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的硬件产品经理,我有幸成为腾讯路宝盒子41万预约用户中的第一批内测用户,也是入手的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硬件。最近,我每天都在把玩路宝盒子,上下班的时候都会很自觉的打开APP开始检测我的行车状况和油耗,体验还是不错的,但玩多了之后就开始职业病发作——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研究产品。
整体来说,路宝这个产品有亮点也有槽点,而让我思考更多的则是车联硬件产品的生存模式。
产品要不要多元化
到手的路宝盒子是1.0内测版本,功能非常简洁只有车辆检测和油耗计算,通过OBD口的车辆数据蓝牙传输到app显示,对车辆问题进行报警和解释,避免了小白用户对故障码的难以理解,这点倒是继承了企鹅产品的一贯优秀体验。另外就是油耗计算,根据每次行驶的距离和油耗计算出费用,甚至有天周月的费用数据表,官方说法是帮助用户了解和改善自己的驾驶习惯,因为数据报告中会统计加速和刹车的次数以及区域。
但这里就衍生出一个问题:车联网硬件产品的功能究竟是单一化好还是多元化好?
在某网络商城搜索,就会发现很多功能类似的车联产品,大多都是功能相近的小团队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功能多服务多, 恨不能在一个产品中包罗万象,而用户的购买心理更希望多多益善,导致了目前车联产品的复杂化,没十个八个功能好像都不能拿出手。
其实车载硬件的本质是数据检测,硬件产品的功能单一性已经决定了产品的主要方向,简化产品不代表粗制滥造,有效的切入点优化功能体验才是硬件产品的重中之重,真正用户想要的还是能从这个产品中得到什么好处,另外一点用户需求才是指引产品的大方向,做单一功能的产品把某个点做精做细,做多功能的产品把覆盖面做大做全,所以不论产品是单功能还是多功能都会有固定的用户群体。
收费免费之争
搜狗总裁王小川在腾讯分享日上提出对智能硬件的看法,他认为智能硬件的一大误区是免费,小川认为互联网服务当用户规模增加时,不会有太大负担,智能硬件背后有供应链,产品研发等问题,对硬件销售整个环节都会有影响。
很明显这段观点针对的是智能硬件行业的创业团队,没有后续收费靠产品为生的创业团队很容易死掉,如果压缩成本使用低廉的元件又会让用户的使用价值打折扣;然而对BAT这种庞然大物来说却不是太大的问题,合理控制成本后的产品可以转化为一定的用户基数,就拿路宝打比方,如果维持目前功能产品的成本是可以控制的,用低端价格横扫市场不是没有可能,OBD口只有一个,占领了用户入口就占领了市场,在这方面360WIFI和智键就做的相当成功,BAT也有足够实力去圈地。
除了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还是有发展空间,类似的多功能产品成本都降不下来,最近营销比较火的ivoka盒子销售价299,最主要增加了重力感应和GPS定位模块的硬件成本,但是也有很多用户会为此买单,由此可见其实产品是否收费主要还是取决于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
商业模式的探索
收费与否的另外一个点取决于产品的商业模式,还是分为to C和to B两种模式,目前市场大多数都是to C的模式,直接从用户身上收取费用或者从产品后续升级和服务收取费用,比如拖车服务,汽车修理服务等后端市场费用,腾讯路宝在1.0的版本里已经有了救援和修理这两块后端市场的植入, 跟车辆检测的功能遥相呼应,算是个很不错的功能亮点。
还有一种就是国外比较流行的to B模式,产品完全免费,产品成本由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免费发放的形式绑定车险并可以降低一定的车险费用,而保险公司通过智能终端获取到用户的驾驶习惯对用户的保险费用进行评估,这种方式目前国内也有仿效者,车宝就是代表产品,以驾驶评分兑换价值进行车险抵扣,其实就是变相的车险优惠销售模式,总得来说也算是比较独特的一个微创新。
不能算总结的总结
上面聊了那么多,综合产品是否多元化,收费免费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看可以理出两条车联硬件可以走的通的路线:
这两条路线现在都有人在走,腾讯在GMIC大会发布车联网落地产品腾讯路宝也是预示着BAT绝对不会放过这个车联网的入口,从腾讯路宝的发展就可以看出巨头企业会如何走车联网这条路,除了巨头外更多的公司也投身于这个未知的大蛋糕市场,车险无忧,博泰,Autobot、元征golo、小智等期望通过这个接口进入汽车电子领域的蓝海,这也预示着车联网市场内即将会有一场激烈异常的厮杀,谁主沉浮,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系小i机器人硬件产品经理Jerry,微信号:jerryhejia】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