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3日,太空公司SpaceX进行了“星舰”第五次试飞。升空约7分钟后,SpaceX按预定计划首次实现了用发射台捕回返回地球的“超级重型”助推器(也被称为“筷子夹火箭”回收),此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在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方面,SpaceX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卫星发射需求显著提升,兴业证券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从102次快速增长到了223次,年均复合增速达21.60%。兴业证券指出,降低成本是商业航天实现闭环的关键要素,而火箭可回收技术则是降本突破口。火箭降本方案主要包括火箭回收、采用通用化设计、整合产业链,其中,硬件成本在火箭总成本中占比较高,火箭回收复用可有效分摊硬件成本。
火箭回收方式发展至今主要包括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及带翼飞回三种。其中,垂直回收是一种通过重启一级火箭发动机,减速并调整至指定地点的回收方式,能够确保火箭子级以稳定 的姿态,按照预定的轨迹飞回预定降落场地。这种方式具有火箭结构改动小、落地精确度高、可回收火箭核心部件等优势。这也是SpaceX重点研发的方向。
目前,我国多家商业航天公司也都在部署中国版“星链”,但火箭的发射能力和发射成本仍有改进空间。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曾援引数据称,目前国内1公斤的卫星发射成本大约是1万美元,按此计算,单颗低轨通信卫星的发射成本约为200万美元。而据媒体查询资料,SpaceX发射单颗低轨卫星的成本大约在75万美元左右。
民生证券认为,各国在深空探索、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尝试势必会对全球商业航天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火箭运载能力的提高和可回收技术的进步是其中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商业火箭技术不断成熟,商业火箭有望迎来常态化发射,火箭箭体、测运控、燃料供应商将迎来发展机遇。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