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激光雷达公司,赌一个“变化”

钛度号
对于想继续留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人,不仅需要另辟蹊径打好技术牌,还需要直面不断升级的“价格战”。

文 | 智车星球

乘上智能驾驶的东风,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这两家激光雷达界的“清华北大”,在市场端快速攻城略地,并且将激光雷达之风,刮到了国际品牌。

最近,速腾被爆出拿下丰田旗下雷克萨斯品牌定点,且搭载车型将面向全球市场,禾赛也官宣与奥迪、通用、福特旗下的中国合资品牌达成定点合作,新车型将于 2025 年起陆续开启大规模量产。

神仙打架,遭殃的往往是下面的“凡人”。

对于二线激光雷达企业,现阶段,已经无力参与速腾与禾赛的“战争”。

退,成了一部分企业的选择。

“虽然嘴上说着车载端还是重点,但身体已经很诚实转向工业与机器人等业务线了。” 一位最近从二线激光雷达企业换赛道的从业者说道。

也有一些企业,面对车载激光雷达这个巨大市场,退出实在是不甘心。

保持体力、等待突破的机会,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一径科技:降本增效另辟蹊径

如果是一个成熟的产品,涉及的核心技术已经明确且长期不会有大的更新,那么,后来者基本不存在什么机会。

好在,激光雷达市场还在不断变化。

赌一个变化的节点,是二线激光雷达企业的共识。

“激光雷达是一个变化非常剧烈的行业,或者说智能驾驶是一个变化非常剧烈的行业。”一径科技产品经理桑永锋对此很确信。

这种确信却是来源于一径自身踩过的坑。

2017年成立时,为了“错位竞争”,一径选择了做半固态补盲激光雷达,与Mobieye等企业的合作,在当年也算成功带火过一阵激光雷达补盲风潮。同时,为了L4市场,一径还同步做了1550nm激光器+MEMS微振镜扫描技术路线的长距雷达产品。

但很快,随着L4级自动驾驶遇冷,单价高且出货量没那么大的补盲产品很快沉寂。

高性能但高价格的长距雷达产品,则与市场追求的性价比背道而驰。

2023年年初,一径重新审视了市场,进行了战略调整,把宝压在了SPAD(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亦即单光子雪崩二极管)路线上。

在今年的CES以及北京车展上,一径科技先后发布了SPAD激光雷达系列产品ZVISION EZ6和ZVSION EZ5,两款产品分别主打高性价比前向长距和极致性价比。

△EZ6(左)及EZ5(右)

对于SPAD的选择,一径的思考逻辑来源于电子行业。

以音频设备为例,从唱片黑胶机到磁带、光盘,再到现在无需任何物理载体就能随时随地听到音乐,这是一条明确的从模拟到数字的发展路径。

一旦完成了模拟到数字的转换,电子产品就可以进行芯片化集成,性能更高、体积更小,整个行业的门槛也会随即降低,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认为激光雷达也会走同样的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就是从APD(Avalanche Photon Diode,雪崩光电二极管,输出信号为模拟信号)、SiPM(Silicon photomultiplier,硅光电倍增管,输出信号为模拟信号)到SPAD(输出为数字信号),并在SPAD技术路线下有近似摩尔定律的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桑永锋解释道。

在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语境下,SPAD一般指接收+运算一体的集成化芯片。基于SPAD的全数字化架构,是公认的下一代激光雷达架构,具备集成度高、架构成本低、升级潜力大等一系列优势。

这些优势, 在一径科技的EZ系列产品上有所体现。其中,定位高性价比前向长距的EZ6能做到第一梯队的产品性能的同时,有20%~30%的成本降低。而定位极致性价比的EZ5则更进一步,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还做到了25mm的纤薄外形、120°x20°的宽广视场、220m的远距离测距等技术优化。

发布EZ系列的同时,一径也喊出了“LiDAR平权”的口号,希望能在乘用车极致降本增效的浪潮下获取车企的青睐。这个系列产品,也将是一径科技能否再次回到牌桌的关键。

摩尔芯光:押注FMCW

一径科技虽然做了有别于头部玩家的路线选择,但从大的领域来看,依然属于ToF(Time of flight,一种深度测量的方法,通过测量光脉冲的飞行时间来计算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激光雷达的范畴。

对于该赛道,行业中有声音认为,从技术演进看,ToF激光雷达的竞争已到后半段。对于想要“超车”的激光雷达企业,在一条相对新的赛道发力,或许是胜算更高的方式。

于是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即调频连续波,高精度雷达测距中使用的技术之一)技术方案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激光雷达领域,FMCW是一个相对较新、正在进行小规模量产验证的技术方案。但作为测距原理本身,FMCW其实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

一个冷知识,现在车端使用的毫米波雷达,基本都是使用FMCW技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跟不少OEM或者Tier1交流时,如果他们有相关雷达的产品或者对雷达有所了解,他们都会比较偏好FMCW。这对他们来说更熟悉,且同样的技术原理,毫米波雷达已经上车了。”

正因如此,摩尔芯光相关负责人,在谈到FMCW技术在激光雷达上的应用时很有信心。

作为FMCW赛道中的头部玩家,摩尔芯光一直专注于FMCW车载激光雷达技术研发及整机产品化。近期也正式对外发布了最新车载FMCW动态瞬识激光雷达-LARK。

对比ToF,FMCW最大的优势就是除了距离,还能直接提供速度信息。

这样的特点在面对开门杀、鬼探头等场景时,就能更快识别。

比如开门杀,因为门和人都带了速度信息,FMCW激光雷达瞬间就可以把静态物体和动态物体区分开,识别出车和人,从而让智驾快速做出反应。

而在AEB功能的实现上,FMCW点云生成即有速度,只需1帧即可检测动态目标,占用数据量非常少,算法效率高。同时,还能直接获取高精度的距离、角度、反射强度、速度等参数,为AEB系统提供准确的目标信息。

相比摄像头或者ToF激光雷达通过多帧数据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变化,效率提高了不少。

此外,FMCW还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强光环境下的抗干扰,还包括抗激光雷达之间的干扰。

“ToF检测的脉冲有可能不是自己的,而是其他带有激光雷达的车发出的,但目前由于搭载激光雷达的车还不足够多,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得还不算明显。这是激光雷达之间的串扰。” 摩尔芯光对此做出了解释。“但FMCW就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特别的是,摩尔芯光的FMCW激光雷达还拥有着一个独特优势,它无需通过硬件的增加,只通过软件端就能实现激光雷达分辨率的提升,这不仅对于矮小物体识别的准确性有很大的提升,并且减少了产品升级和迭代的成本。

虽然有这么多优点,但FMCW激光雷达目前并非十全十美,比如,由于目前规模效应不够、供应链不够成熟等原因,成本依然比ToF产品高。所以说,对于想要做FMCW激光雷达的企业,硅光芯片化几乎是必选项,但这件事的技术门槛并不低。

摩尔芯光就是希望通过自己半导体背景的团队,支撑起硅光芯片的自主研发。

而对于未来的发展战略,摩尔芯光准备了两条路——

一是提供FMCW激光雷达整机,这是当下的重点。

由于下游客户鲜有开发FMCW激光雷达的能力,因此需要给车企以及智驾相关企业展现出产品优势。

而另一方面,就是FMCW技术产品的联合开发,并提供FMCW激光雷达的核心硅光芯片和模组。

“我们目前有能力通过核心的芯片技术,去做一个FMCW硅光模块的二级供应商。这是我们擅长的领域,也是目前一些客户合作的模式。但同时,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做一个整机,给出一套解决方案,让市场看到FMCW激光雷达为高阶智驾带来的安全冗余和更多可能。”

在摩尔芯光看来,FMCW激光雷达的上车节点是在2026年左右。目前已经有不少车企对FMCW技术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期待,因为这很可能是下一轮竞争周期中的重要武器。

而在此之前,不断地迭代产品和完成更多的POC项目会是摩尔芯光的重点。

类似,却更难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明显的两条线——电动化和智能化。

因此,在看待及预判智能化发展轨迹时,走在前面的电动化,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动力电池领域经常被用来作为参照。

曾经的宁德时代,也是跟随着北汽、广汽、蔚来等车企的热门车型的热销,快速上量,装机量市场率的巅峰水平能70%左右。

当时,对于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也是在等一个变化。

期待用一个从结构端、材料端或工艺端发生的变化,实现超车或者拉近与“宁王”的距离。

对于二线激光雷达企业,目前就处于同样的阶段。

但遗憾的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不管是811电池、523电池还是后续结构端创新出现的麒麟电池、神行电池,每一次变化,还是宁德时代抢占了先机。如果不是垂直整合的比亚迪销量爆发,“宁王”的市占率可能会更高。

激光雷达行业是否会有技术或者产品重大突破,我们尚未可知。

就像清陶、卫蓝新能源直接选择了固态电池赛道一样,摩尔芯光这类企业,也选择直接在新赛道发力。

而龙头企业,在不同的技术路线也会有布局,如果有变化发生,就看谁能拔得头筹。

不过激光雷达与动力电池不同的处境是,动力电池行业,好歹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起来后,才开始“卷”价格,但对于激光雷达,乃至整个智驾赛道,在资本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竞争烈度已经大大升级。

对于想继续留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人,不仅需要另辟蹊径打好技术牌,还需要直面不断升级的“价格战”。

这是一场对自身生存能力的残酷考验,在变化到来之前,先得活下去。

本文系作者 智车星球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4:16

韩国10月出生人口增幅创近12年来新高

14:12

机构:预计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910万部,同比增长2%

14:12

芯片股持续走强,恒烁股份冲击涨停

14:07

最高法:完善涉网络侵权、人工智能、算法和涉数据不正当竞争等新类型案件的裁判规则

14:02

最高法:依法惩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14:02

最高法: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依法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13:59

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较昨日此时缩量近500亿

13:58

黄汉权: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

13:52

香港首航,国产大飞机C919新年起执飞沪港定期航班

13:45

宁德时代旗下福宁时代新能源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30亿

13:27

沪指突破3400点整数关口

13:26

港股红利ETF集体活跃,多只基金溢价超10%

13:24

央企领导人员职务任免:范韶刚任中国煤科党委副书记、董事

13:20

全国首部!南京拟出台城市数字治理地方性法规

13:14

汽车整车板块异动拉升,东风股份直线涨停

13:09

日本首相:预计日本下财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约增长1.2%

13:01

韩国国务总理:将积极研讨对中国团体游客免签试点项目

12:48

“徐翔案”迎来新进展,有关联上市公司仍未公告?公司回应

12:38

乘联会崔东树:要未雨绸缪建立更多的复杂的进口模式,维持进口车合理规模

12:36

日经225指数上升1%至39,522.09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