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公里争夺战出现变数,高铁6月提价航空公司有机会了?

随着高铁票价调整和航空公司服务水平的提升,未来航空与高铁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但同时也可能促进双方的互补与共赢。

 图片系AI生成

作为当代社会同等重要的交通工具,高铁和航空公司的关系一直挺微妙。

每逢节假日,高铁票的抢购战总是异常激烈,票务一经放出,短短一分钟内便告售罄,这背后无疑揭示了乘客出行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民航的票价在某些时段甚至低于高铁,但其客座率却依然未能达到预期的高度。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大家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据交通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人员流动量高达135846.3万人次,其中铁路日均客运1835.3万人次。而民航和水路日均客运量,分别为199.4万人次、139.1万人次,前者分别为后两者的9.2倍、13.2倍。这么多人出行依靠铁路,自然对价格比较敏感。

高铁的火爆,其实让航空公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前两年的日子就不好过。现在旅游带动着出行复苏,但是根据行业规律,在800公里的距离内,高铁出行比坐飞机有一定的比较优势。1000公里以上的距离,则是飞机出行一般是首选了。

所以,当高铁涨价的消息传来时,航空公司们有没有暗自窃喜?

近日,铁路12306官网发布调价公告,武广高铁、沪昆客专等4条高铁票价开涨,涨幅近20%。消息一出便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大家纷纷展开讨论,探究其背后的动因、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而这次高铁票价的调整,或许也给民航市场带来了机会。

这并非高铁首次调价

12306的公告指出,为进一步提升高铁运营品质、满足旅客不同出行需求,决定自2024年6月15日起,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并根据市场状况,区分季节、日期、时段、席别等因素,建立灵活定价机制,实行有升有降、差异化的折扣浮动策略。

从调整结果来看,部分票价上限(即“公布票价”)比当前的票价有所上涨。根据已公布的6月15日票价显示,最大涨幅接近20%。以二等座为例,长沙南-广州南调整前后的价格分别为314元、377元,上涨20.06%;上海虹桥-杭州东调整前后的价格分别为73元、87元,上涨19.18%;杭州东至长沙南调整前后的价格分别为405元、485元,上涨19.75%。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12306《武广调价公告》部分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高铁的调价,上调的是高铁线路的公布票价,定义此价格为高铁线路的最高定价,同时将公布票价的5.5折定义为线路的最低定价。也就是说,以后这些高铁线路可以在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灵活调价,彻底打破以前的“一价到底”模式。并不是一味涨价,而是为了实现更加市场化的价格策略,有高价也有低价。这种调整旨在进一步提升高铁运营品质、满足乘客不同出行需求。

其实,早在2016年,有关方面就放开高铁差异化定价,广深、京沪高铁早已先行一步。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乘客票价政策的通知》,铁路运输企业第一次获得对高铁动车客票的自主定价权。此后,部分高铁线路纷纷开启调价,实行可升可降的浮动票价体系。2017年,中国高铁迎来第一次跨省调价,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对东南沿海高铁票价进行调整,票价有升有降,并且对14条动车组线路的票价展开浮动试点,大范围实施票价优惠政策。

2018年,铁路运输企业对部分线路高等级席别票价进行调整,5月底京津城际铁路上调一等座、特等座票价。2020年底,京沪高铁率先对时速300至35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列车实施浮动票价,实行优质优价,有升有降。2021年,国铁集团开始逐步推广高铁票价差异化浮动定价机制。2023年5月30日起,宁杭高铁等多条线路上调“公布票价”,可浮动下限为6.6折。

图片来源:钛媒体APP梳理并制图

然而实际上,与经常能以“骨折价”买到机票不同,即便是在淡季平峰,人们也很难以低折扣买到高铁票。机票折扣能做到 “骨折价”,是因为同一航线上有多家不同的航空公司经营,定价策略不完全是自己说了算,不仅要看市场,也要看竞争对手的选择,否则就是把客流拱手送他人。

随着油价、工资和物价的上涨,高铁的运营成本也随之增加。为了保持高铁运营的可持续性,调整票价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措施。据专家解读,高铁运营成本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呈上升趋势,调整票价可以更好地平衡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市场对高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票价可以提高高铁的竞争力。特别是在航空、汽车等交通工具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高铁的市场份额可能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调整票价来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

对于今年动车组列车票价优化调整,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这些线路10余年来一直实行单一票价机制,已无法适应运营成本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迫切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票价机制,通过价格杠杆合理匹配运能与需求,促进客流均衡化。”站在国铁集团的角度,这是一次走向市场化的改革,目的也是为了通过市场化定价提升高铁的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从而实现良性地经营发展。

航空公司能否接下“泼天的富贵”?

此次调整后的高铁定价模式,已经与机票定价模式十分趋近,高铁的公布票价就相当于机票的经济舱全价,唯一与机票不同的只是高铁的票价设定了价格下限。

高铁开启市场化定价后,对于乘客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高铁票价的高低起伏,而不像以往一样,票价一成不变。比如针对淡季和旺季,高铁价格可能将会大相径庭,旺季期间大家查到的普遍都是公布的全价,而淡季期间大家则有可能会查到很多折扣票,价格上差异会很大。

对于经常乘坐高铁的乘客来说,公布票价的上调可能会增加他们的出行成本。然而,由于最低定价的存在,乘客仍然可以享受到一定程度的优惠。对于偶尔乘坐高铁的乘客来说,他们可能更加关注实际购票价格而非公布票价。因此,高铁运营方在调整票价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乘客群体的需求和利益。

高铁作为一种带有较强公益性、公共服务性的交通运输方式,打破固定价格模式甚至涨价后,对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也会带来直观的影响。

大家习惯于铁路系统的平价乃至低价,在情感上较难接受。必然会导致部分对价格敏感的乘客转向民航。在很多线路上,高铁的票价已经远大于飞机票。尤其是在短途旅行中,高铁和飞机的时间差距并不大,但价格差异却相当明显。这样一来,乘客在权衡时间和金钱成本时,会更多地考虑选择民航出行。而民航在某些长途旅行中也更具有时间上的优势,随着高铁涨价,部分机票价格相对高铁票价更有竞争力,这部分乘客就会选择民航作为替代。

这样一来,高铁票也不至于那么难抢,民航也能增加客座率,实现双赢的局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民航市场会因此迎来爆发式增长。毕竟,高铁在准时性、舒适度、受天气影响小以及服务品质等方面仍有其独特优势。但是,对于民航来说,高铁票价上涨无疑为其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机会。

那么,民航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呢?

首先,航空公司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航线布局和航班频次。针对那些与高铁竞争激烈的线路,航空公司可以适当增加运力投入,提高航班密度和频次。在票价监控方面,除了要对比竞争航空公司的航线价格,还需要把竞争高铁线路的价格也纳入其中,制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航线价格。

其次,面对高铁的市场化定价,航空公司的价格策略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市场的变化。航空公司的航线价格下限比高铁低得多,所以淡季时候航空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价格下限优势抢夺高铁客源。为了实现收入最大化,旺季时候高铁大概率只会放全价销售,毕竟高铁的全价是上调过的,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航空公司提供了旺季机票涨价的空间,同时分流了客群。

最后,航空公司在服务质量上也要下功夫,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例如,提高航班正常水平、改善繁忙机场保障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航班应对复杂天气的能力。同时还有很多人尚未坐过飞机,而老年人对于坐飞机的程序也难免会觉得过于繁琐。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增设服务人员等方式,提升航空运输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随着高铁票价调整和航空公司服务水平的提升,未来航空与高铁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但同时也可能促进双方的互补与共赢。

于航空公司而言,则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以及自身优势来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和服务策略,以应对高铁涨价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旅客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以保持其竞争力。

于高铁而言,如何让淡季时低折扣成为常态;允许旅客更早预定车票,以时间换取更大折扣;像机票一样推出车票盲盒、通勤次卡等多种促销政策,吸引更多客流,让乘客真正得到实惠,是急需思考的。而铁路作为公益属性较强的一种运输方式,多保留一些便宜的低速班次,会给那些真正无法乘坐高铁的普通人提供基础出行保障。(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赵晨含,编辑|房煜)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