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Value-文章详情顶部

蒙娜丽莎真的在笑吗?看认知心理学如何破解

钛度号
蒙娜丽莎的微笑无疑是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这种似笑非笑、远近效果各异的视觉错觉是如何达成的?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试图用格式塔理论对蒙娜丽莎给人们留下的不同印象作出解释。不论如何,如果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是在对认知心理学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主观进行的创作,那他的天才可能甚至在我们认知之上。

文|追问nextquestion

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是大家熟知的经典肖像画之一。经历了早年的失窃与战火,又在近年几次成为气候活动人士的“袭击”目标,从被创作出来到现在过去了五百多年的这幅出世以来经历了五百多年风雨的名画,仍然在防弹玻璃的保护下向人们露出神秘的微笑。

Mona Lisa。图源:Leonardo da Vinci/Wikipedia

《蒙娜丽莎》让大家如此好奇的一点是:画中的女子究竟是在快乐还是忧伤?这可能是《蒙娜丽莎》最让大家好奇的一点。有趣的是,这不仅仅是游客随口一提的问题,诸多研究者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对于蒙娜丽莎的微笑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比如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意运用了错视画法(trompe l’oeil),用光影效果创造出一种移动的错觉。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人类情感二象性(emotional duality)的表现,通过同时包含快乐与悲伤,让观众有不同的主观解读。大多数的观点都认为达·芬奇通过晕涂法*模糊了她的嘴唇,以达到一种情感上模糊(ambiguous)的效果,却很难进一步解释这种画法和我们看到的快乐与否有什么更为直接的联系。

*晕涂法(sfumato):又译为渐隐法、朦胧法等,指用色彩调和的方法使得轮廓变得模糊、柔和,创造出朦胧的过渡效果,是达·芬奇常用的手法。

蒙娜丽莎脸部的细节展现了晕涂法的运用,尤其是眼睛周围和上嘴部的阴影。图源:Leonardo da Vinci/Wikipedia

神经科学解释

哈佛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玛格丽特·利文斯顿(Margaret Livingstone)用人类的视觉系统解释了蒙娜丽莎微笑的变化 [1]。我们的眼睛通过两种视觉细胞将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视锥细胞(cones)和视杆细胞(rods)。

其中,视锥细胞用于感受强光和颜色,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位置;而视杆细胞对弱光和明暗的感知很敏感,却没有色觉,对物体细节的分辨能力较低,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位置。与此相对应,当我们直接看着某一个物体的时候,它成像在视网膜靠近中间的位置,就会比较清晰;而当我们的余光瞥到一些东西,它们就会以模糊的样子进入我们的视觉系统。

蓝灰色为视锥细胞,草绿色为视杆细胞。

利文斯顿提出,当我们的视线集中在蒙娜丽莎的眼睛或这幅画的背景时,她的微笑会落在我们的边缘视觉,以一种模糊的方式出现(比较接近下图的左边或中间的样子),我们就会觉得她在笑;而当我们的视线直接落在她的嘴唇时,她就会更接近右图的样子,她的微笑仿佛就消失了。

从左到右画面的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逐渐提高。图源:livingstone lab

利文斯顿的解释似乎为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揭开了面纱:我们看到的“微笑”与否是我们的视线影响在视线影响下,对“微笑”的主观判断取决我们看到了多少蒙娜丽莎嘴部的细节,而非是出于我们的想象或当下的心理状态。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看不清细节的时候会看到蒙娜丽莎是快乐的,在看得清细节的时候会看到她在忧伤?为什么不是相反的呢?

卡拉布里亚大学的研究员亚历山德罗·索兰佐(Alessandro Soranzo)巧妙地通过格式塔理论(Gestalt theory)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知觉组织(perceptual organization)让我们总是在看清嘴部细节时看出蒙娜丽莎的满足(contentment),又在忽略了嘴部细节的时候看到她的忧伤(melancholy[2]。他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为自己的猜想提供了一些证据支持。

Soranzo, A. The psychology of Mona Lisa’s smile. Sci Rep 14, 12250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59782-1

什么是格式塔理论?

在介绍索兰佐的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音译自德文Gestalt,原意为形式(form)。格式塔心理学于20世纪早期在奥地利和德国诞生,中心观点与我们熟知的一句格言相近:“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现象是有条理结构的整体,而非是更小的部分被分别感知再叠加成为一个更大的部分。

格式塔学派提出了一系列知觉组织原则,解释了我们是如何把分散的元素以整体、有意义的方式组织起来,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则有简明性、相似性、连续性、接近性、公共区域性等。由于格式塔原则最基本的规则就是简明性,也就是越简单越好,所以大部分原则都不难理解。

下图b中的五环就是简明性(Law of Pragnanz)的经典例子——我们会把它看成五个环相套,而不是一条线折来折去或其他的复杂图案。相似性(Law of Similarity)意味着我们会把相似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就像图a,我们会把红点看成一组,蓝点看成另外一组,而不会认为每列的三个红色和三个蓝色为一组。连续性(Law of Continuity,或者叫良好延续)指我们会把物体感知为简单的连续的物体,就像图d中虽然是一系列分散的点,但我们会把它感知为连续的一条曲线。

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的例子,从左往右图案依次为图a、b、c、d、e、f。图源:Verywell / JR Bee

接近性(Law of Proximity)指我们会把彼此靠近的物体感知为一个整体。公共区域性(Law of Common Region)指在同一闭合区域中的元素会被我们感知为一组,像图f中虽然中间的两个点更靠近彼此,但外部的两个圆圈让我们自然地把这四个点分成左右两组。这也告诉我们,当我们画出一个清楚的边界时,公共区域性可以打破其他的知觉组织原则(在这一例子中,就是打破了接近性原则)[3]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原则使用了Law(定律)这个字眼,它并不像是真正的定律(比如万有引力定律)那样严谨,而是更接近于heuristics(启发性),可以较好地预测我们对元素的感知,所以也被常用于广告、设计等领域。

蒙娜丽莎与格式塔心理学

了解了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觉组织原则之后,让我们重新回到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我们如何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解蒙娜丽莎?

索兰佐认为秘密就藏在她的嘴角。达·芬奇用了格外的精力描绘蒙娜丽莎的唇线——蒙娜丽莎的嘴唇与面部其他部分衔接得非常自然,只有在我们仔细观察时,才能分辨出它们的交界。

索兰佐将蒙娜丽莎上唇两边略有阴影的区域称为细微模糊区(Ambiguity-Nuance),并提出正是这个用晕涂法精心绘制的区域实现了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当我们还没有看到画面的细节时,我们更难看到嘴部和细微模糊区的分界。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延续性”原则,我们会自然地把细微模糊区也看作嘴唇的一部分,觉得她的嘴角上扬,像一个温和的微笑;相反,当我们更仔细地观察并看到嘴部和细微模糊区的分界时,嘴唇变成了一个闭合区域,“公共区域性”打破了“延续性”,我们就会把嘴部和细微模糊区感知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因而她的微笑仿佛就消失了。

为了验证他的猜想,索兰佐进行了两组实验。在实验中,参加者被随机分到远距观察和近距观察组,并为画中人物的满足/忧伤程度打分。除了《蒙娜丽莎》,另外五幅画也被加入到了实验之中。其中两幅是达·芬奇的作品,《美丽公主》和《女子头像》。由于画中人的坐姿不同,《蒙娜丽莎》与《女子头像》各包含两个细微模糊区(在两个嘴角处),而《美丽公主》包含了一个细微模糊区。

作为对照组,索兰佐找到了三幅在创作时期、尺寸、画面布局等方面都对应的画,分别是拉斐尔的《玛达莱娜·多尼像》,皮耶罗·德尔·波拉尤奥洛的《年轻女子肖像》和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的《俯视的女人》。我们不难看出,这三幅画与达·芬奇相应的作品有很高的相似度,但画中女子的嘴唇有着更为清晰的边界。

上:从左往右分别是达芬奇所绘《蒙娜丽莎》《美丽公主》(La Bella Principessa)、《女子头像》(Scapigliata);下:从左往右分别是拉斐尔的《玛达莱娜·多尼像》(The portrait of Maddolena Doni),皮耶罗·德尔·波拉尤奥洛的《年轻女子肖像》(The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和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的《俯视的女人》(The Woman with Elaborate Coiffure):图源:原始论文

在第一组实验中开始之前,索兰佐邀请几位艺术家来对这些画做出了一个改动:在画中女子的嘴唇边缘画上一条粗线。这条粗线在打破了“延续性”的同时加强了“公共区域性”,让每幅画的嘴唇和细微模糊区分隔开,看看这会不会让达·芬奇画中人物表现出来的模糊的满足与忧伤消失。

结果和预测的相似,在达·芬奇的三幅画中,当参加者看的是未经改动的原画时,远距观察的参加者评定的画中人物满足程度远远高于近距观察组;而当参加者看的是经过改动(即加上了粗线)的画时,这一差异消失了,远距与近距观察组的参加者们给出了相似的评分。对于对照组的三幅画,无论远近或有没有加上粗线,参加者们的打分都没有显著差异。

嘴唇边缘加了一条粗线。图源:原始论文

在第二组实验中,索兰佐又对达·芬奇的三幅画做了一个有趣的改动:他把细微模糊区转了个方向,让嘴角的阴影向下。他预测,如果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来源于看不清细节时把细微模糊区看成嘴部的一部分,那么转变方向后,大家在没有看清细节的情况下应该会觉得这些画的嘴角是向下的,就会觉得画面传达的忧伤多于满足。

果不其然,对于细微模糊区向上的原画,远距观察的参加者评定的画中人物满足程度远远高于近距观察组;而观看被改动后细微模糊区向下的三幅图时,远距观察的参加者比近距观察的参加者更觉得画中人物是忧伤的。

将细微模糊区转了个方向,让嘴角的阴影向下。图源:原始论文

这两个有趣的实验支持了索兰佐的猜想,也符合达·芬奇“斜杠人物”的特征——虽然最出名的身份是画家,但达·芬奇是知名的博学者,在数十个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他也把对人类认知和情感的兴趣融入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正如他在《论绘画》中写道,绘画须注意所画对象的心理动态(moti mentali),否则画中人便像是死去两次,“一次是因为绘画非真人,第二次是因为绘画未能表现人物身体和心理的情态”[4]

达·芬奇通过精妙地描绘出蒙娜丽莎嘴角的阴影,传达出了画中人的满足与忧伤,在静态的画面中展现出了动态的美。而他是不是在格式塔学派出现四个世纪前就已经有意地运用了知觉组织的原理?则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但这还远不是故事的终章。索兰佐写道,除了嘴部的细微差别,蒙娜丽莎的眼睛同样可能影响她表现出的情绪,并同样遵循着我们的知觉组织规则。或许将来也会有更多运用知觉组织原理对达·芬奇的画作进行研究,而那些名画背后潜藏的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也将改写我们对艺术与人类认知之间关系的理解。

参考文献:

  • [1] Livingstone, M. S. (2000). Is it warm? Is it real? Or just low spatial frequency?. Science, 290(5495), 1299-1299.
  • [2] Soranzo, A. (2024). The psychology of Mona Lisa’s smile. Scientific Reports, 14(1), 12250.
  • [3] https://www.verywellmind.com/gestalt-laws-of-perceptual-organization-2795835
  • [4] https://case.ntu.edu.tw/blog/?p=18142
本文系作者 追问nextquestion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创新场景TOP50-文章右上

快报

更多

2024-09-07 22:56

受台风影响,广西紧急转移安置4683人

2024-09-07 22:46

ChatGPT网站的月度访问总量遭遇断崖式暴跌

2024-09-07 22:23

中天金融清偿方案出炉,剥离地产聚焦券商与保险

2024-09-07 21:28

海南“第一高楼”被超级台风吹“没了”?项目方回应:一切安好

2024-09-07 21:11

美国众议院9日将就《生物安全法案》投票

2024-09-07 20:55

台风“摩羯”致海南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停运79座,正加快抢修

2024-09-07 20:43

美的展出AI ECO智慧节能解决方案 | IFA 2024

2024-09-07 20:24

台风“摩羯”造成文昌经济损失327亿元

2024-09-07 20:16

雷诺CEO:电动汽车销售放缓,欧洲汽车业或面临150亿欧元碳排放罚款

2024-09-07 20:15

9月7日新闻联播速览26条

2024-09-07 19:58

台风“摩羯”造成海南4人死亡,95人受伤

2024-09-07 19:35

生态环境部:年底将把钢铁等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4-09-07 19:28

广东保险业累计接获台风“摩羯”报案2088件,已支付赔款4308.7万元

2024-09-07 19:25

中美商贸工作组举行第二次副部长级会议

2024-09-07 19:10

今日18时起,海南全省旅游客运车辆恢复运营

2024-09-07 19:03

两部门紧急预拨2.7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2024-09-07 19:02

韩国称朝鲜连续四天向韩放飞气球

2024-09-07 18:48

台风“摩羯”已致菲律宾20人死亡

2024-09-07 18:40

NASA将蓝色起源火星任务推迟至明年

2024-09-07 18:39

标普上调约旦本外币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至BB-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