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集采”时代,药械价格打骨折已是常态,但仍有行业价格体系至今坚如磐石,集采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这正是特殊的血制品行业。
该领域现存企业不足30家,仅少数拥有多张生产牌照。近两年,行业内出现多起并购案例,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与此同时,血浆供应距离满足国内血制品需求水平仍存在较大缺口。
但即便撇除价格扰动因素,在这个供不应求的增长市场,不意味着所有行业参与者都能“躺赢”,出现第一梯队企业与吊车尾企业之间的业绩表现差距悬殊的情况也并不意外。
当前,A股进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据钛媒体App梳理,截至2024年10月30日,血制品板块7家上市公司均已交出了最新“成绩单”,其中,在前三季度,上海莱士总收入是博晖创新的10倍多,派林生物营收、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而博雅生物则是双双下滑。
平庸的“血王”,进击的派林生物
上海莱士是血制品板块中创收、盈利的排头兵,但其2024年前三季度涨势平平,营收同比增长6.39%至63.1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1%至18.38亿元。
今年7月,海尔集团以125亿元的价格收购上海莱士20%股份的交易正式完成,也就是说,三季报是上海莱士迎来“新主”后的首份财报,相较于此前三年的双位数收入增速,公司易主后交上的答卷表现平庸。
目前,中国血制品主要分为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其中,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静丙)是国内的主力血制品消费品种,销售额各自从2012年的17.0亿元、7.2亿元分别增长至2023年的56.5亿元、25.5亿元。
上海莱士的业绩非常依赖进口代理的人血白蛋白产品。
2021年起,公司代理了基立福人血白蛋白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业务,该代理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随着业务开展逐渐增加,亦是其近三年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24年上半年,其进口白蛋白、自产白蛋白和静丙分别创收19.55亿元、8亿元、8.39亿元,占当期总收入的比重各为45.97%、18.82%、19.73%。虽然进口产品占比高,但毛利率仅为17.86%,远低于自产白蛋白和静丙的46.21%、58.73%,而且代理白蛋白毛利率还在下探,这也进一步拖累公司的利润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上海莱士的静丙收入同比下滑15.50%。
在白蛋白血制品细分赛道,有进口代理加持的上海莱士地位稳固,但在静丙市场,天坛生物身量领先。国投证券披露的前三季度静丙批签发数据显示,天坛生物的批签发量是上海莱士的两倍多,且上海莱士期内下滑明显,这或是公司前三季收入增速平平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从批签发量数据来看,派林生物正在飞速前进,前三季度,大多数血制品企业静丙批签发出现下滑,但派林生物却大幅增长25%,同时,在国产白蛋白企业中,其批签发增速也是羡煞旁人,达到58%。
这也让派林生物一举成为本次财报季的增长“尖子生”,其前三季度营收18.90亿元,同比增长37.49%,归母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66.38%。陕西国资入主一年后,派林生物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本次三季报披露后,卫光生物增速仅次于派林生物,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6.14%至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0%至1.83亿元,仅就三季度单季来看,数据也很亮眼,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02%、45.05%。
值得注意的是,国药集团将成为卫光生物的实际控制人,而国药集团拥有1600余家成员企业,其中包括与卫光生物属于同一赛道的天坛生物,天坛生物是位列血制品行业第一梯队的上市公司。
“巨无霸”再掀收购潮,浆站资源整合加速
拥有最多浆站且采浆规模最大的天坛生物,前三季度收入增幅微小,仅增1.28%至40.73亿元,且Q3营收同比下滑7.44至12.32亿元。
有行业人士此前分析指出,天坛生物虽然采浆规模领先,但单站采浆量低于同业水平。近年来,天坛生物新设浆站数量快速增长,部分浆站仍在发展初期,单站采浆水平有限。数据显示,仅2023年,天坛生物就有17家浆站获得采浆许可证。
截至目前,天坛生物已经拥有102个浆站,在行业内遥遥领先。今年8月末,公司还以1.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17亿元)收购了CSL亚太(杰特贝林)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100%股票,收购标的旗下有5个在营浆站。对比来看,浆站数量排名第二的上海莱士拥有44个浆站。
在海尔入主上海莱士之时有提及,山东省境内有近20家采浆站,剩余未开发浆站的县域数量超30个,海尔有望赋能上海莱士在山东省内及省外新浆站资源的开发和拓展。上海莱士在日前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浆站的开发是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竞争重点和发展核心,也是公司重点工作之一,公司保持和各地各级卫健部门的沟通,争取获取新浆站的批复,若获得相关卫健部门的设置批复文件,公司将及时进行披露。
血制品产业链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原料设备供应商、血液制品原料生产企业和血液制品需求方,其中,血液制品生产原材料的唯一合法来源就是单采血浆站,浆站数量与血液制品的产量息息相关。
今年以来,血制品领域已有两起并购事件,均是上市公司斥巨资拿下亏损企业,并购标的手中都有现成的浆站。
天坛生物并购的中原瑞德,2023年营收1.5亿元,受限于毛利率低、管理费用高等原因,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2.74亿元。
稍早一点,今年7月,博雅生物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控股100%股权,拿下其在中国境内血液制品业务,收购标的拥有4个浆站,但也是亏损经营,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收购标的亏损约3539万元。若算上收购来的浆站,博雅生物目前拥有20个浆站,在A股血制品上市公司行列中排名第六。(博雅生物三季报分析详见剑指“第一梯队”的博雅生物:核心业务Q3负增长,整合丹霞生物迫在眉睫丨看财报)
对于这个“得浆站者得天下”的行业,通过外延式并购整合浆站资源是早已有之。
2021年,派林生物就收购了哈尔滨派斯菲科100%股权,获得标的旗下十多个浆站,目前,派林生物拥有浆站38个,其中尚有 2个浆站已建成正在申请验收,在A股血制品上市公司行列中排名第三。
在日前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派林生物管理层指出,相比国外血液制品行业,中国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整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外延式拓展是公司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但目前血制品标的估值均普遍较高,选择合适时机和方案对上市公司非常重要,公司会积极争取通过外延式扩张将公司规模做大。
千吨玩家被拖累业绩难看,博晖创新单季亏损
在A股4大采浆规模达到千吨以上的血制品企业中,华兰生物本次交出了全面降低的业绩。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0.79%、13.46%,Q3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1.04%、10.58%。
华兰生物的收入主要来自血液制品,2023年采浆量1342.32吨,排名第三,拥有浆站32个,排名第四。公司中血液制品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11个品种(34个规格)。
仅就2024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掉链子的非血液制品业务。期内,公司血液制品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2.83%至16.14亿元,其中占比近4成的人血白蛋白产品收入增长24.97%,占比近3成的静丙产品收入小幅下滑2.41%。
但公司另一板块业务出现大幅下滑。同期,疫苗制品业务板块收入同比下降80.13%至0.29亿元,上年同期创收1.48亿元,其中,流感疫苗收入大幅降低92.43%。
整体来看,整个前三季度,华兰生物的人血白蛋白与静丙批签发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3%、同比下滑14%,份额高的产品增长足以抵消相对份额较少产品的减少。据此来看,即便是整个前三季度,华兰生物的下滑大概率都要归因于疫苗制品板块的拖累。
类似但不尽然相同的还有博晖创新,公司前三季度营收6.46亿元,同比下降19.85%,其中第三季度由盈转亏。
博晖创新是一家从主营体外诊断转型至主营血制品的企业,近年来,公司血制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已超过体外诊断,但体外诊断业务的萎缩所带来的影响仍不可忽视,上半年,公司HPV检测产品收入同比下降9.94%至0.5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超过11%。
还有不同之处在于,博晖创新的血液制品板块中,静丙收入占比更大,上半年创收1.70亿元,高于人血白蛋白的1.41亿元收入水平,但也是在今年上半年,静丙整体批签发累计增速为负。大背景是去年年初疫情放开静丙需求较大,基数较高。根据批签发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博晖创新的静丙批签发量总体仍是同比下滑10%。
两大产品板块合力拖慢了博晖创新的业绩。
血制品作为强监管行业,参与者不多,但各企业经营差距较大,而且为解决供不应求的市场痛点,未来的兼容并购值得关注。(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曹晟源)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