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高层不断动荡,做“减法”的康佳能否“翻红”?

钛度号
困在高负债率中。

文 | 新摘商业评论

尽管现阶段,随着“康佳人”全面掌权,康佳开始聚焦科技主航道,但此前积累的减值压力,已积重难返,仍压的康佳喘不过气。 

赶在规定披露时间的最后一天,康佳终于 “压哨”交卷。 

图源:康佳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8月31日,康佳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营收54.13亿元,同比下跌48.31%;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0.8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康佳还公布了人员变更公告,董事局主席刘凤喜辞职,辞职后不在公司及下属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原总裁周彬出任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并主持董事局工作;原副总裁曹士平接替周彬出任集团总裁一职。 

据了解,刘凤喜是康佳母公司华侨城集团现任总经理,而周彬和曹士平均在康佳工作超二十年,是彻头彻尾的“康佳人”。 

结合业绩来看,此番康佳高层变动,或许与“康佳人”对大股东华侨城此前的经营策略不满有一定联系。2007年后,为避免持续亏损,维护自身的优势地产业务,华侨城让康佳盲目多元化发展,最终导致康佳在家电行业丢盔卸甲,业绩持续萎靡。 

尽管周彬、曹士平等“康佳人”对康佳的业务模式以及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更深的理解,但考虑到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接下来康佳或许很难轻松“翻红”。 

一、曾是中国彩电大王,跨界押注房地产贻误战机

曾几何时,作为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高清晰数字电视的企业,康佳还是当之无愧的“彩电大王”。调研数据显示,2003年-2007年,康佳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彩电市场销量榜首。 

图源:洛图科技 

不过现如今,在电视行业,康佳早已不复当年勇。洛图科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康佳电视的出货量同比下跌超20%,位列中国电视市场第二阵营。 

对比而言,十多年前曾和康佳在电视领域并驾齐驱的TCL、创维等品牌,至今仍表现亮眼。2023年,TCL、创维电视出货量分别为680万台、600万台,分别在中国电视市场排名第三和第四位。 

康佳之所以成为电视行业的边缘企业,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战略决策失误。 众所周知,2000年前后,中国电视行业曾掀起惨烈的价格战。康佳主动迎合这一趋势“以价换量”。 

尽管上述战略帮助康佳赢得了市场,但也拉低了公司的利润空间。财报显示,2002年-2007年,康佳的销售净利率一直徘徊在1%左右,远低于1998年的5.27%。 

如果康佳是一家独立公司,而股东又对行业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后者或许可以理解前者“以价换量”的长线战略价值。然而,康佳的大股东是专精地产业的华侨城,很难接受下辖公司大额亏损。2001年,因巨亏7亿元,康佳创始人陈伟荣无奈离职。 

为了摆脱电视行业的内卷竞争压力,拓宽利润空间,康佳顺着大股东华侨城的目光,瞄准房地产市场。2007年,康佳审议通过《关于成立康佳房地产开发投资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业务的议案》,随后积极开展一系列房地产投资。 

比如,康佳曾斥资17亿元建设江苏昆山旅游度假区,后又于2017年,将手握的深圳市康侨佳城70%股权拍卖,换得69.8亿元资金。 

康佳积极布局房地产业务时,中国电视行业接连掀起技术升级浪潮,先是2007年前后,显示技术从传统CRT转向液晶,紧接着,2012年前后,互联网电视又成为大势所趋。 

由于精力主要聚焦在房地产之上,对前沿技术反应迟钝,康佳错过了两次技术升级浪潮,最终沦为了电视行业的边缘角色。 

二、盲目布局新业务,康佳连续计提减值

与布局房地产相同步,康佳的高层也动荡不断。2015年前后,康佳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42起变动,包括6位集团管理层、1位董事局主席和1位监事辞职。 

由于不同出身的高管有不同的利益取向,康佳的战略导向也频频生变。比如,2014年,眼看着互联网电视持续热销,时任康佳总裁刘凤喜发布“易战略”,号称要打造中国第一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2016年,康佳又喊出了“软件+硬件”的口号。 

2017年3月,康佳新任总裁周彬带领公司探寻多元化发展之路,希望增加“投控+金融”元素,同时还提出“科技+产业+城镇化”概念。2018年5月,康佳集团38周年庆典上,周彬又宣布启动康佳转型之路,提出“一个核心定位,两条发展主线、三项发展策略、四大业务群组”战略转型升级内容。 

财报显示,康佳主营业务最多时有十数项,既包括多媒体、白色家电等主营业务,也包括移动互联、工贸、地产等与主营业务关联甚少的多元化业务。 

可以说,过去几年,因管理层明争暗斗,为了满足不同团体的利益,康佳一直在做“加法”,最终成为了一个横跨诸多垂直业务的“怪胎”。 

所谓术业有专攻,参照苹果、华为、小米等优秀科技公司的经验,一家出色的企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均有所建树,只能聚焦优势资源,在主航道持续精进。 

图源:李想微博 

比如,2024年初,彭博社爆料称,因造车难度较大,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苹果已放弃造车。对此,理想汽车CEO李想点评称,“战略层面,新业务能聚焦一个,就决不做两个。另外,选择那个最大的,以及距离自己核心优势最近的,知难而上大概率不是好战略。” 

事实证明,过多、过杂的业务线,不光没能推动康佳业绩攀升,反而将其拖入了亏损的泥潭。 

比如,2017年,康佳不务正业地布局风险极大的外部保理业务,希望靠攫取其他公司应收账款的剪刀差创收。 

因不是专业的金融机构,开展外部保理业务后,康佳频频踩坑。比如,2018年3月,康佳保理受让中交一航局6500余万元应收账款,并持有该公司承兑汇票,期限为1年。 

一年后,票据到期,中交一航局未及时兑付。随后,康佳保理起诉中交一航局。然而,中交一航局却以印章假冒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康佳被法院以先刑后民为由驳回起诉。最终,康佳对中交一航局的应收账款累计按100%计提坏账准备。 

图源:康佳公告 

2024年5月,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康佳无奈地表示,“受外部环境影响,业务风险逐步加大,外部保理业务出现了逾期兑付事项,因此,公司于2018年底停止了康佳保理的所有外部业务。”据了解,2019年-2023年,康佳保理业务累计计提减值6.97亿元。 

事实上,外部保理业务只是一个切片,康佳的其他多元化业务也有类似的问题。多元化业务发展受阻,给康佳带来了巨大的减值压力。 

财报显示,2019年-2023年,康佳分别计提减值准备8.35亿元、11.85 亿元、17.5 亿元、12.45 亿元、10.17 亿元,合计60.32亿元。对比而言,同期康佳合计归母净利润仅5.13亿元。 

可以说,盲目扩展多元化业务导致的巨大计提减值准备,是康佳身陷亏损泥潭的关键诱因。 

三、回归主业,康佳困在高负债率中

有鉴于多元化业务发展受阻,近年来,随着以刘凤喜为代表的华侨城系高管辞职、“康佳人”全面掌权,康佳开始聚焦核心业务。 

2023年7月,康佳明确未来发展的新战略框架为“一轴两轮三驱动”,其中“一轴”以电子科技为发展主轴;“两轮”以消费电子、半导体为发展支撑;“三驱动”以“产品驱动、制造驱动、国际驱动”为主引擎。 

简言之,接下来康佳希望回归科技主航道,着力发展消费电子、半导体两大业务,不再盲目布局多元化业务。 

图源:康佳2024年半年度报告

不过结合财报来看,聚焦主业后,康佳的消费电子、半导体业务并未展现较强的成长性。2024年上半年,康佳的消费电子、半导体业务营收分别为47.54亿元、0.83亿元,分别同比下跌0.39%和95.93%。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随着下游需求回暖,大部分消费电子企业的业绩均同步上涨。据不完全统计,A股申万消费电子板块87家公司中,营收同比增长的企业有70家。 

无独有偶,同期半导体行业也进入复苏周期。半导体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Q2,全球半导体产业累计销售额达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Wind数据申银万国分类的159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中,117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 

康佳的消费电子、半导体业务业绩表现之所以迥异于行业大盘,或许是因为公司债务压力居高不下,难以加码研发,相关产品竞争力有限。 

图源:康佳2024年半年度报告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康佳资产负债率高达86.45%,同比增长7.5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因前几年盲目扩张,目前康佳仍面临较大的存量资产减值挑战。上半年,康佳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8亿元、信用减值损失1.6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0.92亿元,合计损失4.35亿元。 

图源:康佳2024年半年度报告 

为减轻财务压力,康佳正大力控制成本。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康佳研发费用分别为5.44亿元、4.98亿元以及2.15亿元,分别同比下跌11.76%、8.44%以及9.28%,费用率一直徘徊在3%左右。 

对比而言,2024年上半年,创维数字、海信视像、四川长虹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66亿元、4.44亿元、2.27亿元,研发投入力度均高于康佳。 

考虑到康佳押注的消费电子、半导体业务均需要雄厚的底层技术作为支撑,才能行稳致远发展。康佳的研发费用持续下行,也预示着,这些业务很难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博取亮眼业绩。 

由此来看,过去十几年,康佳面临的问题其实有很强的延续性。因电视业务深陷价格战泥潭,陈伟荣出走后,康佳高层一直激烈动荡。高层频频“你方唱罢我登场”,导致康佳的战略布局一方面十分短视,另一方面又需要兼顾不同利益取向,业务线盲目扩张。 

凡此种种,决定了康佳近年来面临越来越大的计提减值压力。尽管现阶段,随着“康佳人”全面掌权,康佳开始聚焦科技主航道,但此前积累的减值压力,已积重难返,仍压的康佳喘不过气。 

本文系作者 新摘商业评论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