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冠绝全球,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钛度号
我国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是美国的2倍,欧洲的10倍,更是高出澳大利亚数十倍。造成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内视光学发展滞后的局面,导致社会公众和教育系统对预防近视与科学用光场景认知不足,预防措施不够,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之一。

文 | 麦穗观察

对于人的身体器官而言,眼睛是重要的器官之一,往往又是最被忽略的器官。在生活当中,人们很少关注眼部健康,眼部疾病预防问题。只要还看得见,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在看电视、看手机、看书学习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上缺乏节制,更别说在不同的场景下要为我们的视觉匹配合理的照明需求了。直到近视发生,视觉受损才亡羊补牢的佩戴眼镜,进行相应的眼部疾病治疗。

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教授,近日在第七次全国公共卫生眼科学术大会上分享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我国视觉损伤人数高达全球第二,视力损害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约每年7000亿元,生命质量损失约每年952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

与视觉受损的宏观数据相比,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就更令人揪心了。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36.7%,初中71.4%,高中81.2%。

对比公开数据,我国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是美国的2倍,欧洲的10倍,更是高出澳大利亚数十倍。造成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内视光学发展滞后的局面,导致社会公众和教育系统对预防近视与科学用光场景认知不足,预防措施不够,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之一。 

视光医学与眼科的本质不同

国内视光学专家吕帆教授表示:眼视光医学是一门整合传统眼科学与现代视光学的创新学科。我国传统的眼科以开刀为主,人们往往在眼睛疼痛、视物不清、生病后才去看眼科,但实际上视觉矫治的内容非常丰富;视光学存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西方国家,主要用光学手段来矫正视力。

通俗的讲,眼科专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眼部疾病,包括手术治疗,非矫正视力。而视光医学专注于视力检查、矫正和视力保健,通常借助光学手段来矫正视力,一般不进行手术。

在美国,视光学已经有将近100多年的历史,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904年,美国第一所视光学学校——哥伦布视光学学院(现俄亥俄州立大学视光学学院)成立,开始正式的视光学教育。随后的几十年里,多所视光学学校在美国各地建立,逐步完善视光学教育体系。

1970年以来,视光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Optometry, O.D.)在美国成为标准,强化了视光学的专业地位。在美国要成为一名视光师,需要完成一个为期四年的视光学博士学位。申请视光学博士学位课程通常需要先完成四年的本科教育,同时是理学士及相关学科。

在国内,视光学的发展近些年才进入轨道,视光学专业的教育通常从本科阶段开始,推出了视光学学士学位。目前,全国有15所医科院校设有眼视光医学专业,除眼视光专科医院外,不少医院也开始设立眼视光门诊。

但是与我国公众在视觉健康上近乎空白的认知度,相关理论体系对国家政策资源的影响投入程度,以及我国青少年居高不下的近视率相比,我国视光医学的发展任重道远。 

国标护眼灯市场井喷,让家长们“茫然失措”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总量约为2.5亿人,其中高达51.9%的近视率让护眼赛道成为了近几年的市场热点。毕竟,父母为青少年健康买单的决策心态是最没有抵抗力的。

在众多护眼产品品类中,护眼灯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业链的成熟度都是整个赛道的亮点。特别是众多传统灯饰品牌在外贸增长乏力后,也将目光纷纷转向了国内护眼灯市场。

几年内,国内护眼灯品牌呈现井喷的局面,涌现出了上百个品牌,各种营销概念层出不穷,技术参数之间的比拼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给消费者的选择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变成了谁的嗓门大,谁的牌子响,谁请的带货主播更大牌就选谁的。

对于一个功效性的市场而言,这种良莠不齐的消费生态显然是不严谨的。消费者无论是追求性价比,还是质价比,乃至品牌效应,最基本的参考标准是产品达到功效目的,发挥预期的使用价值。

从我国青少年近几年居高不下的总体近视率来看,火热的护眼市场似乎并没有对缓解严峻的局面发挥积极作用。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

目前,护眼灯品类执行的最新“国标”为GB/T 9473-2022《‌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该标准从多维度对读写作业台灯的性能要求进行了统一规范。

比如,新国标规定了以钨丝灯、荧光灯或LED作为光源,电源电压不超过250V的读写作业台灯的性能要求,这些性能主要包括安全要求、无线电骚扰特性、电源谐波电流限值等一般要求,以及外观、标记、光度、色品性能、波动深度和瞬态光伪像、功率、功率因数、对人体的电磁辐射、视网膜蓝光危害、噪声等技术要求,并描述了这些要求的验证方法。

新“国标”的实施对行业规范效应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将新国标下的读写作业台灯产品理解为100%能预防近视,买一款符合新“国标”的护眼灯可以高枕无忧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一方面,“国标”侧重的是规范和行业准入,并突出部分主要场景的功效性。在国标的制定中,需要结合产业链上下游当下的实际,可执行性,产业覆盖度,对消费者主要利益点的保障等因素。

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会广泛征求产业链上下游,各界专家学者以及专业机构的意见,部分研发实力突出的企业也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当中。总体来说,国标的意义是推动行业整体进步,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并具有向下兼容的特性。

与此同时,国标下的护眼灯产品在市场上快速普及与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依然居高不下的矛盾现象背后,存在着什么阻塞点呢?这就要从我国青少年高近视率形成的原因上进行剖析了。 

攻克青少年高近视率需要“靶向作业”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人群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首位。造成我国近视率如此严峻局面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更侧重知识教育,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导致青少年长时间处于近距离的阅读和学习当中,进而导致眼内肌持续收缩,眼轴长度发生变化,眼轴长度的增加是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近距离用眼还会导致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晶状体等)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发生变化,使得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屈光不正,导致包括近视在内的一系列眼部病变。

其次,国内视光学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未针对青少年合理作息,科学用光,打造匹配的护眼光场景形成理论指导,并引导公共政策与市场资源在预防青少年近视方面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

同时还要看到,近视的产生还包含着年龄、用眼环境、遗传、疾病、习惯和饮食营养等多种因素。寄希望于单一标准,单一手段来解决牵涉面广的青少年高近视率问题,显然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成效。

在青少年近视防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各主管部门纷纷推出行动计划,产业链在护眼赛道持续深耕的大背景下,引导医学界和产业界加强协作,加快视力保护领域学术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提升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水平的当务之急。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核心医学技术的进步,精准医疗正在向更多疾病治疗领域普及,特别是在肿瘤方面,精准医疗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选择最适合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在治疗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疑难杂症疾病方面,精准医疗技术基于个体基因与生物特征,提供个性化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案所带来的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疾病负担,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近视作为由外部场景光条件和个体自身健康状况、基因、行为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眼病疾病,也亟需引入“精准医疗”的手段依据每个人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护眼方案。

仅就年龄因素而言,一个人的眼球在不同的年龄段发育的成熟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0-3岁,是眼球的快速发育期,眼球的可塑性很大,既容易发生近视,也易于及时矫正视力,预防近视眼的各种措施须在这个时期进行。

3-12岁是眼球的关键发育期,眼球的结构基本发育完整,眼睛开始正视化。然而,眼轴的发育尚未停止,可能继续发展形成近视。

12-18岁接近成熟期,这一阶段眼球发育趋于成熟,眼轴长度和屈光状态基本稳定,如果用眼卫生和习惯不良,仍有可能发展为近视,人的眼球直到20岁才会发育定型。

这还只是年龄因素,将医疗行业已普遍采用的“精准医疗”手段引入到近视防护领域,依据个体的年龄、眼部健康现状、用眼环境、遗传等主要因素推出定制化的护眼方案,实现精准护眼的效果,将更有助于改善我国青少年高近视率的局面。

要在近视防控领域实现精准医疗的“靶向”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国内视光学的建设,夯实人才队伍,提升视光学与近视防控体系的理论研究,为公共资源的精准投入提供研究支持。另一方面,以护眼灯为代表的产业界,在国标准入的基础上要加强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功能向“精准护眼”升级转型,为改善我国青少年居高不下的近视率发挥实质性的功效作用。

本文系作者 麦穗观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过度用眼得不到休息,自然就没精神。

    回复 8月8日 · via pc
  • 过于重视学业成绩,付出的是健康的代价。

    回复 8月7日 · via android
  • 近视确实能带来诸多的不方便

    回复 8月7日 · via iphone
  • 护眼灯作用不大。

    回复 8月7日 · via android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