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上演“催债连环call”,王健林为好友担保“引火上身”

永辉超市在业绩和股价方面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这笔超过36亿元的资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图片系AI生成

图片系AI生成

永辉超市、王健林与孙喜双三者之间的故事一直兜兜转转,每一次的交集都难免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永辉超市通过投资万达商管股权,在五年内账面盈利达到了6亿元。然而,大连御锦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欠,让这笔投资的实质回报依旧悬而未决。

上个月王健林刚得益于600亿 “救命钱”的顺利到位而暂时缓解了万达的资金压力,本以为可以借此机会稍作喘息。没想到,原本出于仗义为好友孙喜双担保,如今却让他陷入了连带追责的困境,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0月11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9月30日,股权受让方(大连御锦)应当支付第四期股权转让款3亿元,并没有如期完成。永辉超市已经发函要求对方立即付款,并将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追究大连御锦及王健林、孙喜双及大连一方集团等担保人的法律责任。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公告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公告

仗义担保未料“引火上身”

其实这起纠葛源于去年12月,在珠海万达商管冲刺IPO无果,对赌面临违约之际,永辉超市选择了出售所持万达商管股权。永辉超市以45.3亿元的价格向大连御锦出售万达商管3.89亿股股权。彼时,永辉超市表示,此次资产交易的目的是为了盘活公司资产,符合公司缩小投资规模战略。

2023年12月29日,大连御锦按期向永辉超市支付第一期收购款,但第二期3.91亿元就出现了逾期情况。按照约定,第二期款项应该于今年3月31日(含)以前支付。但截至4月8日,永辉超市仅收到2.9亿元。到4月19日,公司才宣布已收到余款1.01亿元。

而在今年7月,由于大连御锦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始终未能按时履约,永辉超市又对其付款方式进行了调整。付款周期较之前延长了半年,并补充王健林、孙喜双、大连一方为交易担保方。根据最新的支付方案,付款分10期付完,付完3期后,至今为止还剩36.39亿元未付。

由此,王健林成为这桩交易的“保人”之一。根据协议,担保方对于《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项下购买方的全部合同义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若购买方违反《转让协议》或补充协议约定,公司有权要求担保方全体或任何一方为购买方的全部应付未付付款义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这也意味着,永辉超市有权要求王健林和孙喜双等担保方全体或任何一方为大连御锦的全部应付未付付款义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作为买方控股股东、担保方的一方集团,也是债务缠身。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2024年4月,一方集团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金额高达4.63亿元。不过,大连御锦目前尚未出现被执行、债务纠纷等信息。

而孙喜双是王健林多年的好友,与经常成为公众焦点的王健林不同,孙喜双在媒体上露面甚少,给人一种低调而神秘的感觉。尽管如此,孙喜双及其大连一方集团却频繁出现在王健林所经营公司的股东名录之中。

2014年12月23日,当时还未更名的万达商业地产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孙喜双便持有其6.3%股权,是唯一一个持股超5%的自然人股东。从万达和一方集团过往的发展历程中也可以发现,双方之间的合作甚多。

对于王健林个人来说,担保金额可能并不算大。但在屡次面临资金压力的情况,这无疑为其平添新的烦恼。好不容易上个月万达的600亿“救命钱”终于到账,加之通过出售部分万达广场所回笼的资金,王健林为自己换取了片刻的喘息,没想到为好友仗义出手却又一次“惹火上身”。

都在过“苦日子”

抛开王健林不说,永辉超市最近几年其实也一直在过“苦日子”。这家零售超市业的佼佼者,自2001年创立起,便始终将生鲜业务视为其核心驱动力,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扩张。历经九年的稳健发展,永辉超市于2010年成功进军A股市场,实现了从新兴企业到上市公司的跨越性转变。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永辉超市踏上了大规模扩张的快车道。2015年,永辉超市迈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步伐:一方面,它推出了会员店模式,旨在吸引并服务于中高端消费群体,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品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永辉超市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京东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正式涉足电商领域,力求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

2019年,永辉超市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其门店总数高达1440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及乡镇地区,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和京东合作同城零售,成为了业界广泛关注的亮点。

然而,快速的扩张和线上线下两头抓,让永辉超市应接不暇。这一佳绩并未持续太久,永辉超市的财务状况便逐渐显露出疲态。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其负债率从2016年的34.64%逐年上升,直至2023年已高达88.60%。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反而陷入了长期的亏损困境。

事实上,永辉超市的经营压力早已初露端倪。回顾2019年,其门店数量曾达到1440家的高峰,但截至2023年,这一数字已缩减至1000家。更为严峻的是,过去三年内,永辉超市连续出现净利润亏损,累计亏损额已超过80亿元。

进入2024年,永辉超市仍未摆脱困局。2024年半年报显示,永辉超市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公司实现营收377.79亿元,同比下滑10.11%;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滑26.34%。

对此,其在半年报中解释,一方面,零售行业竞争态势严峻,由于大环境变化、消费者习惯改变,公司客流、客单均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另一方面;公司主动关闭尾部门店。上半年利润下滑,主要是费用减少的金额,小于毛利减少的金额,亦即毛利下降超过成本费用下降速度。

永辉超市的自救之路

不过,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永辉超市并未选择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创新转型之道。近年来,公司不断探索新业态,如推出“超级物种”、“永辉mini店”以及“仓储店”等多种新型零售模式,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发展。

为了扭转局势,2024年,永辉超市的高层团队,包括创始人张轩松与CEO李松峰,亲自率领一众管理层前往许昌,向业界知名的胖东来取经。在今年6月,永辉超市正式宣布将借鉴胖东来的成功经验,对自身的商品结构、卖场布局动线、服务质量以及员工福利待遇等多个关键领域进行全面优化与调整。

在京东因资金需求减持永辉超市股份后,今年9月,永辉超市迎来了新的重要股东——名创优品。名创优品通过旗下骏才国际,斥资约62.7亿至63亿元人民币,与牛奶公司、京东世贸及宿迁涵邦等原股东达成协议,收购了永辉超市29.4%的股权,一跃成为其最大股东。

不论这场跨界收购的初衷如何,名创优品入主永辉给外界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加之近年来山姆会员店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对于山姆以外的优质仓储类超市的需求愈发迫切。市场不仅渴望优质的仓储类超市,而且这样的超市也不应只有一家独大,多元化的竞争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永辉超市近期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正为这家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然而,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便有名创优品的支持,现金流对于一家零售企业,始终是命脉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这笔超过36亿元的资金对永辉超市来说,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倘若这笔资金的追讨未能成功或再次遭遇延期,永辉超市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财务挑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赵晨含,编辑|房煜)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新牛市,新钱景-文章右侧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