销售呈现放缓迹象。本季英伟达收入增长跟彭博分析比大概只有高5%左右,远低于此前26%,而且英伟达预计二季度营收280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10%,上下浮动2%,增速远低于预期。
半导体分析师陆行之认为,本季英伟达财测看不到获利预期,“降温讯号”已经出现,而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拆股,但预计接下来重点则回到基本面,需要观察B100、B200芯片的销售情况。
中国数据中心收入下滑,英伟达披露其占比已从19%降至约5%
具体来看,英伟达收入来源分为四个板块:数据中心、游戏、专业可视化以及汽车电子业务。
其中,受益于AI服务器市场火热,当季,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营收226亿美元,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427%,这一同比增幅较上财季的409%仍在扩大。该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也由上财季的83%提升至87%。
英伟达CFO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在财报电话会上称,这主要得益于对Hopper GPU计算平台的持续强劲需求。随着英伟达2022年推出的Hopper架构计算产品陆续交付,当季数据中心计算产品营收为194亿美元,环比增长29%,同比增长478%。网络产品受限于供应,营收环比下降5%,同比增长242%,至32亿美元。
克雷斯强调,与去年相比,计算收入增长了5倍以上,网络收入增长了3倍以上。同时,得益于CUDA算法,英伟达能将H100上的大语言模型推理速度提高多达3倍,换言之能将大模型提供服务的成本降低到原来的1/3。
此前3月18日,英伟达时隔两年发布了新一代AI芯片架构Blackwell,以及基于Blackwell的B100/B200芯片,性能为前一代Hopper架构的2.5—5倍。相较以往架构迭代时注重单颗GPU性能增幅,Blackwell的重心落在“超级芯片”、平台系统层面,更加强调组合拳效果,并在软件层面升级策略,力图打造服务各行各业的“AI代工厂”(AI Foundry)。
财报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称,采用Blackwell架构的AI芯片已经小规模生产,预计二季度开始交付,三季度实现规模化交付,四季度数据中心就可以运行在新产品上,今年新产品就可以带来很多收入。他也强调,目前市场对AI算力供不应求,上一代Hopper架构的产品的需求还会增加。
此前有供应链指出,基于Blackwell的 B100芯片最快9月开始大规模量产。
值得注意的是,受美国升级出口管制影响,在数据中心业务上,英伟达来自中国客户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23财年的19%,降低至2024财年的中个位数百分比(5%)。
财报会上,黄仁勋称,由于技术限制,中国数据中心业务已经显著降低,将继续尽最大可能服务中国客户。
“我们在中国的数据中心收入与10月份实施新的出口管制限制之前的水平相比大幅下降。”克雷斯表示,英伟达预计中国市场“未来仍将保持非常强劲的竞争力”。
“我们有值得尊敬的客户,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我们在中国的业务确实比过去的水平下滑很多。由于技术限制,现在中国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些都是事实。”黄仁勋承诺,英伟达将继续尽最大努力为中国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当被问及英伟达如何应对AI芯片、网络厂商竞争时,黄仁勋表示,在Blackwell之后,英伟达还有另一个芯片。
除了数据中心业务之外,英伟达起家是游戏显卡业务。
财报显示,英伟达游戏业务当季营收为26.47亿美元,环比下滑8%,同比增长18%。该业务在英伟达总营收中占比已经降至10%,达历史最低。不过该业务仍领先于英伟达最大的竞争对手AMD。2024年一季度,AMD游戏显卡业务收入为9.22亿美元。
两大核心业务之外,英伟达专业视觉业务营收为4.27亿美元,环比下降8%,同比增长45%;车用电子业务实现营收3.29亿美元,环比增长17%,同比增长11%。
在财报会上,英伟达称,游戏显卡收入环比下降主要是笔记本显卡销量的季节性波动;专业视觉业务营收环比下降主要是因为桌面级显卡销售下滑;而车用电子业务的环比增长主要是由全球整车厂的合作增加推动。
英伟达预计,2025财年第二财季营收为280亿美元,上下浮动2%;非通用会计师准则下毛利率约为75.5%,上下浮动50个基点。这一营收指引高于彭博统计的266亿美元市场预期。
据统计,2023年,英伟达股价已累计上涨236%,2024年至今股价又涨了近90%,市值超过2.3万亿美元,超过了谷歌、亚马逊,仅次于微软、苹果,已经是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
40%数据中心收入来自云计算厂商,每在H200上花费1美元能增收5美元
英伟达披露,最新季度226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收入中,有大约45%的收入占比都来自云计算大厂。
“在英伟达AI基础设施上每投入1美元,云厂商有机会在四年内获得5美元的托管服务收入。”克雷斯表示,在NVIDIA CUDA上训练和推理AI正推动云租赁收入增长的显著加速,给云供应商的投资带来“即时且丰厚的回报”。
英伟达称,其GPU能为云租赁客户提供“最佳的模型训练时间、最低的模型训练成本、最低的大语言模型推理成本”。
据悉,目前,英伟达H200已投入生产,预计第二季度发货。黄仁勋将第一台H200系统交付给OpenAI团队,并在上周为其出色的旗舰模型GPT-4o演示提供支持。H200推理性能几乎是H100的两倍。
克雷斯表示,英伟达新款硬件的投资回报更高。例如,使用具有700亿个参数的Llama 3,单个英伟达HGX H200服务器每秒可以提供24000个token,同时支持超过2400名用户。
这意味着,以当前的每token价格在HGX H200服务器上每花费1美元,提供Llama 3 token的 API提供商可以在4年内产生7美元的收入。
黄仁勋在财报会议期间反复强调,GPU需求惊人,订单爆棚,而英伟达交付压力过大,有大约有15000~20000家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在竞争GPU资源。
“客户对我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要求我们尽快交付并启动系统。”黄仁勋说,“我认为需求非常非常高,超过了我们的供应……长远来看,我们正在彻底重新设计计算机的工作方式。”
黄仁勋强调,下一代旗舰芯片Blackwell GPU已经开始量产,而且在Hopper上运行的软件栈将在Blackwell上完美运行。
“今年我们将看到大量的Blackwell收入。”黄仁勋称。
“继Blackwell之后,还有另一款芯片,我们的产品节奏更新到一年一次——以一年为周期,正如我们像世界解释的那样。我们希望客户看到我们的路线图。新的CPU、新的GPU、新的网络NIC、新的交换机……一大堆芯片即将到来。”黄仁勋兴奋的表示,“最妙的是所有这些都运行CUDA,所有这些都运行我们的整个软件栈。”
今年,英伟达将为Blackwell提供100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配置,而Hopper的配置数量只有一半。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指出,英伟达下一代R系列/R100 AI芯片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量产,采用台积电3nm制程、4个reticle设计,搭配8颗HBM4,重点改善能耗。最早在明年,R100 AI GPU就将登场。
谈到主权AI(Sovereign AI),克雷斯表示,AI的重要性引起了每个国家的关注,英伟达相信主权AI的收入将从去年的0发展到今年的数十亿美元。
然而,根据华尔街日报、陆行之等机构分析,目前英伟达还有三大重要挑战:库存高涨、芯片制造压力众多、不断变化的 AI 推理市场。
首先,陆行之认为,本季英伟达营收增长很不错,但是库存居然还是增加,这意味着,之前A100大缺货的状况已经有大幅改善,也很明显说明英伟达GPU芯片销售处于降温。同时,英伟达毛利率出现下滑,可能由于市场竞争低价产品比重增加,或是之前高毛利率中小型客户都拿到货了。因此,下面需要观察H100、B100、B200的销售状况,以评估接下来英伟达的长期业绩。
其次,在芯片制造端,英伟达还面临谷歌、微软、AMD、英特尔、博通等其他竞争对手抢订单,造成英伟达芯片制造时间低于预期。华尔街日报称,谷歌多年来一直与博通合作生产自己的 AI 芯片;亚马逊则于11月宣布推出新的 AI 芯片,同月微软表示也将开始生产定制 AI 芯片,而这些芯片背后的制造方基本是台积电、日月光等制造端厂商。
最后,英伟达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 AI 市场,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在 AI 热潮的第一年,企业投资的重点大部分都放在构建或训练生成式 AI 模型上,这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而英伟达的A100/H100芯片非常适合这种能力。但如今,更多小型 AI 公司也在不断寻找构建和部署小型模型的方法,这些模型可以有效完成特定任务,但不需要依赖英伟达芯片提供那么多的计算能力,简单一个 AI 推理芯片也可以做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日前表示,比起已知的重要赛道,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发现新的赛道”,譬如像 AI 推理,这是一个当今大模型非常欠缺的部分,大家也都可以看到这会是将来的下一个里程碑,是大家竞争的高地。
红杉资本在 3 月份估计,该行业向英伟达的芯片投入了 500 亿美元来训练大型语言模型,但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的收入仅为 30 亿美元。
但黄仁勋曾提到,英伟达在 AI 推理方面作用也很大,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降低TCO(总拥有成本)。
“我们应该能够扩展英伟达架构,以适应这个新的计算时代,并开启这场新的工业革命,我们不仅制造软件,而且制造AI tokens,我们将大规模地这样做。”黄仁勋表示。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 (Bernstein Research) 的分析师斯泰西·拉斯冈 (Stacy Rasgon)认为,黄仁勋塑造计算未来的宏伟抱负,应该有助于英伟达击败那些试图蚕食其 AI 主导地位的竞争对手。他们需要确保“护城河”持续带来竞争优势。
黄仁勋强调,未来,AI 将为几乎所有行业带来显著的生产力提升,帮企业提高成本和能效,扩大收入机会。
“下一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各大公司和国家正与英伟达合作,将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传统数据中心转向加速计算,并建立AI工厂,以生产一种新商品——AI。”黄仁勋称。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胡润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