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顶部

“白菜价”不再是便宜的代名词,以后吃火锅只能涮肉了?

高温多雨带动蔬菜价格上涨

图片系AI生成

图片系AI生成

“菠菜8元/斤、青椒7元/斤、菜花7元/斤、黄瓜7元/斤、白菜3元/斤……现在菜价涨得厉害,比过去的菜价翻倍还要多。刚买了2根黄瓜就花了6块多,现在的家常便菜都要吃不起了。不过该买还是得买,这些也算是日常餐桌上的必需品了。”一位在便民菜市场的消费者对钛媒体APP说道。

原本应是瓜果蔬菜丰收的盛夏时节,却意外迎来了菜价的“升温”现象。近期,多地媒体纷纷报道了蔬菜价格攀升的消息,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作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绿色”食物,让不少消费者直呼“快吃不起了”。甚至有消费者幽默地说道:“这样下去,以后的火锅只能涮肉了。”

白菜不再是“白菜价”

实际上,早在6月19日,蔬菜价格就开始上涨。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6月19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31元/公斤。

到了7月份,28种蔬菜的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为4.79元,环比上涨9.6%,较近三年同期平均高5.1%。其中,黄瓜涨幅最大,上涨69.4%、大葱上涨45.5%、菠菜上涨34.7%、菜花上涨30.6%,涨幅均超过30%。

8月份以来,菜价保持了这种季节性上行的趋势。8月20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6.09元。到了8月21日,这一价格已经飙升至6.13元/公斤,涨幅达42%。

8月28日,钛媒体APP来到了天津的一家便民市场询问商家蔬菜的市场情况,有商家甚至还开玩笑道:“以前都说便宜的东西是白菜价,现在白菜也不便宜了。”

便民市场的商家对钛媒体APP表示:“这个月菜价确实涨得厉害,不少蔬菜价格都翻倍了,有的甚至是过去的好几倍。尤其是黄瓜和一些绿叶蔬菜,以油菜为例,从一斤2元涨到了6元,不少人问了价格就扭头走人了。黄瓜原来一斤只要2元,前几天直接翻了4倍,涨到一斤8元,这两天稍微降了点,降到一斤7元了。小葱更夸张,从之前的5元/斤一路涨到了10-12元/斤,自己卖菜十几年也从未见过小葱如此高的价格。“

而菜价上涨的同时对销量也有影响,商家也表示很无奈,甚至赚的也没以前多了。商家对钛媒体APP表示:“拿货的批发价就高,也不敢加太多价钱去卖,再高一点大家真的都去吃肉了。虽然有些蔬菜都是饭桌上不可或缺的,大家该买还是会买,但很多人觉得贵也就相对以前明显买的少了。”

其实除蔬菜以外,猪肉、鸡蛋等食材的价格也在上涨。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开始,猪肉的批发价就一路上扬。截至8月22日,猪肉批发价已经上涨至27.77元/公斤的高位,对比3月初的20.14元,今年内猪肉涨幅已经超过30%。同期,鸡蛋的批发价格已从每公斤8块多涨到10.58元。

如此程度的蔬菜涨价,甚至拉动了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的上涨。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2.1%转为持平,结束了此前连续12个月的同比下降态势。在食品项中,鲜菜价格涨幅最高,上涨9.3%,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

Wind数据显示,蔬菜价格在CPI构成中的权重约为2.12%。按此计算,7月份蔬菜对CPI的拉动率约为40%。

高温多雨带动蔬菜价格上涨

然而,蔬菜价格的“升温”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由多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当被问到菜价上涨的原因时,商家表示:“最近不少地方温度高,雨水又大,很多蔬菜的收成不是很好,产量少自然就贵了。而且很多菜都不是本地的,是从南方等很远的地方运过来的,运费成本也不低。叠加在一起都算在菜价上了。自然就贵了。”

对于菜价上涨的原因,不少专家也表示与近期高温暴雨天气因素有关。进入七月份以来,多种蔬菜价格显著飙升,这一现象恰好与“七下八上”的传统汛期时段相吻合。今年6月至7月,传统的夏秋季蔬菜产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历了一次明显干旱到内涝过程,导致这些产区的蔬菜产量明显下滑,最终促使菜价上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晶介绍:七八月份处于蔬菜生产供应的“夏淡”期,夏季的高温多雨不利于蔬菜生长,一般每年这个时候菜价都将转入季节性上行。今年7月初,湖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遭遇了强降雨和雷暴等对流天气,部分地区还有洪涝灾害,对当地的蔬菜生产、采收和外运都有影响。

同时,运输成本的增加也间接推高了蔬菜的市场价格。在“七下八上”的传统汛期,不仅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和采收,还极大地增加了运输的难度和成本,7月零担重货指数较前月提升1.1%。道路可能因积水而中断,运输车辆需要绕行更远的路程,或者采取更昂贵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新鲜。这些额外的运输费用和时间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蔬菜市场价格的上涨。

除此之外,菜农前期预期收入偏低影响生产积极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孔繁涛认为,今年5月-6月上旬,由于蔬菜面积扩大、产量过剩以及异常天气、重叠上市等因素,个别品种蔬菜出现区域性、阶段性的滞销卖难等现象,严重挫伤了菜农积极性,导致个别地方出现提前拔秧、弃管、弃收等现象。由此,降低了菜农预期收益,导致7月、8月蔬菜产量下降、上市量不足。

蔬菜价格有望在9月上旬后回落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形成了供需大范围、长距离的产销相对分离模式,同时蔬菜产业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为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各地应有效推进产销衔接,并完善流通体系,以实现蔬菜市场的有效供给,保障其平稳运行。

各地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保障市民的“菜篮子”稳定供应。例如,上海动员生产基地,强化田间管理,调整种植结构,种鸡毛菜、米苋等耐高温速生蔬菜。北京则协调新发地等主要批发市场进一步拓宽供货渠道,鼓励直接从源头采购,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蔬菜新鲜直达,缓解价格压力。

那么此番涨价过后,蔬菜价格后续走势如何?什么时候才能回落企稳?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1.06亿亩,同比增加90万亩,仍处于年内较高水平,稳产保供有基础。同时,天气因素也传来利好消息。国家气候中心预测,9月除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有利于蔬菜生长和产量提升。随着短期冲击性影响消退,前期受灾地区的蔬菜生产正逐步恢复,市场供应量有望持续增加,蔬菜价格将逐步趋于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目前部分蔬菜价格已在回调,将在两三周之内会全面回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孔繁涛分析认为,按照我国蔬菜季节性波动规律来看,预计后市蔬菜价格仍将保持上行趋势,但持续时间、上行空间都会有限;上行至9月上旬后,将进入季节性下行区间。

但孔繁涛也提醒,极端天气等不利条件仍存在,蔬菜生长、存储、保鲜和运输都会受影响,蔬菜价格波动情况或在所难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理性看待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这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赵晨含,编辑|房煜)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