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巨潮WAVE,作者 | 小卢鱼,编辑 | 杨旭然
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正式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即日起接受申报。
该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有利于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多家头部保险公司对此消息表示关注,并着手准备相关事宜。例如中国太保首席投资官苏罡就表示,公司将结合自身投资策略深入研究“互换便利”业务的运用场景,充分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人保资产公司则认为,互换便利工具的创设,不仅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保险资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新的工具。公司将提高政治站位,做好互换便利工具的落地工作。
由于国内险资在运用互换便利这一创新工具上暂无经验可循,短期内的实际需求如何也有待观察,可能暂时不会看到险资明显增持A股的行为。
但这依旧意味着险资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长期资金之一,保险公司的业绩也将与投资能力有更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保险作为一个行业,已经准备好离开底部区间了。
01 多重利好
每一轮牛市都不缺少保险股的亮眼表现,但其实早在9.24行情启动之前,今年保险股行情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走强,板块指数从8月的1015.13一路上涨至1400点位附近,区间涨幅超过40%。
同2022年左右板块大底776点相比,如今的保险板块指数已经翻倍,距离2018年的历史高位1845.42点似乎也只剩一步之遥。
保险板块的股价走势受益于多重因素,一是因为今年以来A股投资者偏好高股息、高红利的资产,而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良好现金流的保险公司,通常具有稳定的分红政策和实际支付股息的能力。
2020年至今,中国平安每年支付的现金分红总额超过200亿元,每股派息超过2.1元,股息率约4.2%,中国太保每年支付的现金分红总额超过68亿元,每股派息超过1元,股息率约2.74%。
与工农中建四大行4.7%左右的股息率相比,头部保险公司的分红力度也不弱。
二是因为9.24新政引爆市场情绪后,板块β效应明显。历史上牛市中前期保险股往往都有不错的表现。随着市场整体上涨,流入股市的资金足够充裕,作为蓝筹股和防御性股票的保险股,通常会受到许多资金方的青睐。
回顾两次大牛市期间,保险行业在2007年出现基本面改善、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增长,但在2008年受经济环境影响,行业整体表现不佳,股价也经历了从快速上涨到大幅下跌的过程。
2014-2015年是保险股表现较为突出的时期,此时的保险股受益于政策利好、市场环境改善以及行业基本面的持续好转,整体表现优异,中国平安的股价在期间上涨了77.71%,天茂集团股价的区间涨幅更是超过310%。
这一轮牛市结束后,保险板块依旧延续了上行趋势,收益稳健性好于A股不少板块,直到在2021年之后才下探到历史底部区间。
考虑到保险公司重度依赖的代理人销售渠道当时无法正常展业,行业也面临改变传统的“人海战术”、从粗放式经营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阵痛期,再加上监管政策变化、理赔增加等实际困难,会出现这种底部区间也并不奇怪。
从2023年年底开始,行业逐渐摆脱转型阵痛期的不利影响,相关股价在盘整之后也有了明显的走强。
三是保险公司投资的股票价格有望在股市行情中上涨,从而提升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
根据2024年中报信息,头部上市险企股票余额/所有者权益比值分别是新华保险160%、中国人寿88%、中国太保75%、中国平安26%、中国人保13%。
如果后市权益市场进一步向上,那么这些保险公司的业绩弹性也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华泰证券就预测,股票投资上涨对今年三季度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影响或达到2%-5%。
当然,股市行情之外,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更加重要。
02 风险降低
无论这一轮股市最终走向如何,央行调控国债利率的目标能否完美实现,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面临低利率的大环境,许多行业和公司的经营压力也因此加大。
其实近二十年来,国内长端利率中枢一直呈下行趋势,只是今年长端利率承压更为显著,一度降至2.3%以下。而利率下行会导致利差空间收缩,利差也是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利润中占比最高的部分。
所以2023年时受利率下行和股市波动的影响,保险公司净利润普遍下滑,行业合计净利润为1817亿元,同比下降17.2%,其中寿险公司净利润同比降幅更高,达到了18.7%。
好在监管层面已经及时意识到了利差损风险的问题,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来调整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以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
自2024年9月1日起,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调降至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自2024年10月1日起,分红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调降至2.0%,万能型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上限调降至1.5%。
虽然预定利率上限调低,但是同2.35%的30年国债收益率、不足2.0%的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相比,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似乎仍然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同紧俏的大额存单相比也更容易买到。
事实上,在利率切换、老产品停售前的窗口期,一众寿险公司的业绩都在激增。今年1-8月,5家上市险企斩获保费21655.3亿元,同比增长了5.63%,其中8月单月保费收入共计2129.9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30.3%。
可见在中国居民的储蓄刚需之下,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等品种仍有较高的销售热度和不小的市场空间,可以为险企的营收利润继续做出贡献。
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家上市险企管理层也表示未来将把具有“保底+浮动”收益特性分红险作为重点发力方向,因为这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应对利率下行周期中,资产配置的压力和投资收益波动,同时降低利差损风险。
不过在影响保险行业的经营风险因素中,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房地产行业能否企稳,不再拖累大家对保险行业的信心。因为虽然大部分保险公司对房地产投资的比例并不高,但市场对这部分资产减值的担忧较大。
10月1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宣布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增量政策,包括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以及优化相关税收政策等,以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若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影响下逐渐边际改善,则保险公司的资产减值压力、投资风险也有望减轻,地产风险敞口对保险板块行情的压制也将减轻。
03 稳定保值
过去,很多人并不看得上保险产品的那一点收益率,也不喜欢保险产品兑付时间比一般理财产品长这件事,更想赚一些快进快出、灵活机动的钱,或者将房地产投资视作财富传承的唯一最佳渠道。
但是在房价暴跌、房企爆雷、熊市不断的情况下,反倒是保险行业抗住了这一波风险,并且通过投资固收、权益类产品在继续增厚收益,实现了对客户的承诺。
就像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保险行业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保险公司不仅可以通过提供理赔、补偿来帮助企业和个人分散、转移各类经济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还可以通过提供收益和服务来帮助居民解决养老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的保障体系。
险资对股市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也有望随着互换便利工具的创设落地而增强。即便没有这部分增量资金,险资截止今年6月底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金额已经超过6万亿元,在权益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险资由于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特性,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投资策略,减少短期投机行为,从而有助于平抑股市行情波动。
对需要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以加强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的A股来说,险资无疑是值得争取的优质买方,这也是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的重要原因。
参考美股、日经超过90%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率,就会知道越来越发展成熟的中国投资市场,也会越来越不适合散户直接参与。真要比较的话,保险公司的炒股能力大概率要比散户强,也不会对市场造成如此剧烈的波动。
相信国庆节后A股的这一波走势,已经让不少想赚快钱的人跌了个大跟头。所以对投资者,尤其是投资能力欠佳、买基金都被套牢的人来说,通过保险产品间接投资权益市场并获得相对稳定的承诺收益率,可能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跳出“出了意外获得理赔”这个传统框架,更多从个人养老需求和家庭资产配置、保值、传承的角度来看待保险的功能,就会发现保险与投资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保险股抗风险能力强
保险公司基本不会做亏本买卖
保险公司通常具有稳定的分红政策和实际支付股息的能力
每一轮牛市都不缺少保险股的亮眼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