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变动的缘故,我离开传媒行业而加盟互联网金融的范畴。本来想写一篇“互利网金融动了谁的奶酪”,诸如此类的文字,却又觉得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变化,在我看来,远远大于这个范畴。曾经,互联网刚刚兴起时,那时的先贤和大哲们对于网络的深远影响已经论述的太多了,但还是当改变发生时,人们的反响较为直接。
我打算写一些我对于未来的看法。我并不是一个创新主义者,但是很多的新产品新事物,确实会实在的发生。这其中难免存在着辞旧迎新的少许感悟。
第一.传媒行业大变革
信息,不论是新闻还是旧闻,都是一样的内容。因此传媒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继续深化了互联网企业对于传统媒体的殖民行动。只是互联网企业难免也出现了代差。那么究竟为什么腾讯这样的公司可以通过微信的这样的产品去一马当先,反超曾经风光的门户网站?
微信这一应用,本质上和移动手机版本的QQ区别较小,甚至更为简单。但是微信这一产品及其品牌的普及,使得传媒业再次经历一场巨变。这种变化较之此先新浪微博进入中国市场的变化还要深刻。
上述应用的普及,使得我们重新把新闻和旧闻统一成资讯。换言之,时效性的重要性变得不那么重要,但是与此同时,其功能又可以提供超级领先的时效能力。高品质的即时信息可以完全无视传统媒体所仰仗的发行渠道。没有印刷,没有报刊亭,却能提供多媒体高品质的新闻资讯等门类繁多的内容服务。并且还能做到实时互动。
微信与互联网,尤其是传统互联网的结合,前所未有的使得多媒体服务,比如视频这样较大规模的数据得以传输到手机终端上。
如果说微信还有什么没有做到?我认为微信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是恢复移动QQ的本来 面目,同时成为一款移动互联网平台为主的“开心网”。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其他类似产品的追逐,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创新这件事,时效性最为重要,微信的成功,是时间成本领先的集中放大。其他产品仅仅通过提供流量费用补贴,其实下场并不会有多好。
传统媒体中的纸媒,在微信为代表的全新信息平台出现的背景下,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看眼着市场萎缩,却不得不更加廉价的成为微信的一部分。比如开设提供最高品质服务的各种官微,这种应用根本不能给传统媒体带来出路,反而加速了传统媒体市场和阵地的萎缩。
传统媒体中,唯一有望坚守阵地的是电视、电影节目的制作。通过内容广告植入的模式,电影电视作品,可以重新把自己嵌入到赚取利润的产业链上。而广泛的网络应用,将不得不为节目买单,成为节目制作方的打工者。换言之,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和艺术创作源,才能保持这一行业在未来的历史地位。
糟糕的媒体应该尽早关门,转行到拥有核心创作能力的娱乐节目、青春偶像剧和电影拍摄等领域。我们很清楚,即使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也不需要数以万计的各类媒体。
第二、关于互联网金融
实时上,即使在美国,互联网金融也被放置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这种监管不是张三李四王处长这样的管理层去指手画脚,而是设立了创设规则,有可能是美国的司法系统和美国SEC这样的机构,为互联网金融设计了门槛。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迅速实验新的想法和技术,却不会出现不可控的大规模应用的局面。像中国这样出现的阿猫阿狗开银行的情况,在美国是不存在的。
金融的核心是信用,关键是稳定。固然中国在信用能力和信用系统方面有诸多工作需要做,但是金融系统的稳定,可能更为重要。传统银行因为在P2P模式中,看到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摆脱监管的可能,因此开始尝试以互联网金融为大旗的尝试。这种尝试,很像当年传统纸媒进军互联网一样,其实中国很多事最大的特色就是一拥而上。
在我以前的文字中,我关注了苏宁,苏宁作为传统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面临京东、淘宝的双线夹击,能够做出怎样的改变是我最有兴趣关注的事情。虽然我认为它处于“转型双杀”的陷阱中,但是在我撰文后几个月里,苏宁进军银行业的努力还是让我为之侧目。另外,我还撰写了关于电商和金融通过互联网结合的稿子,我认为苏宁做的事情,就是把现代物流业与传统金融业融合的事情。总得来说,除了少数问题之外,目前苏宁确实做了比较正确的事情。这种事情,自然也有赖于政府的支持。
关于互联网金融,我特别关注的一个事情,是传统金融行业对于新技术和新想法的接纳。互联网金融,让农业银行这样的庞然大物一时找不到北,但是如果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巨大客户群,并妥善照顾好他们,很可能他们会拥有更好的命运。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这样的国家,可能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银行。成千上万家银行混战,本身也说明了中国市场的不成熟。
本质上,与其说是技术进步引导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不如说是巨大的需求得不到传统金融系统满足而自行找到出路。正如手淫这种行为,在严厉打击卖淫嫖娼的环境下,手淫就会很普遍,而传统银行则声称自己是合法性行为或者婚内性行为受法律保护之类说辞。
这种道理不言自明。一方面是技术进步,一方面,更主要的方面是中国蓬勃的信贷需求与创业野心,远远的超出了中国银行系统能力负担的范畴。与此同时,因为市场不确定,由此而凝聚的风险,也不能简单的由银行去承担。就这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P2P模式,不可避免的找到了它生存的乐土。
第三、关于城市化
以我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构思的了解,我很清楚一些学者希望通过转移农村人口来释放农业区经济发展和生存压力的想法。 他们说,多少亿人进城后,农村人少了,农业区的经济效益就会成倍提升。然而我对此的看法是极其保守的,我完全不认为这种天真的想法能够给中国带来光明的未来。我的结论是,随着这种大规模农业人口的专业,城市的吸纳能力不仅会迅速出现饱和,而且最终将毁灭中国的城市文化。文化的转换没有那么快,至少需要两到三代人。
不仅是文化转换可能来不及,同样跟不上理想的,还有市场与资源的支持。城市化生活较之农村生活,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固然提供了市场需求,但是却可能因为金融的不稳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当精神与物质,两大领域都出现不可调和的问题时,我认为社会出现更大范围的动荡就是必然的事情。不过以进步的眼光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民群众对于民主和财富的需求得以极端化的表达。
我认为,一个对历史负责的政府,不应把想法集中在如何巧取豪夺农民实际占有的耕地上。而是应该安贫乐道,尊重农民对于这些土地实际占有的事实与相关的财产性权利。虽然我也无意认为城市化的本质就是抢夺农民土地的阴谋,但当今中国现实出现的赶农民上楼现象,却加重了我对于这一猜测的忧心。
关于农民与市民,我认为应该平等的去看待他们的财产与权利,甚至于我认为一个政权应该代表全体人民的公道与正义。反之,不论是均贫富还是闹革命,都无法体现一个现代化社会对于文明的追求。(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这篇文章写得真棒!几个反思我个人都比较认同。比如说: <blockquote><strong>本质上,与其说是技术进步引导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不如说是巨大的需求得不到传统金融系统满足而自行找到出路。正如手淫这种行为,在严厉打击卖淫嫖娼的环境下,手淫就会很普遍,而传统银行则声称自己是合法性行为或者婚内性行为受法律保护之类说辞。</strong></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