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 8月16日消息,今天上午,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公布2024年获奖名单,有四位学者获得了2024未来科学大奖。
其中,邓宏魁因开创了利用化学方法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改变细胞命运和状态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生命科学奖”;张涛院士、李亚栋院士因对“单原子催化”的发展和应用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孙斌勇因在李群表示论上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约720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39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
具体来说,2024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得主邓宏魁,率先发展了使用化学小分子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iPSC(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即CiPSC)的方法。他证明了CiPSC可以成功用于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小鼠(2013),并揭示了产生CiPSC的分子途径(2015,2018)。邓宏魁还成功建立了人类CiPSC诱导技术(2022a,2023),并证明了由人类CiPSC衍生的胰岛可以改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糖尿病(2022b),显示出CiPSC的巨大临床潜力。邓宏魁的原创性工作为细胞重编程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将对干细胞研究和再生医学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邓宏魁1963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1995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纽约大学做博士后。
而“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张涛、李亚栋的开创性工作为认知异相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开启了一道门,也为在原子精度上调控固相催化剂提供了有效途径。他们所引领的单原子催化研究已成为异相催化最前沿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已促使氯乙烯、乙酸、丙醇等大宗化学品绿色环保又高效节能的工业化生产,从而显示了单原子催化助力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张涛,1963年生于中国陕西,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亚栋,1964年生于中国安徽,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孙斌勇,在李群表示论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特别是在典型群单重性定理、θ对应理论以及Rankin-Selberg卷积中的非零假设等方向。
李群表示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一。它起源于物理学,是朗兰兹纲领的基础,对数论中包括费马大定理证明在内的许多关键进展至关重要。
孙斌勇的第一个贡献在于建立典型李群表示的单重性质。在紧致情形下,这一问题最初由E. Cartan和H. Weyl研究。孙斌勇与合作者朱程波将其推广到非紧致情形,并将其归结为不变分布的研究。他们的创新方法解决了这一长期猜想,奠定了典型李群的相对表示论基础,并为Gan-Gross-Prasad的基本猜想提供了重要证据;他的第二个主要贡献在于θ对应理论,这是研究不同群之间自守形式的重要方法之一;孙斌勇的第三个重要成就是证明了Rankin-Selberg卷积中上同调测试向量的周期积分不为零。
孙斌勇,1976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于2004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多年,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胡润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