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顶部

与“新”同行 向“高”迈进,2024年度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8月29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与新同行 向高迈进”2024年度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金融街举行。

来自业内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媒体高层等20余位嘉宾,共同就2024年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洞察资管行业新风向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科技金融、ETF市场、大类资产配置、ESG投资、养老金融等重磅议题展开研讨,携手探索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郭宏超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资产管理领域,意味着需要更加精准地识别价值,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更加创新地服务模式,以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和社会福祉的提升。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其主旨演讲中《全球视野下的资产管理:趋势、机遇与挑战》中提出AI定义一切,改变一切的观点。王忠民认为,AI是基础设施的终极模态,AI式的财富成长分享逻辑和过去的方式已经完全变样,AI时代的财富裂变逻辑和财富成长逻辑正在改变,也表现在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成长的新财富、新逻辑、新成长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张明在其主旨演讲《如何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中,分析了科创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融资面临的三个难题。他认为,第一,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关于特定行业的知识储备,很难给各种科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核心资产估值;第二,科创企业通常既缺乏较长的信用记录,又缺乏足够多的抵押品,因此传统的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对它们来说不太实用;第三,高科技企业家和传统商业银行家的气质存在鲜明差异。高科技企业家通常是风险偏好型的,而传统商业银行家通常是风险规避型的。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副总裁、高级分析师汪洋在其主旨演讲《ESG投资与净零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中,分享了对于绿色金融的思考。他指出,目前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交易量很低。如果要实现真正促进企业进行碳转型的话,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碳交易的成本能够适当地反映出减碳的成本。为了确保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们需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PE)以及各类金融市场融资手段外,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绿色金融或可持续金融,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新型融资途径。

在圆桌论坛环节,多位资管机构的企业代表围绕热点话题开展交流探讨,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资管业界的实践经验,分享自身对当前资管行业热点的思考与看法,为中国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ETF 新纪元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进程

济安金信轮值主席韦洪波认为关于ETF未来的发展路径,要聚焦于四大核心价值的提升与整合。第一,产品价值。这直接关系到ETF作为指数基金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收益能力。要具备挖掘并跟踪优质指数的能力,通过丰富的产品策略和多样化的指数选择,实现超越市场的表现。第三,客户价值。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的变化,ETF行业需借鉴银行理财子等机构的成功经验,从产品设计到客户服务全面升级,提供更加个性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第四,行业价值。在当前内卷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公司应避免盲目跟风,而是应深耕细作,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整个ETF行业的健康发展。

工银瑞信基金指数及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赵栩表示,ETF生态对于ETF的发展非常重要。ETF市场快速的发展,品种的丰富,参与者众多,建立起来的ETF生态非常完善,这个过程对于ETF是非常正面的作用。ETF生态建立起来,ETF的生态会给ETF市场带来什么变化?赵栩认为,最核心的还是在于能够把更多的参与者聚在生态圈之内,从产品维度给ETF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和交易的便利性。

中信建投金融工程与基金研究首席分析师姚紫薇表示,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ETF在整个公募占比2019年到2021年有所下降,原因是主动基金在那段时间非常火爆,明星基金频出导致主动基金暴增,随着难度逐渐增大,大家对于资金ETF的青睐非常高。2023年美国被动基金规模超过了主动基金,如果对标到未来大的发展来看,这可能是很长期的趋势,未来ETF还是有很大想象空间的。

民生证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叶尔乐表示,ETF这类产品除了它本身的交易便利,底层透明,以及低费率等等优点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跟别的资产相比,有非常鲜明的标签化。这使得它能够更好地结合叙事,也就是讲故事。叙事是从古至今,男女老少都能够平等接受的投资逻辑形式。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地缘政治的,还是产业的,还是博弈的逻辑,在ETF上总是能够找到适配的切入点。

2024年大类资产配置及新形势下的市场投资机遇

对于应如何重新评估并调整2024年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工银理财副总裁李雪松表示,总体来看应当坚守安全资产,控制风险资产整体敞口,同时平衡好风险资产内部结构。利率方面,债市短期来看可能面临一定震荡调整压力,但中长期来看,新旧动能切换下国内基本面动能仍在积聚,金融机构配置需求旺盛;权益方面,国内财政力度加码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有力提振了市场投资者信心,提升了市场风险偏好,同时海外经济及地缘存在一定程度不确定性,A股中长期配置的空间和性价比相对更高。由此,中长期资产配置应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红利与央国企改革创新两条主线,做好平衡摆布。

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黄大海表示,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建议投资者做好大类资产的分散配置。权益类资产是个人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重要工具,固收资产是长期收益稳健增长的压舱石。另外,黄金具备避险的功能,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在加大,推升了黄金的配置价值。美联储降息的前景也利好黄金,黄金跟其他的大类资产的相关性还是比较低的,有利于提升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戴赜表示,根据理财行业上半年资产配置显示,固收类资产(含债券、存单、广义存款及非标)占比高达90%-95%,权益及公募基金仅占5%左右。关键矛盾在于判断利率的走向,而非权益的走向。可以通过多元化配置,包括高股息股、海外资产、黄金及国内优先股等,以优化投资组合。

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贾志敏表示,从年初至今,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各异,资产配置作为应对不确定性和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需要强调均衡配置的重要性。未来,考虑到国内外政策因素及经济基本面,债券市场仍具下行潜力,而资本市场随着政策逐步落地有望迎来更多机会,特别是港股已显企稳迹象,对A股有领先作用。

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执行总经理孙坤乾表示,资管机构应该站在产品和策略的角度,构建类别齐全、策略丰富的产品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适合的配置比例就不同,这是千人千面的市场,资管机构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打造适合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不同投资期限、期望收益等投资目标的投资者的产品,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个人养老资产投资的策略与挑战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原副组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可能比想象的要严峻:第一,现在已经进入退休状态的人远远超过3亿;第二,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寿命余寿平均是20年,2050年大体上要到27年;第三,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例可能要超过40%,到本世纪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可能到48%。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养老金融部专家汪华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不到两年,开户数量达到6000多万户,专项产品达到700多款,说明这项制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但同时也面临缴费少、投资少的挑战。下一步建议从完善制度设计、丰富和优化投资产品、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推动个人养老金更好更快发展。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主题研究首席分析师侯苏寒表示,如果二三支柱(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不打通的话,个人养老金很难走出困局。打通并不意味着像美国那样把第二支柱上限做的非常高,以规模作为短期目标,但制度上打通是进入长期稳健发展的起步。

泰康养老个人养老金部总经理张弛认为,从整个发展的时机来讲,2022年启动个人养老金的时候人口开始负增长,并且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预测到2035年是进入到超级老龄化阶段。从现在到2035年就是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时间是国家层面调整养老金结构非常重要的窗口,要把握这十年的时间。

宏利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张晓龙表示,数十万亿的养老金市场需要一个长期的制度去保障,公募基金的优势在于严格的监管、长期的投研积累,把策略设计好、净值做好是服务养老投资的根本。要想把这个产品的净值做好,需要好的工具和土壤,进一步拓宽投资范围和策略针对性,通过成熟的全球资产配置产品,帮助大家实现养老的家庭目标和个人目标。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