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薅羊毛新姿势:只需9元,年轻人的体验课狂欢

钛度号
200块,体验6-7门兴趣课。

文 | 显微一线观察,作者 | 马孔多,编辑 | 金燕

现如今,9.9元体验课越来越火了。

在这些体验课面前,年轻人们自称为“薅学家”,他们的人生宣言就是薅完就跑、绝不逗留。

9.9元体验课的初衷是商家为了拉新,现在却成为了商家和年轻人之间的博弈。这些体验课也被称为“穷鬼课”,年轻人在这里乐此不疲。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叫好不叫座”的体验课

陈娜今年很明显的切身感受就是,自己的原创手工店虽然会员人数没有大的增长,但是9.9元体验课却卖得比去年好。

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来到她这里,学习做手工。完成课程后,这些年轻人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陈娜设置9.9元体验课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会员转化。

通过三节课程,让潜在客户对手工产生兴趣,陈娜买的这些手工耗材成本都已经超过了九块钱,想靠体验课来赚钱,几乎不可能。

陈娜在今年7月份上架了9.9元体验课,紧接着这些体验课次次卖爆。来上课的年轻人要么单身,要么带着孩子一起来,每次课坐无缺席。

刚开始,陈娜感到兴奋,她觉得自己的经营思路走对了,一个月下来,应该可以转化很多会员。谁成想,体验课继续卖爆,会员量却不见增长,反而自己的成本却节节攀升。

陈娜开始和这些年轻人“博弈”。她在课程上留了“后手”,把一些真正有趣的、好玩的手工作品放到了会员课程上,并做了一套PPT,在体验课结束后向顾客们展示,意思是要办会员卡才能享受到更美妙的手工课。

然而效果并不显著。

大家只是听听,当成了商家广告,上完体验课,扭头就走,根本就没有要办会员卡的意思。偶尔有几个按捺不住的年轻人办了会员卡,结果两三天不来,然后要求陈娜“七天无理由退款”。

再这样下去,体验课卖得越多,陈娜就亏得越多。她赶紧及时止损,下架了这些体验课,手工店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但是陈娜思来想去,觉得不搞这些体验课也不太好,就更改了价格,弄成49元5节课,平均十块钱一节课,这样她还可以赚一些薄利。

为了搞清楚个中缘由,陈娜在课堂上跟这些年轻人聊了起来。

原来,他们并不是热爱手工,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在换工作的空档期,在家闲着无聊,一边投简历,一边找各种兴趣班消磨时光。

图 | 手工体验课

有个学生,上完这节手工课,就要赶下一节健身课。这节健身课也是9.9元的体验课,由专业教练亲自指导。

这个学生说,健身房的体验课每个人只能买一次,如果在不同机构买体验课,9块9一节,买个10节,相当于10节私教课,这比办个会员卡划算多了。

还有个女学生,30多岁了,本来在一家企业做行政,后来辞职了在家带孩子。

实在不想过这种家庭主妇的生活,就带着孩子出去上各种兴趣课。她笑着说,别人家长是陪孩子去上课,而她是孩子陪她来上课。

她跟陈娜说,她是不可能办会员卡的,在外面她是兴趣班的学生,回归家庭她依然是个要带孩子的主妇,后者才是她的本职工作。

陈娜没想到,从小抗拒各种兴趣们的孩子,长大了却学会给自己找兴趣班上了。

事实上,商家各种9.9元的课程在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极大满足了现如今年轻人的生活境况。

图 | 体验课作品

从声乐课、舞蹈课、健身课,到心理学、哲学、美学等等,这些体验课的课堂上,挤满了年轻人。

他们几乎对这些课程没有过多了解,商家用“零门槛入门”“包教包会”等等的字眼,吸引他们下单。

精明的商家们本以为“钓鱼式”体验可以带来转化率,结果却被年轻人薅了羊毛。年轻人们只是用9块9的价格浅浅地体验了一番,买体验课终究是为了“体验”。

陈娜不再“话里有话”地推销办会员卡,而是转变了思路。

她重新上架了9.9元体验课,但是要求客户自费手工耗材,在课程结束后,盯着客户在平台上五星好评。

这样一顿操作下来,陈娜的店铺排名上升,反而吸引了那些真正热爱手工艺的人。

200块,体验6-7门兴趣课

小K在被公司优化后,一度抑郁。他把自己藏在家里,偶尔接到人事电话,出去参加面试,其余时间,他就呆在家里,几乎断掉了以往所有的社交。

短短几个月时间,小K身材发福,胡子拉碴,活脱脱变成了中年人。朋友介绍他去参加哲学课,9.9元一节。

他看在价钱便宜的份上,就报了名。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并没有让小K受到启发,这节课听下来,毫无收获。

但是小K勇敢地迈出了家门,在课堂上,他听到老师循循善诱的声音,课间休息时,同学们争相上厕所的吵闹声,他的世界仿佛又活了过来。

关键是,他只花了九块九,就得到了这种真实的生活体验,这对于拮据的他来说,花得起。

小K开始在网络平台上搜寻各种9.9元的课程,什么飞盘课、咖啡拉花、架子鼓、口琴、室内蹦极、滑板等等,他一一体验了个遍。总费用花下来才不到两百块钱。

图 | 网络平台上的体验课层出不穷

如今,小K被朋友们叫做“体验课专家”,但是他自己却自称“薅王”。

在这些体验课里,小K体验到了生活的多面性,同时也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和小K一样,只喜欢图一时的新鲜,不喜欢长久的兴趣。

归根结底来说,商家推出体验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销后续课程,扩大客群。对于这些套路,小K也心知肚明。

任凭商家在体验课中把后续课程吹嘘得多么好,小K始终坚定“不办卡、不买课、不成为会员”这三大条原则,“我自岿然不动”,薅完就跑,绝不逗留。

小K之所以这么做,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他如果办了其中任何一门课程的会员,那么他就“焊死”在这门课里了,他再也无法空出时间来去体验其他好玩的活动;其二,还是穷。

一门课的会员少说要好几千,这足够小K上无数个体验课了,他并不想花这么多钱。

在经历这么多“体验课”之后,小K又恢复了离职前的精神状态。他说,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体验”,和这么多相同的年轻人一起“体验”,他才能走出精神内耗。

在小K看来,体验课最大的意义在于形而上的“体验”,而不是其中课程的内容。

赶不走的“薅学家们”

很多商家在推销体验课时,都会用这样一句广告词:“不到一杯奶茶钱,换来一项新体验”。这句话对当下有闲没钱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据有关平台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体验课”这三个字的搜索量环比增长300%,课程销售量也同比增长1倍多。

在这些体验课课堂上,每一位年轻人都是“薅学家”,他们花九块九的目的就是为了薅羊毛,薅到就跑,头也不回。

而商家也很精明,很多体验课只限制于首次到店的新用户使用,部分商家还限制了体验课使用的时间,例如工作日、晚上八点后等等,然而这些并不影响热衷薅羊毛的年轻人们涌入9.9元的课堂。

当每一位新用户亮着九块九的课程二维码走进课堂时,年轻人和商家们的“心理战”就开始了。

虽然赚不到钱,但是大多数商家都会认认真真地上课,毕竟谁也不知道坐在下面的谁最终会掏钱买课。

王老师在上海开了一家舞蹈室,主要教成年人街舞。为了扩大客流,他在网上推出了9.9元体验课。一个月下来,能卖好几百单,但是不赚钱,因为消耗了他太多的时间。

如同陈娜一样,王老师渐渐发现,来薅课的人多,真心想学习街舞的人少。他逐渐练就了火眼金睛,通过短暂对话交流,他就可以判定出这个人是否真心想练习街舞。

比如说,在体验课上,如果这个人一直在认真学习,那么多半是来薅羊毛;如果这个人主动问他,后续课程要多少钱,能不能有优惠,那么他就是真正的潜在客户。

王老师刚开始坚决不在课堂上推销,后来实在扛不住了,就主动向学员“推销”起来。例如一些话术:“你的基础很好,很适合继续练。”“体质不好,练街舞是最好的呀”。

图 | 公考也卷起了体验课

也有些商家并不像王老师这样,把每节九块九的体验课上成了三四百的正课,他们真的只是让学员们“体验”一下而已,绝不深入。

例如,有些美术课只教你如何识别和使用颜料,一节课下来,白纸还是那张白纸;有些心理学课,找到了你身上的毛病,却不告诉你解决方案;有些架子鼓课,让你敲两下,打两下就结束了,怎么敲,怎么打,你得买正课……

大部分“薅学家”们不为所动,上完课,拎起包,跟老师说声再见就走了。但小L是个例外。

她买了一节九块九的声乐课,她想把生活的压力通过吼一嗓子释放出来。

老师在课堂上给她推荐了一套现代流行音乐课程。小L自己五音不全,对唱歌也没啥兴趣,来上体验课纯粹就是为了玩儿。

但是老师把小L一顿夸,说她声线优美,掌握一下理论知识,唱歌肯定很好听。人又美,歌又好听,人人都会羡慕。

小L不经夸,立马扫码付钱买课。可是买了课后,小L就没去过几次,因为她对唱歌实在提不起兴趣,一想到每节课都好几百块,就别提释放什么生活的压力了,又徒增了金钱上的压力。

而她的朋友,依然在外面上各种九块九的班,玩的不亦乐乎。每周末,朋友圈都是多姿多彩的。小L却被困在了声乐课里。

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商家给小L退还了剩下未使用课程的钱。她又约上了朋友,每逢周末,参加花样百出的各种体验课。

有一次,在一节游泳课上,胖胖的小L一个猛子扎下去,水花四溅,她跟朋友开心地哈哈大笑,尽管老师教她如何正确下水,她依然我行我素。

这种自由,只需要花费9.9元,太值了。

(应作者和观察对象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

本文系作者 显微一线观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