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央行的口子越收越紧。一部《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让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宝宝”们再次绷起了神经。钛媒体作者丁辰灵认为有关部门的政策调整,出于银联对其垄断地位受到威胁的“恐惧”,他认为,
银联显然对“裸泳”准备不足,面对突然面临的剧烈的、颠覆性的变化,银联还是使起了屡试不爽的“抱大腿”招数:任何威胁银联垄断地位的,肯定都是要被掐死的。互联网企业给银联何止是带来威胁,简直是如坐针毡。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为银联开脱,到底银联是不是无辜?最终央行做出决策,是出于哪些方面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决策的主导当然是央行本身。来看钛媒体另一位作者呆呆木头的观点PK:
暂停虚拟信用卡和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现在看来已经不是焦点了。在21世纪经济报道公布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意见稿中,“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这才是直接断了支付机构的生路。
银联:不是我干的
一时间矛头指向了银联(有关这一背景,可阅读钛媒体作者丁辰灵的评论文章《银联,听说你是幕后主角?》)。对此,中国银联马上就明确否认干预央行决策。
巧合的是,银联总裁时文朝在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拉卡拉发布会的发言中说,“别把银联当唐僧”,这句话又被某些媒体重点提及。而笔者认为,这次可能真的不是银联。 在发布会现场,听到整个发言的人应该都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时文朝从的整个发言其实就一个观点:支付机构千方百计地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这种做法是不讲规则的流氓行为。
听着是不是很可笑?银行的清算垄断地位居然说人家抢份额的不走正道。但是屁股决定脑袋,从银联的角度出发,或许这是个自然而然的结论。
首先,作为清算结构的银联本身并非是第三方支付,他们的原始作用并非做第三方支付。而如今在许多人的眼中,“支付业本身就能够带来无穷的社会价值,似乎我们支付业本身的繁荣就能够带来中国经济的繁荣,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
其次,在银联的认识里,支付清算在金融中更多的是起到资金的监督作用,支付行业的一系列规则都是以监督和保障金融为前提的。而第三方支付想着法绕过银联就是要规避监督,这可是原则性的危险问题。
第三,所谓的新产品、新模式、新花样,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把蛋糕做大”的思路,而是“零和游戏”,互相争抢,并没有在全社会福利改善的进程中,为大家带来经济学上所讲的真正的“帕累托改进”。
以上几点总结下来,银联或者说时文朝当然就把千方百计绕过银联的第三方支付看做是挖墙脚,吃唐僧肉的流氓了。
至于说,为什么我认为央行下发的意见不能都算在银联头上?先想想,银联有这么大能量吗。去年6月,一系列关于联网通用的文件已被废止,五个文件的废止对银联是重大打击,银联要有这能量,还能吃这么大亏吗?用银行业内人员的话说“要影响央行,也就亲儿子工行有这能力”。
央行要干嘛?
那央行如此压制第三方支付的原因是什么?
利益说,是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持利益说观点的人首先想到的原因就是:银联线上被围剿了,无疑支付就转移到了线下的渠道,一旦到了线下,那就是银联的天下。但是银联赚了多少,和央行有什么关系?央行不收税、不赚钱。如果因线上支付而使原来的收单方节约了成本而硬要扯到国家的税收的话,知道如今一直在唱红的“营改增”吗?银联在线上支付无建树,甚至让第三方支付通过所谓的线下支付转线上支付来绕过银联,那只能是水平问题。
另一种利益说,是说第三方支付的动作过快、让无卡支付来的太早,背后的银行卡尤其是央行正在力推的IC卡相关产业的蛋糕没了。这或许是一条线索,但是如此直白的表面因素个人因为也只占一小部分。毕竟,“倒逼改革”如今一直在高层的声音中。
要影响央行的政策基本只有一种真正的因素:宏观经济。即便是开玩笑说的工行这个亲儿子,也是因为他的资产规模大到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规模。以下做几点妄想:
一、为了安全:
线下条码支付“无标准”,引发支付风险是央行发难的首要原因。这里引用《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原文来说明:
“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目前,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得支付风险隐患。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为维护支付体系稳定、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总行有关部门将对该类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估。”
安全性和便捷性是一对矛盾体,这是共识,对于央行来说保证安全这块盾才是本职工作。这还不单单是个人的资金安全的问题,有银行认识表示央行下发的意见中“转账确实考虑了洗钱的风险”。
二、为了社会经济:
线上支付受限转而将交易转为线下支付的最大受益方无非就是两个:清算方银联和线下商家。银联的业绩刚才已经提到,其实本身和央行没太大关系。而线下商家如今受到电商冲击,说到了生死边缘也不为过。如果实体店大面积关停,导致导致众多企业的生存问题和失业人口的增加,那就真影响到了央行所负责的经济运行了。失业率可是衡量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这里不多做赘述。
三、为了银行卡博弈:
刚才提到了无卡时代和央行力推的IC卡时代。如果都走无卡支付了,那是不是IC卡有什么区别呢?IC卡可以简单理解为现在条码卡的升级产品,从事相关技术的人士提到,无卡的安全性和有卡特别是IC卡不可比的。而减低风险,提高卡片安全这也是国外卡组织都在做的事情。央行和银联搞了自己的PBOC芯片卡标准来对抗国外的EMV标准,如果国内普及了PBOC,也会对限制Master、Visa等国外银行卡的进入有一定作用。这就是另外一个货币层面的高大上的博弈了。
四、最后,更大胆的推理是事关宏观的资金流向。
央行既然掌握着国际资金的命脉,那自然需要对资金的流动有着精确的掌握。传统的现金交易、线下刷卡交易等,通过对企业资金的监管,对银行的监管和银联对银行间资金流动的监管基本都在央行的实时监控之下。而在线上第三方支付领域,避免了现金,绕开了银联。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等监管手段,无疑就是为了规范第三方支付对大规模资金的安全和管理,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虽然第三方支付有托管银行对资金监管,但是央行通过托管银行只能掌握第三方支付的规模总量,而无法掌握资金的具体流向和数据,这其中必然包括李克强总理提到的已经整顿有时间表的影子银行。
虽然第三方支付需向央行披露各项数据,但是毕竟第三方支付不是央行的嫡亲——这可是重大的原则问题。别忘了,当年支付宝为了拿下支付牌照而闹的沸沸扬扬的原因: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得有外资背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增长速度比马航各方面的消息更新的速度还快;而且由于分业监管,如此大规模资金的动向不得不引起警觉。如今人民币大幅波动的国际形势下,资金的流动性管理是央行的重中之重。
但是如今的政策环境下,“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又是个主旋律,所以央行说了——是暂停。
总之回到文章的开头,这次银联只是搭上了顺风车而已,顶多也就是个推波助澜。(本文首发钛媒体)
与此话题相关文章链接如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根据经济学原理,政策监管有“监管胁迫”的特性,会倾向于被监管者。至于监管与市场两者的博弈,要考虑的不仅是利益,更是机制问题。
在打击微信和其他小支付的路
有态度
guajiwu com
客观,清晰,涨知识了。之前有人大代表怒揭电信诈骗内幕,提前做点安全方面的准备也是有可能的,毕竟第三方支付还在发展阶段。想整顿电信诈骗,整治到一半,跑第三方支付去了,那不是白花功夫了,提前阻绝,封堵退路有这样的可能吧。我觉着改善目前金融业的不良作风也已经到需要央行出手的地步了。
不带这样的。争先恐后做好服务,那才是银行应该做的,更是央行该做的。现在好像央行急眼了,轮大棒,要一次性打死某宝的样子。以前去柜员机取钱,经常遇到排半天队,最后里边没钱的情况,需要里边有人存钱了才能取。现在谁还去排队啊。直接余额宝了,消费网上支付了。
央行对某宝:你小子跑的太快了,不和你玩了。
余额宝自己也不长气,收益率一路在跌。是不愁用户了么?
央行是在刷存在感,给小第们出头。
多方博弈,老大发话了,先等等,看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