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共享经济时,还真不少人会问说:怎么能让人们以这么高的觉悟去共享呢?这是个问题啊!是的,共享还是不共享,这是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经济还是不经济。就像一个人,如果其生存模式得不到支撑,那么是谈不上延续的。任何文化也一样。得以存续和发扬的多半要么服务于政治或经济。比如儒家和法家一直是天朝统治阶层仁义与残酷的注释。
好了既然谈到这么严肃的话题,那么我们就顺势扯一下,人类为什么会开始共享:
从采食者到生产者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动物一样,比如猪啊狗的,它们是不生产食物的,除了献身让其他动物给吃了。所以在这个食物链中,动物或采或捕,就看食物链的先后。大型猫科的,如虎豹的,可以单匹出动,而狼则多半结群攻击猎物。后者现在企业里很流行啊,从任正非谈狼性,到百度掌门的呼喊狼性,恍惚Jack London的《野性的呼唤》都是写给他们的似的。姑且不说狼性代表的攻击性,其实一帮狼最初结伴无非为了生存。它们无法生产,只能捕猎。说白了就是一直在裸奔:彻底轻装。在一起,就是为了能有更大的经济效应。
或许人类成了人类,根本在于自己可以给自己封号。不过,更标志性的是人类从采食者变成了生产者(关于这一溯源分析请见本文作者的另外一篇文章《扒掉共享经济的外衣:先共享,再社交》)。此后,一开始像动物一样为了生存而结伴群居并且共享所得以互补有无的日子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不再裸奔,盈余触发了私有,而后产生了交易。于是乎共享变成了美德。从此人们一直寻求独立,包括不在被动情况下同别人共享。
因为所有权和经济一直绑定在一起,而独立自主又意味着经济上的支配。尤其在资源分发效率很难响应实时的需求时,机会成本飙升,共享就成泡影。而随着私有制度的产生,产权概念也随之而来,资本成本和收入需要考虑进来。因此生产者的一个努力是摆脱共享,获得支配权。
当然,不能说共享经济就消失了。一样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分发渠道效率的以提升,以及公司制度的出现。工业革命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推动了分发渠道的快速发展。中介势力开始崛起,通过拥有资产,推动了消费和租赁。
租赁
如果说租赁是一种共享经济,很多人不认同。原因在于租赁更多的是以一个提供者面对多个需求者的形式出现。需求者看起来还是购买者的角色,并没有介入供应。但是租赁很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产权和资本收入的归属问题,当然同时也是风险的分配。
说到这里我们要对比下天下共享所有权的不可操作性。一个物品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只能供一个人或这有限的一些人使用。人数少了,只要使用上的冲突没有或不大,并且在资本投入可以匹配得当,基本还可行。但人数越多,不可调和的因素越多,此时如果没有资本性收入来调剂的话,那么必然散架。不在于人心在于制度。天下共享,必然会在决策链拉长,分配效率降低,资本收入上也不好安排。于是出现集权。效率有了,可是分配上也扭曲了。另外,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资本,离开生产者是不能有收益的。所以,在明确产权和风险的情况下,租赁已经是往前走了不小一步了。公司的出现,让经营风险的以可操作,让经营者更加大胆。与此相生的是金融信贷的推波助澜。当然金融租赁也推动了很多生产方面的投入,并不能直接推动共享经济。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并不认可租赁对共享经济推动的原因之一吧。
租赁在明确产权同时,也推动了消费者不去追求拥有权。租赁共享的是使用权,推动更多人消费,然后赚取利润。在资产利用效率足够高的情况下,租赁还可以为消费者省钱并且提供多样性。这一点是积极的,也算是埋下共享经济的种子。
协作消费
游艇市场为了打入中产阶层,在推所谓合伙买游艇,然后错开使用。想法也很自然,因为游艇不是日需品,很多人还可能一年使用没有多少次,但是固定成本还是在那里的。若果说组合的好,大家省钱又开心。但是这个在很多人眼里只是暂时的,因为还是很难保障。如果是一帮好友吗,也还好。正好说了屌丝圈里出屌丝,高富帅帮中拉高富帅。貌似也有道理。不过在使用和养护上不能很好协调的话,这种安排也只能是空话。在你使用中坏了怎么算?要弄个清楚谁弄坏了,也麻烦吧。如果本来就一帮财力不足自己承担所有,或者没有宽裕玩的话,那还是不好弄。如果是可以宽裕玩的,销售员可不推荐你来跟一帮人一起买。她可就一套一套的表达您的尊贵了。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种玩法。这次就拿爱美的妹子们说。大家总觉得衣柜里少一件衣服,所以买啊买。不知不觉衣柜满了,可还是缺少那件衣服。原因在于时尚重要在时,而花样又多。可再说了,很多人是宁可错杀也不要错失。如果再算上网购的足不出户逛满好几条街的节奏,各种限时特惠的轰炸。真的是买多了,真的是不想再穿那件了。好了,我就猜测猜测,毕竟不是女人。
但是,我们要说得是,不少公司在生成说可以够买天下女人衣柜里的衣服。这可好了,你不穿的衣服可能是我正想要的,我不穿的可能又是你想要的。不管是交换,还是倒卖。总之资源有利用起来了。如果说我为了一次演出,买了件衣服,完了,在转给需要演出的人,这衣服就不浪费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协作消费。一开始大家都买啊买,有需要就买。然后不需要了,还可以转出去。转的效率要高了,时尚还是时尚的。而效率要高,就需要在分发网络上足够通常,连接的节点足够多且投递足够便利。
和游艇的例子不同的是,衣服的价值要低得多,而其拥有和转让也更加随意。但是,它还另外显示了一个有点,那就是一定时间内,产权的归属是明确的。帮助实现转换的网络是相对独立的。换个角度说,如果游艇的所有者也是一定的,但是他在不用的时候出让别人使用,并获得经济收益。恩,对了,你会觉得这也就是租赁。
但是,如果把游艇换成了汽车呢?你会想到什么?SideCar,Uber,Lyft还是的士?如果是房子呢?Airbnb?CouchSurfing?新的中介意在与推动整个分发网络的效率,而不在提供资产。你手中的盈余可能不再只是多了,而是在特定时间里并不需要或者可以出让。比如你车子上的其他位置。比如你多出来的一个房间。或许你获得资本性收入的来源还是租赁。只是你加入的一个网络是大家一起来消费,你成为提供资产的节点。你当然也可以变身一个全职的从业者,哪天一弄大了,你也可以有很多房子放到Airbnb上。
移动互联网下的分发结构
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分发效率,推动了物品的流动效率,接着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发展有推动了人的进一步流动。我们每个人成为一个节点,共同构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中每个节点的特点是,既可以产出也需要消费。也就是说供应和需求都在上面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去匹配,并且去掉更多的中间成本。有趣的是此时,虚拟货币的爆红,似乎也在预示着这样一个时代。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通过网络随时连接着的,那么应对网络上交易的货币就该是一个互联网货币。这是去中间成本的一个节奏,但也只是探索的开始。
大同世界会是个怎样的,我们只是想象。作为80后一代,我们读书接受灌输时,被告知有个共产主义可以按需分配,可是那是虚幻。长大后知道,苏俄时代据说有把15-26岁妙龄女子共享化的时期,男的看上哪个了,想滚床单,提申请,获批后就可以去办事了。且不论真假,这系统的漏洞就是审批的人完全可以为自己谋得多少福利啊。而我们的妹子门作何感想啊。或许你说,总得妹子同意才能办事吧。或许也要有这个环节。但是你觉得又会怎样呢?这不是已经很玩火了。类似事情在巴黎公社时期就有过了,到头来都成了满足私欲的机制。所以共享不是什么好主意,经济才是。而经济学说得是稀缺,所以要的是效率。假设哪天物质充裕到不需要私有了,或许婚姻制度也就没有了,男男女女都可以共享了,只是要是全乱了套呢。让想象归想象吧,我们看现实。
扯淡了下,不过要说明的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的分发结构变化,并将是一场重组。去结构化,到最后,便是新的结构。从发展的角度看:
- 自媒体只是一个预示,因为走在信息分发渠道的前端。会有更多行业和技能的人加入去组织化,并倚靠相应的分发网络实现供需匹配。
- 亚文化会增多,立得起山头的人,会建立起更多的社群,并促进社群中的共享经济。
- 本地化结合增多,这也是O2O的的发展。毕竟八成以上的交易是服务,比实物要多得多。
这都不新鲜,但是正在发生了的事情。
共享,是为求经济
既然经济学说了稀缺,那么就没有绝对的盈余。供需匹配得当,期望约束得分寸,那么其实还是可以安逸的。在这一波共享经济的发展,如Uber和Airbnb等网络的出现,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满足原有的需求,还带来了不同体验的期望,期间隐约也有对人情隔阂的突围。这一切附身本来带着温情的共享二字,多少也有点欣慰,然而企鹅也给人迷惑。不是包装的问题,是如何存续的根本,那就是经济。
经济是在于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共享经济本身不是压抑消费,反之是推动消费。如果按Bezos说,想赚钱,要么帮用户省钱,要么让用户花钱。共享经济的出发本身在于,让用户获得更多收入来源,并且获得更大比例的收益,因为如果运作得当,每个人的资本利用率提升并获得相应回报。其结果是,不适应变化的组织会退化。
好了,我想稀缺的本意在于要提高利用率。对于什么是共享经济,或许还存在很多不同观点和不同的定义。但是,化盈余为资产该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变化。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