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股一线拆解】长安汽车披露最新进展,这一行业重要论坛将探讨AI赋能研发平台的升级

固态电池有望在新能源汽车、eVTOL、机器人领域进行商用。

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月15日-16日举办,论坛以“全固态电池材料创新与研发平台升级”为主题,聚焦材料科学、新工艺新装备及产业前沿进展,促进大语言模型和AI for Science结合,升级研发平台,加速新一代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创新与构建,助力实现固态电池大规模制造。

目前,多家企业正在加快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和商用,2月9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最新表示,年底前长安将实现固态电池功能的样件首发,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将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相关企业固态电池最新研发进展,科股宝栏目组整理

相关企业固态电池最新研发进展,科股宝栏目组整理

依据电解液质量含量不同,电池可细分为液态(25wt%)、半固态(5-10wt%)、准固态(0-5wt%)和全固态(0wt%)四大类,固态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低温和安全性优势,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但由于全固态电池界面问题技术难度大,短期难以解决,半固态研发应用率先展开 ,且已具备量产能力。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实现对电解液和隔膜的完全替代,根据固态电解质类型的不同,全固态电池又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大路线。目前聚合物和氧化物路线已经率先应用,硫化物电解质兼具高离子电导率和材料柔性,长期潜力大。
固态电池三种技术路径材料体系&性能优劣分析,图表来源:五矿证券

固态电池三种技术路径材料体系&性能优劣分析,图表来源:五矿证券

除了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也在成为固态电池的重要需求端,中信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eVTOL商业化运营元年,其中高性能电池是关键,短期来看是软包和硅阳极电池有望应用在eVTOL上,长期趋势是安全性更好、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池。

与电动汽车和电子设备相比,飞行器对固态电池的要求更为苛刻,在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2024年11月,亿航智能EH216-S全球首次eVTOL固态电池飞行试验成功,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再获突破。

国联证券研报预测,目前低空经济发展迈入产业化阶段,2026年左右国内主机厂商有望迎来密集取证,随着多机型适航认证加速推进,预计到2026年,eVTOL发展将带动固态电池百亿元增量市场。

另外,2024年12月,宇树科技与曼恩斯特达成合作,市场预期有望推进固态电池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根据亿欧智库预测,2030年全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到千亿元规模,固态电池产业规模有望达1800亿元。

固态电池量产预期方面,光大证指出,2026-2028年是不同技术路线全固态电池实现量产的关键阶段,2029年之后,随着全固态电池降本进行,锂电池产业将进入成熟期的调结构阶段。不过五矿证券也指出,考虑全固态电池界面问题突破难度高,且全固态主流的硫化物路线在锂金属稳定性和成本上卡点仍较明显,预计量产延迟至2030年后。

产业链方面,五矿证券认为,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对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粘结剂、碳纳米管导电剂、LiTFSI/LiFSI添加剂等带来增量,电解液隔膜用量将有所减少。上游资源方面,有望对锆、镧、钛等金属形成一定带动。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产品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科股一线拆解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