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得得直播Live】世界互联网大会,钛媒体、链得得“共识之夜·企业家夜话”精彩直播
现有3807人参与

直播已结束

10月20日 11:30 - 20日 15:30
直播
讨论
刘湘明 | 钛媒体联合创始人 04:03:25

那么我们的Panel就到这里,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希望以后有机会讨论。

马骏驱 | 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 04:02:36

在所有行业都在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最后一定是交叉的,汽车行驶当中就是车跟路的关系,在这之中还有车跟保险之间的关系。我们跟顺丰在做的事情,车队里面的人有没有财务税收,所有的行业交叉现在越来越多,数字化这件事情可以从一个行业来看是这样的,从很多的行业交叉来看就会越来越有趣。

吕斌 | 蘑菇车联运营总经理 04:01:59

从私人驾车来看,车本身是一个交通工具,或者从车产生到现在的阶段主要承担的是交通工具职责。数字化,或者互联网化可以为交通工具赋予更多的可能,把用户除了驾驶以外的一些想象给激发出来,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交通运输工具,把我们用户基于驾驶方面、运输工具本身交通驾驶方面的需求得到一些特生,包括自动驾驶,甚至交通工具和道路结合对于交通效率的提升,怎么更安全、更高效的使用交通工具。

 

随着刚刚说的自动化驾驶程度的提高,消费者或者用户在车上本来有一个主动驾驶的行为慢慢释放开来,我的驾驶参与度越来越低了,这时候会有更多的闲暇和诉求,或者我在驾驶的过程中保障驾驶安全的情况下,我可以享受额外的娱乐,甚至是移动办公的诉求,可以把车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看做一个数字的智能终端,它是带着运输职能的智能终端,它可以看做本身是交通能力的提升对用户的驾驶释放之后对于休闲娱乐办公其他诉求的满足。

闫枫 | 威马汽车合伙人&CTO 04:01:21

我们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叫乔布斯,因为他死了,所以我们有机会来做汽车。如果他活着,下一个产品一定是做数字汽车。如果真正未来的数字汽车做出来,一定会是比iPhone更伟大的产品,我们理论上承载的运算能力也更大。

 

只不过今天大家想象中的汽车束缚了未来新事物的东西,我认为未来一定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汽车。从现在看到的基础来说,技术化主要是两方面对于用户的价值,第一个是智能座舱。从数字化的角度来谈汽车,数字座舱也好其实就是讲的人和车的数据传输关系。我们今天从特斯拉17寸的大屏开始还远远不够,因为它只是局部的数字化。以后我们真的要做的是整块的汽车,整块的座舱,所有的硬件都是可以被软件驱动的,交互体验是一体化的。真正能做到这件事情,你上车的一刹那,你的账号、身份所有数据打通之后,所有的座舱会根据你的账号身份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汽车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A到B点的移动工具,就成了移动的、个人的空间。

 

第二件事大家都会想到的就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解决的是车和环境之间的数据关系。如果当完全的自动驾驶来连的时候,我讲的是L4以上的自动驾驶真正成熟了以后,这个行业的颠覆就太大了。首先汽车行业也许不存在了,因为汽车行业会跟交通运输行业合并在一起,你不需要再去买一辆车,你要车、用车太方便了,随便一叫,手机一点车就来了你一走,车自己就回去了,停车场也没了,因为这辆车是永远在路上跑不停的调度运营的。今天发展的现状是我们看到L4可能商业化离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今天在做的就是从一开始就把整个数据架构,整个未来L4在一开始做辅助驾驶的时候数据结构就搭好了。现在我们在路上跑的所有智能汽车都在收集数据,都在为未来高阶的完全无人驾驶来做数据积累。

 

在我们行业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流派,一个是特斯拉为主的流派,一个是谷歌Waymo为主的流派,我个人比较看好特斯拉,因为他们已经有大量可以量产实际的数字化汽车,在外面收集数据来产生算法,最终的成功一定不是谁的算法最牛,一定是最后用数据喂出来的算法才是最好的。

 

畅想未来整个的数字化对汽车的革命,在这块未来座舱里面,包括在驾乘的体验方面一定是非常大的、革命性的东西,想象空间非常大。

    

刘湘明 | 钛媒体联合创始人 03:58:59

下一个问题是问汽车行业的嘉宾,深度的数字化,从手机来看,苹果的出现就是一个分水岭,原来就是打电话的终端,苹果手机的出现慢慢变成了智能化。现在的手机和原来的手机是两个东西,我们可以看到汽车也在慢慢变化。我想请你们两位想一下,未来整个汽车被深度数字化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因为这里面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剩下的三位嘉宾,因为你们做的事情已经很数字化,如果有想法可以分享一下。

陈磊 | 迅雷集团CEO 03:57:57

在慢的时候,能不能把重资产的事情做成轻资产?第二个是以前大家都关注的挣钱,现在环境不好,挣钱不容易,投资除了风险投资之外,社会总的投资体量比较高能不能帮大家做省钱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做共享计算,就是把云计算做成轻资产。云计算本身是重资产的行业,要建数据中心、买设备等等。我们是把重资产的事变成轻资产的事,我们去找社会上闲置的资源,然后让老百姓投一点钱。一个用户花几十块钱把他的手机贡献出来,花两三百块钱把带宽贡献出来,就形成了一个大的云层网络。我们用闲置资源形成的云层网络的确能给大家省钱,今年我们这个云计算的业务增长很快,几乎所有大的互联网公司以前觉得省这个钱还不够费劲的,现在都觉得我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我今年要用多少像迅雷这样的资源平台,现在客户给自己定目标来做这件事情。

 

现在这种变化对我们来说,至少是喜忧参半的。做新的事情时确实会变得难,当大家都很富裕,资本也很富裕,用户也觉得我有的是钱,在这个时候,你做什么事情相对来说都会容易和简单。今天确实会难,可能更重要的是取舍和谨慎。

    

闫枫 | 威马汽车合伙人&CTO 03:56:55

大环境资本相对谨慎更关注落地,更关注盈利,或者关注商业模式。刚才提到的WeWork是资本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因为模式的问题。

 

第二个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竞争也会变化,以前可能大家都有钱,可能并不是核心技术产品能力的竞争,可能就是加油站,或者快速占领用户市场,从而帮助用户去盈利。

 

掌握一些核心技术的, 踏踏实实把基础的内功修炼好反而是一个机会。我们也觉得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在既有的基础上肯定会做一些调整,在这个环境下把自己的内功修炼好,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如果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肯定是一个开放的态度,可能不一定把触角伸的太长。一方面我们企业积极应对,另一方面机会和机遇都会并存。

    

刘湘明 | 钛媒体联合创始人 03:56:22

你们现在怎么看待这段时光?你们觉得是幸运还是不幸运的?

唐毅 | 印象笔记董事长&CEO 03:56:04

印象笔记是一个老牌子了,它还是比较聚焦的,它想快也不容易。我想起几个快的故事,当时O2O特别火的时候,当时有一个O2O的概念,什么都可以O2O。在一个咖啡厅谈一个事,后面有五六桌等着,拿钱拿到手软,那就要反应很快。

 

因为它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拿了钱先烧了再说,先把用户的数据做上去,我们不是特别会,我们有一些基础的经营理念平常用户没有活跃,内容没有增加,上面的场景有没有丰富,时长仔细的分析,我们有没有服务个人用户,同时服务企业用户,我们有更多联动的思考。反倒比较适应核心逻辑,整体来看从现金流到盈利,到收入到整个数据叠起来看,这是唯一能走得长远的方法。

 

我们投企业也不是特别的贵,我们比较适应的是6%的增长,现在你有-8%、-5%,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想用户也会更好一些。同时你要想创新,我觉得这时候是更好的想创新,想的是核心创新。一窝蜂的时候真的是创新吗?说我是AI公司拿一点钱,那不是创新。我个人有点反调,我挺欢迎这段时间的。

    

闫枫 | 威马汽车合伙人&CTO 03:54:46

今年是资本寒冬,包括我们现在创业公司融资也是不像之前那么顺。在这样的资本寒冬情况下,第一是投资人越来越不是关心你的故事,而是关心你实际的成绩。比如什么时候产品做出来了,现在生意到底怎么样,未来的发展怎么样。可能我们在融A轮的时候,大家更多听的是你未来的故事更加多一点,现在我们在融C轮、D轮的时候,大家会看实际的东西看的更加的务实一点。

 

我个人觉得应该脚踏实地把该做的事做好,把真正智能汽车的智能技术做好,包括互联网跟汽车结合的东西做好。因为在资本寒冬里,过冬对大家也挺好的,你瘦瘦身,减减肥,再收缩一下,不要像之前想的很多很大很快,想明白基础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比如像前阵子WeWork,还有很高的估值。这里面的故事在于它的基础商业模式并不是特别好,并不是特别的成立,在加上核心的技术也没有固定的。在慢和寒冬的资本情况下,你要聚焦到更加擅长的主营方向上,第二是练内功,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打造好,等到风口再起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