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腾讯与阿里,世界大和解

钛度号
互联网的堵点正在一一被打通。

文 | 价值星球Planet,​作者 | 林杰,编辑 | 计然

或许连腾讯自己也想不到,“护城河”真的被攻破了。

一直以来,腾讯私域流量就像是一块“唐僧肉”,各大平台觊觎已久,谁都想上来“咬一口”,但腾讯的“护城河”建设很好,其他平台望洋兴叹,虎视眈眈。

直到近期,大裂痕出现,光照了进来。

9月4日,淘宝天猫发布公告,淘宝计划新增微信支付能力,并于9月12日逐步在淘宝上开放。微信支付当天同样回应称,目前与淘宝平台商户的功能适配正在开通中。

这可不仅是腾讯的守擂战。

说实话,近几年阿里过得也不太好。过年“攒五福”是支付宝首发的,结果到最后,人却跑到微信里疯狂“抢红包”;直播带货是淘宝最先搞的,但李佳奇被骂、薇娅消失,抖音后来者居上,董宇辉一时风头无量。不能否认,单论创新,似乎没人搞得过阿里系,但它好像总是在被超越。

人们说,故事的最终,马化腾的“千亿儿媳”——微信,弯下了坚挺的腰杆;马云的“亿万长子”——支付宝,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打破生态壁垒后,巨头之间握手言和。毫无疑问,这对用户来说,的确是越发实惠了。因为老百姓永远是最实在的——以后谁的手续费更低,我就用谁的。

“隐形门”的消亡

这是中国数字支付发展历程中,极具意义的时刻。

在相互屏蔽8年后,阿里、腾讯迎来新进展,两大巨头间的支付实现互联互通。

就在前不久,淘宝特价版App在支付方式中,悄然新增了微信支付一栏。消费者结账时,已经能看到微信支付和找朋友帮忙付。选择微信支付后,不用复制链接,点击后便可进行跳转支付操作。

随后,9月4日,淘宝天猫发布公告,称为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淘宝计划新增微信支付能力,并于本意见征集结束后,进行平台规则调整。这一次调整,将覆盖全体淘宝和天猫商家。

接着腾讯也站出来称,目前与淘宝平台商户的功能适配正在开通中,具体上线时间关注淘宝平台公告。虽然已经通知了平台内部的商家,但到用户侧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然后,支付宝也做了表态:“开放、协作、创新、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精神,也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并提到,“支付宝会与淘天集团继续深化战略合作”。

这些表态都意味着——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淘宝将全面引入微信支付。经历了长达 10 年的拉锯战,淘宝和微信最终以握手言和画上了句号。

但两大巨头之间的“隐形门”,是如何逐步瓦解的呢?我们先来回溯下这个过程:

今年5月,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实现互联互通,成为行业首家同时打通微信个人码和商家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2月,部分淘宝订单可直接跳转至微信支付进行付款,彼时淘宝客服表示,微信支付目前仅针对部分用户逐步开放,且仅支持购买部分商品时可选择;

2023年,阿里妈妈与腾讯广告深化合作,微信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优质广告流量,通过阿里妈妈UD效果投放,可直接跳转淘宝天猫商家的店铺、商品详情及淘宝直播间;

更早之前的2022年,网上曝出消息,淘宝正针对小范围内开启对微信支付功能的内测,并在支付选项中新增了与“微信支付”相关的两种支付模式,分别是“微信扫码支付”和“去微信找朋友帮忙付”。

除淘宝外,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应用,均已在2021年接入微信支付。当时,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而目前淘特已全量接入微信支付方式。

这得益于政策的“撮合”。2019年,人民银行发布文件,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此后,到2021年,支付宝、微信支付公告称,它们已与中国银联开展合作,推动线上、线下的多场景支付互联互通。支付宝、微信支付与云闪付实现了线下条码的互认互扫,淘宝85%商铺支持消费者通过“云闪付”付款。

同年,在微信群聊和点对点聊天场景下,已经能够打开淘宝和抖音链接。

支付工具互联,商业生态互通,某种程度上可以打破支付工具的垄断地位,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各大平台的流量高了,生态也健康发展了。

市场乐见三方共赢,但这珍贵的局面,来得着实不易。

“支付之王”争霸赛

2013年,阿里与腾讯之间,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阿里关闭了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而腾讯也封杀了阿里同类产品的推广链接。就连腾讯手机应用下载渠道“应用宝”,也取消了原先对支付宝钱包的所有推荐入口。

凭借PC端的庞大流量,阿里在当时占据了绝对优势。但一篇腾讯高管的文章,刺激了阿里管理层,就连阿里“十八罗汉”之一、阿里金融CEO彭蕾都亲自下场,呼吁对文章的重视。

这篇文章的核心要义,大致可总结为一句话——阿里的绝大部分优势将被颠覆,而这股力量就来自移动和O2O。

手机微信果然带来了巨大颠覆。公众号的崛起,让阿里深刻意识到,能颠覆你的往往不是跟随者,而是创新者。当时,有人做过一个极端的假设,只需三步,微信就可击溃阿里,让众多电商平台沦为腾讯的快递和仓库:

第一步,微信开通商家公众号,用户直接在公众号里买东西;

第二步,微信打通支付;

第三步,微信开通淘宝一键搬家,把信誉数据一键复制。

网络上的这三步,完全让阿里意识到了局势窘迫,于是一场长达十年的“争霸赛”拉开序幕。

对阿里来说,借助“双11”进军移动端,似乎也没那么难。仅靠“手机提前下单”等推广方式,阿里就让淘宝APP成为了各大应用平台以及Apple app store的下载排行榜第一名。依靠阿里这座大山,支付宝的移动之路走得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直到“1元消费”补贴活动的诞生。

2013 年,在北京地铁里的自助售卖机上,消费者采用微信支付就可用1元钱买到售卖机上任意一瓶饮料,这也就是微信发起的“1元消费”争夺战。

仅用短短3个月的时间,微信支付用户数量就超过千万量级,并且每天以10万用户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此外,凭借着6亿的微信用户以及人群数量更强大的QQ用户,微信支付想赢得移动支付之战的底气也是很足。

之后,第二场战役的爆发点,设在了小程序上。

2018年,略显沉闷的互联网行业中,小程序成了难得的亮色。马化腾与“微信之父”张小龙双双表态,小程序将是腾讯未来战略的重中之重。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也坦言,支付宝小程序在至少未来三年内,一定是蚂蚁金服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2019年,两大巨头在一周之内,赛跑似的接连提交小程序的年度成绩。虽然从用户数上看,微信完胜——支付宝用户数5亿、微信服务人数超过1000亿;但在日活跃用户上,支付宝日活跃用户高达1.7亿,而微信只给出了周活跃用户,总数超过了6亿。此外,两者在细分行业的数据也形成了对比,支付宝覆盖行业超290个。微信覆盖超过200个细分行业。

而最具戏剧化的一场竞争,是春节抢红包上涌动起的暗流。

一直以来,在支付场景的构建始终是腾讯的心病,但谁也没想到,这病竟然让阿里给治好了。

2016年,支付宝首次推出春节“集五福”,随后还上了央视春晚,“摇一摇”“领红包”差一点成为了人们过年的“新习俗”。

是的,差一点。差在哪里呢?——社交。

借助集福活动,支付宝不仅希望能够争夺春节流量,而且也想增强一直以来欠缺的社交属性。

但在社交领域,腾讯才是霸主。最终“春季流量”一役,微信借助“过年红包”创造了不少惊人数据。成为深入人心的支付方式。

至此,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市场上,支付宝和微信的交易金额占比合计在90%以上,两大巨头垄断着市场。

互联网,打通新堵点

近年来,抖音和饿了么牵手、快手和美团合作、腾讯视频可以搜索到优酷的内容,淘宝可以使用微信支付等等案例,都显示出互联网“破壁之行”逐渐加速的态势。

对企业来说,从“群雄割据”到“合作一统”,一个个“堵点”打通后,获客成本逐步降低,但为了争夺更多客户或者留住客户,“高质量服务”以及“高品质产品”或将成为关键。

从消费者层面看,平台间对抗减少带来的成本降低,使得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更低价格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如今,淘宝接入微信支付,是个大利好。

对淘宝来说,这可以吸引微信用户流量,并将之转变为业绩;微信应用生态也得以极大扩张,圆了多年进军电商的夙愿。也有观点认为,受益更多是阿里。在商业模式上,阿里通过微信支付促进淘宝网、天猫交易量的增长,同时提高盈利能力。

天眼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与腾讯控股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在多个领域均存在竞争关系。然而,在支付领域,微信支付凭借其在社交场景中的强大优势,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淘宝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不仅有助于其拓展支付渠道,提升支付效率,也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

实话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已面临天花板,各家巨头利用自己的优势设置门槛、建立“护城河”,以及各占山头、互不相通的局面,给消费者和用户带来更大不便。

作为移动支付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行业神经。此次,两大巨头移动支付生态融合,最先获利的或将是中小商户企业,他们不用再面临“二选一”的窘境,再也不用被巨头裹挟进入封闭生态,对自身发展而言,中小商户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流量。

然而,淘宝与微信实现流量和支付互通后,互联网平台就算实现互联互通了吗?

可以肯定的是,互联互通后,众多挑战依然存在。例如当平台链接了平台,信息嵌套、多层叠加带来的信息保障、业务合规、平台治理等复杂程度都将飙升。

此外,平台间的认证能不能互通?企业间数据要不要流动?用户的个人信息要不要共享?这些都需要商讨出新的规则。

但不能否认的是,“数据”与“流量”之间深度互联互通,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具体如何实现合作交易,或是下一步商讨的重点。

本文系作者 价值星球Planet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