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利用社交媒体为消费者提供“购物解决方案”的生意已经越来越流行。小编摘编了Tweetalicious,Yabbly,105looks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商业模式,看社交媒体如何成为电商行业突围的利器,淘宝、京东、当当在上个时代实现了将“大卖场”搬到了网络上,而如今,最具竞争力的已经是“精品店”模式了。如何从细分市场入手,为用户提供购物解决方案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钛媒编辑/杨瑨】阿里与新浪微博的合作猜想背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社交媒体与电商未来行业走向的猜想,是融合还是继续分割?阿里的SNS梦一直做不成功,弄了个四不像,在国外也还鲜有电商做社交,或社交做电商特别成功的案例。
但网络在线消费者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正在面临众多挠头问题:关于购物体验、如何快速获得产品咨询、琳琅满目的商品如何对比选择等等。而社交网络时代能为购物带来怎样的改变?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不久前国内“双十一”促销的狂热。这十足是一场中国特色的“粗狂式”购物狂欢,多少商家在争相以打折、返券吸引消费者的同时,完全忽略了消费者的体验和售后服务,于此同时,蜂拥激增的快递业务,再次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挑战。
看看国外,感恩节期间著名的“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潮也是让人又爱又恨,网络零售在感恩节期间增长超过20%。但靠节假日折扣来吸引消费者毕竟只是一种短暂的爆发式手段,而如何真正能够改变网络购物的创意,往往是从体验二字出发。电商们也是时候考虑如何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了。
钛媒体小编注意到,在国外社交媒体为消费者提供“购物解决方案”的生意已经越来越流行。小编选了以下三种模式供参考:
微博变身陈列架:社交网络悄然改变网购行为
你有没有在刷微博的时候偶然进入一个购物链接随即生成了一个订单?现在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在微博上推广自己的产品。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Media的一份新报告,从8月1号至10月14号,95%的Twitter用户访问了在线购物网站,而全部互联网用户的此数据为90%。从而得出结论“与其他互联网用户相比,Twitter 用户更喜欢在网上买东西”。
这项研究通过对三组对照人群的样本(每组2600人)做了统计,他们有三个发现,看到推广信息的用户更有可能在线访问在线商店;通过微博链接至在线商店的用户更有可能完成交易;推广微博的数量会决定购买行为。
暂不考虑其统计学意义上的结果是否有太多借鉴意义,至少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下,在微博上做商品推广成功率高的原因何在?
第一,微博有限字数(140个字符)配图片的发布形式,改变了商品“陈列”方式。解决了商品陈列问题这是改善网络购物的关键,而且产品关键信息高度集中。相比从在线商店一堆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进行选择,其一目了然程度当然不及微博,而且消费者还动辄还要搬出搜索这项功能。这和精品店比大卖场受欢迎、“孤品”比批量生产的商品更受欢迎是同样的道理。微博信息的精准指向,也增加了偶然购物的陈功率。
第二,微博更容易制造“口碑营销”的环境。微博的社交环境是朋友圈、职业圈和粉丝圈的大合集,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呈现更多层次,消费者往往会通过好友的“口碑”决定是否购买,这也对商家产品起到了辅助推广的作用。
商家在微博上开一个官方账号门槛和成本是很低的。在国内的微博服务中(例如新浪微博),评论功能使得分享购物经验变得更加直观,私信功能可以进行私密性的询价,模拟了“一对一”式的购物体验。而Twitter广告研究部门联合负责人Taylor Schreiner还对商家提出了建议,推广“一定要做的更便捷”,同时要附上“最方便的产品链接和优惠打折信息链接,这样可以刺激用户的购买行为”。
Tweetalicious的创始人就是从twitter上的海量打折、优惠信息上发现了商机。他们发现,虽然很多零售商、品牌和消费者在Twitter上分享折扣和其他优惠信息,但购物者要集中浏览这些优惠活动并不容易。为了给喜爱购物的用户解决这一问题,一个 6团队创建了Tweetalicious——一个建立在Twitter平台上的购物引擎服务。
目前Tweetalicious已经为Web和iPhone推出了一个Twitter客户端,它可以按类别和设计师聚集那些在Twitter上共享的,基于用户喜好的优惠活动,比如服装或家居等。而用户方面,可以通过“顶”和“收藏”的方式来帮助Tweetalicious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如上图)。
买还是不买?Yabbly帮你决定
当消费者决定了一次购物计划时,无非面临两个问题:买还是不买?选哪一个?在掏腰包之前,我们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品牌比对、价格比对、产品渠道的选择等等过程。国外问答导购Yabbly正是基于这样的消费者行为,通过社区互动式的购物问答形式帮你做出选择,让你“不再犹豫”。
无论你是想购买一台新的吸尘机,还是打算前往阿鲁巴岛(加勒比海)度假一星期,大多数人的习惯恐怕都是利用互联网搜寻一些信息,或者说“攻略”。有人选择直接上Google搜索,有人会在Amazon上慢慢翻看用户评论,或者干脆在Facebok的状态栏中写上问题征求朋友的建议。
而Yabbly的创始人Tom Leung看来,“这些方式都不尽人意”。当潜在消费者做出决定之前,最想要的是一次对话式的咨询,“最好找到有相同购买经验的人群提供第一手信息。”这款应用就是通过从“购买者”中获取反馈信息,为“潜在购买者”提供参考意见,从而让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作为一个购物问答网站,Yabbly起初采用邀请制注册(类似国内的“知乎”)。而应用开发的核心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因果机制(karma system),鼓励用户之间互相解答彼此的提问。这也是Yabbly与其它问答网站最大的不同之处,例如问答网站Quora以及国内的“知乎”给人的感觉是,回答者之间是一种“竞争排名”的关系,基本上是在竞争谁能够给出最好的答案。
Yabbly已经获得了来自Google和Amazon高层的50万美元种子基金。而至于盈利模式Yabbly团队首先要专注于建立一个广泛的社区,形成用户规模;而未来规划是引入一些“植入性”的问答,包括广告,创始人Tom说的很对——消费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广告商的建议常常更吸引眼球。”
105 looks+Skype:女性用户的虚拟商场柜台
快公司网站不久前介绍了重塑女性化妆品导购的105 Looks网站,口号是“重塑女性电子商务”,让你即使变身“宅女”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女性购买行为来看,购买化妆品、护肤品以及美容产品并不像试穿一条新裙子牛仔裤那么容易,尝试新的美容产品却要困难并且复杂得多。因为购买美容产品时,人们总是将专家建议或试用环节作为作出明智决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欧洲商情市场调研得出只有6%的美容及个人护理销售会出现在网络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Caroline Dahllof与她的两个好朋友创建了105 Looks网站,她的创意完全是从个人体验出发,“我喜欢护肤品,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商场有那么多产品,看看产品介绍,发现那些介绍都是针对你这类人的,但毕竟不是针对你一个人啊。在YouTube上有不少很棒的教程,但我还是有一堆问题,比如‘只针对我,你有什么推荐吗?’”
105 looks公司它将消费者与美容造型师通过Skype连结起来,并在初步咨询后向消费者寄出个性化的产品。同时,许多化妆师开始在Skype上向消费者提供教程。一些资深的美容造型师通过在线提供个性化建议而脱颖而出。105 looks的生意正是“帮助女性消费者从海量的商场流行品牌中选择合适产品”。
自9月成立以来,105 looks这个在洛杉矶与纽约两地草创的首次成长风险网络(一家位于纽约的创业加速器)成员,专注的核心是精炼自己的服务,并发展出一群用户。这些用户并不是那些充斥了如今各大美容博客和在线美容社区的狂热美容粉丝,而应该是很多通常只去商场美容专柜或丝芙兰消费的人。因此针对相对高端用户提供高端的服务,这家网站已经成为美容电子商务的成典范。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电商行业突围的利器,淘宝、京东、当当在上个时代实现了将“大卖场”搬到了网络上,而如今,最具竞争力的已经是“精品店”模式了。如何从细分市场入手,为用户提供购物解决方案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如何赢得消费者?社交网络大有可为。
(钛媒译者/王娣、梁敏仪、心语对本文亦有贡献)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