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思想钢印(ID:sxgy9999),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突如其来的港股行情
在这一轮港股行情发动之初(春节后到4月中旬),市场对港股的预期不高,注意力完全被A股的大反弹吸引,所以,相比2022年年底的那一波暴力反弹,这一次从一开始就不像传统的港股行情。
这是因为,这一波港股行情不太典型。
作为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港股的行情历来需要“三龙汇聚”,即美联储利率政策(提供估值)、大陆宏观经济景气度(提供上市公司业绩)和中美关系(提供风险偏好)三者至少要具备两件,21年年初和22年年底,就是典型的港股行情。
但这一次,之所以市场忽略了港股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三个条件变化不明显,却忽略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二次通胀虽再起,但美联储降息概率并没有大幅下降,内地经济数据虽低迷,但一系列托底政策正陆续发挥效果。
而更重要的是,港股目前的流动性结构和基本面的判断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
流动性的结构变化
其实可以这么说,从2023年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全球股市一片上涨,除了纳斯达克指数因为七巨头的业绩确实坚挺,属于业绩估值双驱动外,其他股市,不管是日本印度还是欧洲东南亚,都是流动性驱动,是2022年涌向货币市场的资金,因为降息预期而回流到股市,并没有很强的基本面支持。
包括A股从年初以来的反弹,都是如此,在此基础上,理解港股的行情,你会发现日本和印度股市这一次并没有随着美股创新高,更落后于欧洲股市,正是因为部分资金流到港股。
流动性并非盲目流动,此前,港股已经充分具备了流动性驱动行情的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要么基本面有向上的预期,要么估值过低
第二、机构极度低配
当然,这两个条件,港股其实已经具备了至少一年,但港股的问题是始终缺少流动性行情发动的边际条件,类似巴菲特对日本的看好,需要有一股资金不管不顾地持续买入,下跌敢抄,上涨敢追,买了就锁定筹码。
而这个条件,从去年上半年的“中特估”行情后,渐渐开始具备,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抢筹,热情不减。据统计,本年南向合计5月来的11个交易日中净买入金额高达329.37亿港元。内资的流入最终导致在国央企高股息板块持股近30%,初步取得定价权。
为什么内资从以前更偏爱的科技风格切换至国央企高股息板块呢?
为什么是港股的国央企高股息?
内资选择了国央企高股息板块作为持续买入的对象,有三个原因:
- 原因一:对中国战略性资产的理解更深
我去年写了《中特估的主战场在港股,最大的机会也在港股》,分析了港股国央企被低估的原因:
港股的定价权长期掌握在外资手中……,真正低估的央国企,都是战略性大于竞争性的资产,再加上外资对中国资产从来都是“雾里看花”……,愿意投资中国资产的外资,对国央企的战略性不感兴趣,对战略性资产感兴趣的外资,又不能投资国央企,这才是国央企长期被低估的原因。
在告别了高增长的时代后,这些战略性资产,反而成了香饽饽,这一被外资低估的板块,成为内资最集中流入的方向。
- 原因二:愈演愈烈的稳健收益资产荒
以支付宝为例,七天年化收益率年初还在2%以上,现在已经下降到1.5%以下;还有30年国债,从去年12月的3%,一路被人买买买到目前不到2.6%。
还有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发达地区发行的高收益城投债几乎绝迹,之前的信托又不断暴雷,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快速下降……,在这种资产荒的情况下,高分红资产成为少数能带来稳健收益的权益类资产,受到追捧。
我在《中特估的主战场在港股,最大的机会也在港股》一文中,已经预测了导致这个板块边际变化的核心因素——股息率,并认为港股的行情分三步走,前两步是:
第一步,美国在进入降息周期前,高股息资产在港股仍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从而在不推升AH整体溢价的基础上,实现A港股同步上涨,提升国央企在外资意识中的估值锚;
第二步,美国进入降息周期后,全球资金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的机会,提升港股的整体估值,中特估也跟着上涨;
国央企行情已经从“第一步”发展到“第二步”。
- 原因三,国央企加强市值管理和现金分红
央企此前的股息率高,更多是因为估值低,分红率只是市场平均水平,但在国资委全面推开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以及证监会鼓励现金分红提高投资者回报之后,2023年报的分红率明显提升。
红利风格还能涨到什么时候?
总结一下,本轮行情是港股资金结构变化与投资逻辑风格的双重结果,虽然目前涨幅最大的是外资定价的互联网,但实际上走得最稳定最持续板块仍然是高股息板块。
由于外资的流入,是基于低估和低配,行情涨到目前,后市确实有可能分化,但相对而言,国央企和高股息板块背后的定价掌握在内资手中,而“稳健资产荒”的矛盾短期内又无法消除,所以,即便港股在目前的位置出现一定的宽幅震荡,后面高股息板块的投资机会还远远没有结束。
很多人担心股价上涨,股息率下降,红利股的上涨空间不足。实际上——
首先,目前的股息率仍然有一定的下降空间,A/H股对应A股的折价率普遍在20~40%,红利指数的2023年股息率达到7.05%,高于全球绝大部分市场。数据显示,南向资金近7日净买入金额排名前10的公司,几乎都是红利风格。
其次,央企的市值管理和投资者回报管理才刚刚开始,分红水平还不高,假设分红率从30%提升到40%,就能抵消33%的涨幅。
最后,随着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海外无风险利率也将下降,提供更多的股息率下降空间。
所以,港股已经不只是腾讯美团了,就像我在《中特估的主战场在港股,最大的机会也在港股》一文中提醒大家的:
传统的港股投资者,要对一种可能做好心理准备:上一轮牛市是互联网的牛市,那么,下一轮牛市,国央企是主角,互联网和消费医药,都是配角。
另外提醒一点,通过港股通买港股,分红税高于通过QDII投资的ETF,导致有些基金跟踪同样的指数,一年可以相差3个点。虽然有消息说可能降低港股通红利税,但毕竟现在还没有,所以买的时候可以看一看是不是QDII。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