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1月曾对2014年有几点预测:1、自媒体将大面积扩散,细分,可能探索出更多的赢利模式;2、由于平台的增加,高质量的内容生产者将越来越成为抢手货;3、大数据开发利用越走越近;4、移动终端的争夺愈演愈烈;5、互联网金融将在规范中进一步爆发,逐步形成银行以外的支付系统;6、4G将迎来一轮野蛮生长。
事实证明我的第五条预测是准确的。2月份京东推出“打白条”的信用支付业务,3月12日,互联网“大佬”阿里巴巴、腾讯双双携手中信银行推出了虚拟信用卡业务。
紧接着,据人民网报道,3月14日上午,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虚拟信用卡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互相融合,从而催生出的跨界移动互联网金融新品。拿支付宝与中信银行的合作来说,支付宝用户在线上申请获批后,只要开通支付宝快捷支付,即可进行网购、移动支付等各种消费。授信额度200元起步,上限则由个人网络信用度来定。
虚拟信用卡与普通银行信用卡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普通银行信用卡需要刷卡支付,而使用虚拟信用卡消费时,不需要带银行卡,人们在支付时只需要使用支付宝的支付系统就可以了。
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如一些论者所言,刷卡手续费仅有发卡行和收单行(主要是第三方支付企业),银联完全被架空。而在在传统信用卡刷卡业务中,刷卡手续费由发卡行、收单行(主要是银行、银联商务和第三方支付企业)、银联按照7:2:1的方式分成。虚拟信用卡直接取消了银联中间环节,就也等于直接拿掉了银联的奶酪。
所以,最为着急的是银联,必然会向央行或银监局反映虚拟信用卡的种种不是。尤其是虚拟信用卡作为一种新事物,确实存在业务和监管上的模糊地带,有不合规的地方。譬如银行发放信用卡需要“三亲”:在信贷或信用卡审批环节,对申请人进行亲访、亲签、亲核,而虚拟信用卡的“发放”似乎并不符合这一监管要求,这些或许是虚拟信用卡被叫停的原因。
但是很显然,银联要想完全阻击互联网金融进一步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移动支付可能存在监管上的一些瑕疵,甚至不符合监管要求,那并不是说移动支付本身有问题,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而是原先的监管体系适应“物实”支付,并不是针对或是包括了称动支付的,当然会存在不相适的问题。
问题是,在移动支付为时代发展趋势,以及国家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是应该不断修改监管制度以适应金融发展之形势,而不是削足适履,要发展形势来适应过时的监管模式。所以,虽然虚拟信用卡暂时被叫停,我相信绝无取消的可能,相信监管部门不会为了保银联的一块小奶酪和历史大势作对,这是遗臭万年的事,监管者要不要做,想必心知肚明;相信在补充材料和进行修正后,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仍会恢复。
其实,虚拟信用卡何止是动了银联的奶酪,更是“革了银行的命”,因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将让阿里、腾讯等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了传统银行“存”、“贷”、“汇”等的基本业务。尤其是在其便捷的移动支付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必将使互联网金融的支付体系日趋完善,最后不说创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支付体系,我认为,至少是让传统银行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线,成为互联网金融“打工者”,身份角色完全颠倒,这就是渠道为王的厉害。
额度小、审批快、无需抵押担保、贷款期限短等特点的虚拟信用卡,显然是互联网金融拓展其移动支付的杀手锏,就像余额宝“得草根者,得天下”一样,很快吸引和锁定大量的草根。而互联网金融基于海量的用户诚信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来掌握用户的信用状况和消费能力,为“授信”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防范风险,这又会让互联网金融变得更为简化,体验更为优良,很快就释放用户需求,将传统银行甩在后面。因此,虚拟信用卡何止是动了银联的奶酪,简直是动了银行的饭碗,“革了银行的命”,传统银行的好日子到头了。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国家怕大规模被盗后发生群体事件,影响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