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硬件创业到处是坑

硬件创业和App创业是完全不同的,玩法甚至相反。App创业的成本就是人力、租用服务器、推广费用,创业者可以快速进行软件迭代来优化程序的用户体验。而且,App创业的门槛很低,甚至直接抄袭都可以获得很滋润。但硬件创业绝对不能这么玩:你手机上装了多少APP?你戴几块表?

(文/李一舟)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设计师,以“只为她设计”项目投身硬件创业道路。

2013 年被称为可穿戴设备元年。大量贴着“智能硬件”标签的产品开始充斥市场,如果你对此并不敏感,甚至毫无知觉也并不令人意外。虽然移动互联网已经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缩小到了两个屏幕的距离,但这也人为的将大量信息进行了分层,最新酷的科技消息只在一小批互相认同的极客中传播,他们关注最新的硬件技术将如何被运用于软件领域,如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关系。

这一年多以来各种硬件团队起起落落,有人快速通过资本初步实现创富,有人则是踌躇满志,到头来赔的血本无归。作为硬件创业者,这种兴奋与痛楚都是感同身受,今天就从几个角度聊聊火热异常的硬件创业。

行业延展性不足

智能硬件的市场机会不用多说,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行业延展性不足。前段时间,有一位资深投资人在微信朋友圈给我看了几个草图,问我一家腕表创业团队值不值得投?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手机上装了多少APP?他回答七八十。我接着问:你戴几块表?他迟疑了一下,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

硬件创业和App创业是完全不同的,玩法甚至相反。App创业的成本就是人力、租用服务器、推广费用,创业者可以快速进行软件迭代来优化程序的用户体验。而且,App创业的门槛很低,抄袭成本近乎为零,一大批创业团队甚至是大佬企业的思路就是每天看App Store上了什么新程序,能不能抄?

尝到甜头的copy 型创业者和投资人把硬件创业看成了又一块大蛋糕,殊不知硬件创业里面到处是坑,且全球范围内也没有出现一家真正的超成功案例,不管是商业模式还是产品模式,都没有明显的可借鉴性。这不,一个pebble 的出现便催生了一个智能腕表行业,各种智能手表满天飞,似乎用户都会傻乎乎的戴上我们“恩赐”他们的新玩意儿。

实际上手腕上的战争从一开始结局就是明显的。有一个问题值得所有硬件创业团队思考,被叫嚣了几年的苹果手表,为什么现在也没有上市?SONY 作为一家最善于将移动设备优雅小型化的公司,推出了好几款智能手表,到底行情如何?如日中天的三星捆绑Galaxy 3 推出的Galaxy Gear,除了看到公交站铺天盖地的海报,还见过身边谁在用?这都说明一个问题,你若不是巨头,不是为了卡位,还是需要谨慎再谨慎。一套腕表的精密模具的开模费用不低于300万元,一个天使轮的融资也就够开模,你确定你想清楚了吗?

抄袭,永远的痛

在中国创业需要面对的最大考验就是那个永恒的两难问题:BAT 抄你怎么办?如果不抄,是不是你的商业模式不够性感?

以前我们会说世界创新看美国,美国创新看硅谷。随着硬件创新风潮兴起,圈子里多了一句话:“快速创新看中国,中国快抄看深圳。”硅谷曾经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其资本、企业、学校、顶级人才的集聚模式和美国精神(创新!创新!创新!),随着土豪国家慢慢醒悟到资本+资源的巨大互相催化作用,硅谷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资本和孵化器,大批中国工程师和投资人开始浩浩荡荡的“占领硅谷”运动。

反观深圳,由于作为制造基地存在多年,全球的快速制造储备资源都集中在深圳,想要快速研发生产一个与硅谷同样的智能设备,成本只有美国的1/10。行业甚至有一句话,叫做“在华强北面前,没有技术壁垒。”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绝大部分的智能设备创业都不具备真正的核心技术,因此都是很容易被快速低成本复制的。这就是创业者心中永远的痛——前期的创意和研发成本,将会被当做红利被抄袭团队无节操地利用。

硬件的机会领域

实际上,硬件创业的机会远不止于计步器、腕表、体重秤和水杯,在我们的生活中,值得被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行业太多了,这确实是一个大大的蓝海,值得创业者去开垦。我们看两个案例:

Latin 健康秤:实际上类似的概念2009年就有了,但Latin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强大的落地能力和利用互联网多种渠道的营销能力。另外一点——说到做到。圈子里谁敢说自己的项目前无古人,但真正可以坚持下来做到产品顺利发货到用户手中的团队太少了,无止境的发货跳票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App变现:举个例子,大姨吗作为一款非常成功的女性生理期App,已经积聚了超过2000 万用户,口碑也不错,拿到B轮融资。但是作为单独的App,变现能力是有限的,毕竟App本身是免费的,通过内购向用户收费不容易,广告位收益也有限,如何找到可持续的变现工具是所有的大用户APP 团队苦恼的问题。其实硬件团队一个重要的机会就在于成为大用户量的App团队的变现工具,一方面获取用户资源,一方面分享变现红利,绑定发展。

当然,对于一个硬件团队,选定一个大方向,即雷军所说的一个能将猪都吹起来的方向,是迈向成功的最好基础。几点提示:

1)顺势而为。不要从自己的技术积累出发,而是首先判断哪几块市场是潜力最大的,哪些用户是能够争取的;

2)快速、低成本、可被用户理解。硬件研发必须神速,尽量降低单件生产成本,降低风险,最终的产品能够用一句话向你的目标用户解释清楚,记住用户不是工程师。

3)千万别做手环、手表、手腕、手带。

4)团队具备快速转变方向的能力。从统计学上来说,硬件创业的第一次尝试很可能失败,因此试错和磨合团队是初期最重要的事情,团队必须具备快速基于需求改变来转型的能力。

硬件创业是最难的创业形式,也是一个陷阱不断的迷途,至今我们都没能看到国内那一家创业公司走出了通途,因此这一定是一个竞争激烈、一路死尸的创业荆棘路,但与此同时,由于可以与用户形成直接的交互、获取用户的身体数据,一家成功的企业就有可能改变一个行业,这样的前景对于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太具诱惑。

【延展阅读】创业项目的信息源

首先是众筹平台,典型的如:点名时间、追梦网、众筹网等。智能硬件创业的一个窘况在于创业者大多缺乏资源、资金和营销渠道等技术无关的一切,众筹平台则是积聚了一大批极客,每天在平台上面可以找到现在最火热的新概念和项目信息,也能看到大众对于项目的期盼、建议,以及实际上愿意为项目投入多少资金援助。Kickstarter作为全球最早也最成功的众筹平台,已经成为最新颖的商业模式创新,国内的效仿者们都希望能够用类似的方式来帮助创业团队获取最初的资金帮助和媒体、投资人关注。

其次就是科技媒体,比如36 氪、爱范儿和极客公园。这是兼具媒体性、线上社区、线下活动等多重角色的创业者小家庭,是极为重要的信息源,且是初创项目和创业者最好的聚集地和交流区间。比如极客公园每个月都会组织大型的线下活动,比如邀请了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先生现身说法,这对于极客们绝对是不容错过的福利。

除此之外,创客空间(位于中关村腹地,积聚了大批颠覆性创新团队,也是附近的互联网大佬们市场光顾的试验场)也值得关注。这里可以看到最新的项目、技术和设计的结晶,碰到刚从硅谷放弃高薪回国的精英创业者,从IBM 带着多年技术和管理经验出来的高管创业者等,大佬们也会时不时把这里作为自己新方向开拓和重要收购考察对象。

【本文原载于《卖家》杂志,微信号:maijiakan】

本文系作者 卖家刊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