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入“港”出海

钛度号
在这场尚处于“投入期”的出海硬仗中,宁德时代全力以赴,以期在未来继续称霸。

文 | 科技新知,作者丨茯神,编辑丨蕨影 

港交所,正成为中企出海潮中必须拿下的桥头堡。 

继去年顺丰、美的等各自行业的佼佼者先后赴港二次上市,动力电池领域的一哥——宁德时代,开年就做好了丢出王炸的准备。 

最近,据知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正在考虑在本月或3月初提交其香港上市的申请。早在去年底,宁德时代就发布过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待到宁德时代成功登陆港股,四年来的最大IPO之位或将易主。有外媒报道,摩根士丹利预计宁德时代的募资规模将达68亿至77亿美元。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以来港股最大的IPO募资纪录由快手达成,当时共筹集了62亿美元。 

事实上,2023年底,宁德时代就宣布过要在香港建立国际总部,并投资超12亿港元在香港科学园设立了国际研发中心。后续的赴港二次上市理应是水到渠成。不过,从正式发布公告到提交申请仅一个月左右,节奏之快仍超出外界的预期。 

稍显急迫,可能与宁德时代2024年的财务表现有关。虽然常年第一市场份额的行业地位,带来了强势的议价权、保证着利润能力,但是整体营收却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 

而“宁王”的称号在国内市场无可争议,不过出海之路也并非顺畅,尤其是在北美地区多次受到地缘政治的负面影响。好不容易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赶超上一代的王者——LG,宁德时代尚未站稳脚跟。 

董事长曾毓群对于出海的重视,不可谓不强。公司内部员工的电脑桌面,有一段时期还被统一的标语霸屏:“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 

如今,拿下全球第四大的港交所,可否为宁王的出海大船扬起一阵东风? 

价格战打赢就“跑”

随着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过半,上游的动力电池也迎来了避之不及的周期拐点。 

曾毓群曾预测,到2030年时,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将达到4800GWh,若1GWh的电池价值10亿元,那么届时动力电池市场将是一块价值近5万亿的蛋糕。 

不过,在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发出电池产能过剩的预警。他表示,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届时电池出货量可达1200GWh,产能将大幅过剩。 

下游汽车品牌们的价格战,与上游的电池厂商们共此凉热。 

自2022 年11月,碳酸锂价格冲高到接近60 万元/吨的历史高位后,便开始直线下跌,到2024年6月已徘徊在9万元/吨左右。 

原材料供给侧的大跳水,进一步打开了电池价格战的空间。随后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曾毓群试图发声:“一次性的价格竞争可能以牺牲安全性与盈利为代价。”然而,停不下的价格战,反倒是业内产能规划最大、规模效益最高的宁德时代,筑起低价竞争壁垒的绝佳环境。 

去年6月,工信部颁布了新一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其中规定企业新建产能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本是规范行业降低过剩风险的新规,再次成为针对行业龙头的利好。部分竞争力不足的二线电池厂被迫加速出清,空出的市场份额又被大鱼吃下。 

不确定的是,以前的“蜜糖”很有可能会变成未来的“砒霜”。制造行业通常会在技术迭代和成本竞争的两个红利期之间,周而复始地螺旋式上升。 

锂电行业崛起于消费电子时代,比宁德时代创立还要早的比亚迪,就以给手机厂商生产充电电池起家。到了动力电池时代,后者调整重心切入下游的汽车整车赛道,宁德时代则抓住了机遇,依赖高端的三元锂技术路线反超称王。 

如今,整个行业俨然来到了第二个成本竞争周期。一旦下一轮的技术迭代话语权花落别家,宁德时代手握的庞大产能,朝夕之间就可能沦为包袱和累赘。 

更何况国内市场逐渐逼近天花板,为了更从容地面对周期轮转,押注下一代各种技术路线的同时,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也成了为数不多的筹码。 

因此,即使是坐拥万亿市值和千亿现金,早年在A股上市的宁德时代也需要一个更加国际化的身份。与此前被传选择瑞士作为二次上市不同,两度上榜福布斯香港首富的曾毓群,香港最终成为他的“应许之地”。 

出海硬仗必须赢

一座电池工厂从建成到投产,在中国最快只需要一年半到两年,但放在海外则要至少三四年起步。 

纵然国内外基础建设层面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但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仍吸引着众多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出海淘金。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4上半年动力电池出口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孚能科技。需要注意的是,统计中的出口方式,大多是把国内生产的电池产品卖到海外,而非在国外进行本土化的产销一体。 

出于保护本土供应链的目的,进口国近年普遍开始收紧窗口,更青睐于电池厂商本地投资建厂的合作模式。 

2024年5月,曾毓群亲自发出宁德时代总裁办1号文件,再次进行出海动员。文中定调称,国内市场越来越卷,宁德时代的海外市场份额去年追平了LG,仍有较多空间;2024 年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但新能源大势是国际共识,暂时的不确定性反而给有能力的人更多机会。 

不过,天不遂人愿。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1月-10月,宁德时代在全球的市占率提升了0.9%,但排除中国市场的份额后,在海外市场反而下降了1.2%,增长率仅7.8%。被反超的LG以0.5%的市占率差距,紧紧地咬住了刚在海外登基的宁王。 

更值得领先者担忧的是,国内的比亚迪、中创新航,以及马斯克的特斯拉,这些新老对手都在高速超车,来势汹汹。其中,中创新航的增速高达宁德时代的4倍,特斯拉也首次挤入了前十。 

甩不开LG的关键,恰是宁德时代在美国的遇阻。发达国家和地区作为全球绿色能源市场的主要阵地,欧洲和北美市场二者贡献的份额不相上下。 

早在2022 年初,宁德时代就计划在美国建厂,且为了适应美国本土法案,特意设计出独有的技术授权模式,但仍受到国会议员各类提案的阻挠;去年底还突然被美国国防部列入“实体清单”,再度为北美市场的开拓蒙尘。 

有2023年的数据显示,LG 、松下、SK 等日韩公司仍占据着北美动力电池 80% 的市场,宁德时代尚未分到太多订单仅排名第七。 

虽然曾毓群公开表示不会放弃北美市场,但欧洲方向上宁德时代显然更容易突破。从最早于2018年披露的德国工厂,到近期与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在西班牙的合作,宁德时代投入不菲的同时也承担着踩坑的阵痛。 

与纪录片《美国工厂》中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投产遭遇的困境一样,曾毓群也在内部批评过德国工厂项目投产逾期、成本高昂,至今仍走在通往盈亏平衡的路上。 

出海这场还处于“赔本”阶段的硬仗,宁德时代们必须咬牙打出一个未来才行。 

赌局升级迎周期

国内市场加速而来的周期切换,海外避险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但还是属于防御性的姿势。 

作为现阶段的龙头,宁德时代的进攻性动作,依仗现金流优势更可谓全面开花,试图通过饱和式的路线覆盖,及早抓住通往下一个周期的钥匙。 

曾毓群曾在办公室里挂了一幅“赌性坚强”的书法,他直言道:“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为了巩固上游原材料供应的稳定,宁德时代已在全球布局了十余座矿产资源。2024年11月在玻利维亚拿下的锂矿投资,价值高达10亿美元,将在全球最大的盐湖乌尤尼盐沼新建两座工厂,年产能分别为1万吨和2.5万吨碳酸锂。另外,位于印尼的镍矿、非洲的铜钴矿、国内的多处锂磷矿,都已成为宁德时代对抗周期的底气。 

面向下游,宁德时代则从入股造车新势力,到布局汽车零部件,以及新增换电、增程电池系列产品。看似是把新能源汽车全面颠覆燃油车的格局当作可以实现的愿景,来倒推眼下的路线。 

不过,头部车厂品牌都或多或少对自研电池颇有野心,也缘于比亚迪汽车与电池业务的协作模式,在价格战中一骑绝尘令人艳羡。吉利汽车就先后发布过自研磷酸铁锂电池“金砖”和“神盾”系列,蔚来、小米等新势力更是从创始之初就定下了自研电池路线。 

而宁德时代所入股合作的新势力名单上,除了赛力斯、极氪、奇瑞还在市场一线之列,其余的如拜腾、爱驰、哪吒等,早已进入掉队的范围内。换电路线和滑板底盘等新概念产品,也都更适用于初入市场实力薄弱的新品牌小车厂,对具有成熟产品规划的造车新势力吸引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上下游的自主把控能做到分散风险也必然荣损与共,对于下一代技术的押宝,才是积极直面周期的正向答案。在这一课题上,宁德时代选择了目前全球行业的共识——固态电池。 

在去年的调研中对外透露,其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度按1-9打分,目前处于4分,预计在2027-2028年达到7~8分的小规模量产状态。从相关专利储备数量上看,宁德时代在国内同行中已处于了第一梯队,赌赢的概率又大了几分。 

随着宁德时代的做大做强,曾毓群又把“赌性坚强”的字,换成了“溥博渊泉”,可见其追求与天地相匹配的格局与心态。 

然而,商业世界的现实规律不能靠圣人美德驾驭,只要上了赌桌就会存在着输赢之别。伴随周期而生,尊重周期而长,可能才是坐稳行业龙头宝座的诀窍。 

本文系作者 科技新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01:53

中信证券:管理软件或是AI Agent落地最佳场景之一

01:36

吴清:加快推进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

01:15

2024年中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增7.39%

01:11

2030年中国数据产业规模将达7.5万亿元

01:09

山西省政府与宁德时代举行工作会谈并签约

01:09

中国房地产报:从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看,全面推行现房销售时机并不成熟

01:08

经济日报:人工智能开启太空经济新格局

01:03

贝莱德CEO芬克:未来90日将面临波动,资金开始由美转欧

01:01

中央气象台今日6时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00:55

俄总统新闻秘书:普京和特朗普正在准备电话会谈

00:53

下周A股解禁超300亿元,3只股票流通盘将翻倍

2025-05-17 14:23

上海启动数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25-05-17 13:23

日本考虑在与美关税谈判中为特斯拉充电站提供补贴

2025-05-17 13:15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率团访问尼泊尔并出席“珠穆朗玛对话”

2025-05-17 12:57

广州房贷利率今起上调10BP,多家银行已执行

2025-05-17 12:42

5月17日新闻联播速览20条

2025-05-17 12:40

小米卢伟冰:采用自研玄戒芯片的产品不止手机

2025-05-17 12:08

IDC预计2028年全球新生成数据量规模将达393.9ZB

2025-05-17 11:57

潘展乐夺得2025年全国游泳冠军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

2025-05-17 11:24

美关税政策加剧不确定性,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坚定看好中国市场

3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