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看车企铆劲炫技,资本“砸”哪决定下一个五年谁站C位|精华研报

(1)车企造机器人成风,人形机器人第一个应用场景是“进车厂打工”。(2)中国液态电池技术全球领先,也因此,全球各大汽车厂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更为努力,如今各家性能小荷才露尖尖角。(3)本届车展“蔚”、“小”、“理”将携自研芯片亮相,国产替代可期可盼。

导读

(1)车企造机器人成风,人形机器人第一个应用场景是“进车厂打工”。

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广汽、丰田、北汽、上汽、小鹏、特斯拉等在内的车企均推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

4月3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运动视频,配文“精准执行器加速自动化”,并将2025年生产目标定为5000台,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机器人将率先用于汽车制造场景。

(2)中国液态电池技术全球领先,也因此,全球各大汽车厂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更为努力,如今各家性能小荷才露尖尖角。

各大厂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技术路线分歧依然很大。

(3)“蔚”、“小”、“理”携自研芯片亮相,国产替代可期可盼。

智能驾驶芯片包括通用芯片和专用ASIC芯片,ASIC有更高的AI算力密度、更低的成本与能耗,机构预计智驾专用ASIC芯片将逐渐取代2024年市占率85%以上的英伟达GPU,成为智驾更优解。

正文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将于4月23日至5月2日进行,作为全球汽车产业新品首发地,本届车展将有近百款新车首发,本届规模也再创新高,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本届车展将举办近20场分论坛,分会场聚焦汽车芯片、固态电池、机器人等领域。

从各家车厂动态来看,宝马全球首发“新世代驾趣概念车VDX”,搭载“驾控超级大脑”技术,响应时间不足1毫秒,配合大圆柱电池和AI智能座舱;奔驰、奥迪与华为合作,推出基于Harmony OSNEXT数字化服务;上汽大众首款增程式电动概念车将全球首发,搭载Momenta智驾方案,2026年量产;比亚迪腾势发布全新跑车,采用无边框车门设计,搭载水平对置发动机或三电机系统,性能对标保时捷911。蔚来、小鹏、理想分别带来ET9、G7、M8等迭代车型,重点升级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和超充技术;4月20日,何小鹏发微博表示,小鹏将严选三位帅哥“机器人”“车模”参加上海车展(日前小鹏刚宣布其人形机器人将于2026年量产)。

分论坛涵盖 “高性能汽车芯片应用与趋势”、 “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创新”、 “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及 “智能汽车、低空经济、机器人的创新与前瞻“议题等。

车企造机器人成风,人形机器人第一个应用场景是“进车厂打工”。

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广汽、丰田、北汽、上汽、小鹏、特斯拉等在内的车企均推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

4月3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运动视频,配文“精准执行器加速自动化”,并将2025年生产目标定为5000台,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机器人将率先用于汽车制造场景。4月18日,特斯拉Optimus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全新概念图 MR.Roboto,该款造型配备了太空头盔和护目镜,市场猜测该款概念机器人或与特斯拉2026年火星计划相关。

据特斯拉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2024年其资本开支超过110亿美元,接下来的两个财年每年将支出80亿-100亿美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主要用于人工智能的资本开支、全球工厂扩张等。特斯拉虽并未将投向Optimus的资本开支单独拆分,但财报强调AI和机器人核心增长的定位。

国内方面,小鹏汽车3月表示,“将做20年人形机器人,可能再花500-1000亿”。4月19日小米持股28.57%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冠军,小米在机器人版图陆陆续续一直在砸钱,24年7月小米领投了触觉传感器公司纬钛机器人,25年1月小米又入股了机器人智能装备高精度力觉传感器企业坤维科技。当然,必然还有华为,24年11月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启动运营,25年2月,华为注册MATEROBOT商标。

中国液态电池技术全球领先,也因此,全球各大汽车厂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更为努力,如今各家性能小荷才露尖尖角。

据悉,本届车展,上汽智己L6将搭载国内首款固态电池,首次集成“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Orin X平台”的整车融合智驾能力和观众见面。

科股宝整理了各大厂固态电池技术开发路线,分歧很大:

(1)硫化物路线:厂家有宁德时代、丰田、宝马、蜂巢能源,日本的松下、丰田,三星等,优点电导率较高,缺点目前硫化锂非常贵,空气稳定性差。

(2)氧化物路线:厂家有大众、东风、比亚迪、卫蓝新能源和清陶能源,优点是安全性高,缺点是很脆、电阻大、导电性不好。

(3)聚合物路线:缺点是导电性最差,安全性也较差,电池做不大,优点相对较轻,成本低,机械加工性能较好。

固态电池热稳定性较好,续航效果好。缺点是快充能力弱于液态电池,离子电导率较低,循环寿命低于液态电池,全固态可能只有500次,半固态500-1000-2000次。

2024年是国家第一年开始给予部分企业固态电池相关的研发补贴,首批60亿元。固态电池在无人机方面应用已开始放量,动力方面应用尚未成熟,后续将逐渐应用于低空飞行器、电动车。

清陶能源半固态电池预计将于2025-2026年开始量产,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在量产车上应用能量密度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

本届车展“蔚”、“小”、“理”将携自研芯片亮相,国产替代可期可盼。

本届车展,蔚来展出新车型将更换自研的神玑芯片,并逐渐推送nwm世界模型,小鹏x9将搭载小鹏自研的ai图灵芯片,理想将亮相更换驾驶辅助芯片AD Max切换为Thor U方案的焕新版车型。

经历3年硬件端军备竞赛,数据+算力成为行业当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硬件端降本是智驾的长期趋势,中信证券指出,芯片是当前智驾系统中唯一有长期价增的硬件。预计端到端大模型上车有望推动智驾芯片算力需求从当前的200-500TOPS增长至1000TOPS以上,芯片在智驾BOM占比将由2024年30%最高提升至2026年接近50%,中信证券对25年国内智驾芯片行业市场规模预估为220亿元,同比+121%。

智能驾驶芯片包括通用芯片和专用ASIC芯片,ASIC有更高的AI算力密度、更低的成本与能耗,在智驾等AI端侧应用中崛起,博通预计未来3年ASIC整体规模复合增速在70%以上,智驾专用ASIC芯片将逐渐取代2024年市占率85%以上的英伟达GPU成为智驾更优解。

此外,智驾专用ASIC芯片对制程依赖度不高,7nm和14nm都可以,当前智驾芯片国产化率较低,但国内已具备全链条自主可控条件。

风险提示:产业进展缓慢,企业发展方向转变,国内外巨头竞争加剧,市场波动加大风险等。

本文作者|张慧雯,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精华研报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