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现在需要的,不是大跃进的勇气,而是在自我控制的速度中稳步前进的纪律。我们必须要把事情系统化,否则将会被自己的技术压垮。– Andy Grove, CEO (1979-1998)
欢迎来到「创业 CEO」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讨论一个创业者如何教会自己成为一位伟大的 CEO,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公司,往往都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上周聊到 Jim Collins 的 Great by Choice 研究,分析出「10 倍者」所共同拥有的第一个关键特质 – Fanatic Discipline,以及从这个特质转化出的「20 Mile March」行军策略,一种基于认清这世界的种种物理限制,因而用非常耐心、非常稳定、却又风雨无阻的步伐朝着目标推进的过程。
而当达到目标需要做一些新的、不确定的尝试时,这些 10 倍者共同的反应,Collins 称为 Empirical Creativity,翻成中文比较接近「实证的创造」,也就是在实证的过程中,逐渐的创造一个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过程。
先子弹,后大炮
Collins 称这个行为叫做 bullets then cannonballs,翻成中文就是「先子弹,后大炮」。什么意思?他用一艘海贼船做比喻,假设你的船正要与一个目标作战,但所剩的火药非常有限,只够发射一发大炮以及几发子弹,身为船长的你会怎么做?
无论你的头号炮手再强,你也不可能把全部火药都交给他,然后叫他用大炮瞄准,就这样射吧。因为要是这一发不中,你当场就全军覆没了。所以你会做的事情是先叫他用子弹 (请想象为小炮),先发射一颗,看看角度、高度与风向差多少,调整过,然后再发射一颗子弹,这样重复几次,直到你有很高的信心他可以抓住目标了,再叫他把那最后一颗大炮射出去。(就如同所有的比喻一样,请不必太认真去挑剔中间的合理性。)
Apple Store
Collins 用 Steve Jobs 盖 Apple Store 实体店面的故事作为案例。当年的苹果一点也不了解实体零售,所以 Steve Jobs 的第一发子弹是去把 Gap 的执行长 Mickey Drexler 请来当 Apple 的董事,然后开始跟他请教关于开实体店面的种种。Drexler 教 Jobs 说如果你要开实体店,第一步不是计划如何展开 20、40 个分店,而是先去租一个大仓库,然后在里面实验各种店内的设计,不断的重新设计 ,直到「对了」为止 (子弹、子弹、子弹)。
所以 Jobs 与他当年的零售副总 Ron Johnson 真的如法炮制,如此尝试了一年多,直到他们满意了,接下来也只在 LA 与 Virginia 开了两家店 (两颗小炮),等到真的实证了这样的模式可行,才又逐步在美国开设分店,并且渐渐的蔓延到国际。其中,2006 年,Apple 挑战了美国零售业的「中土」,在纽约第五大道中央公园旁开设了造价、租金皆超级高昂的店面 (大炮),事后也证明这一发完全命中,这间 Apple Store 成为第五大道上最赚钱的一家店面。当然,能够成功征服先前吞没多少兵家的第五大道,苹果在这之前累积的子弹与小炮经验,功不可没。
(12 年后的今天,Apple Store 已稳步成长至 400 个点,也成为苹果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
创新与实证
不过说真的,「先子弹,后大炮」这样的观念,在我的文章中其实已经讨论很多很多次了。它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下海前,「海象」是无法预测,也无法得知的。所以你必须要「尝试」,然后在实验的过程中取得珍贵的数据与数据。当然,在完美、火药无限的世界里面,每次尝试都可以用大炮,也就是用长时间刻出来的「完美」产品去证实你假设的市场存在。但事实是,创业者的资金与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你必须要先用子弹、小炮,等到确认了使用者真的存在,再把大绝招搬出来。
根据 Collins 的分析,成功者往往不是「最创新」的那一群,而是「创新的不多不少」的那一群。这个逻辑也很容易解释,因为要当最创新的公司,往往需要尝试前所未有的领域,那通常也是最「贵」,边际成本最高,投资报酬率最低的东西。就算是超级成功的企业,大概也很难有这么多火药给你拿去浪费,更何况创业公司。
相对的,成功者会选边际效益最高,投资报酬率合理的「低度」、「中度」创新,或是拿「先烈」做失败的东西,从中学得教训,然后再发扬光大。这是实际也务实的作法,同时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难以预测的特质。
对创业者来说,创意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想办法在重重的资源限制下,制造出最大的成果。创新更不是做没有人做过的事情,而是透过实证的过程,提供给市场前所未有的真实价值。Collins 的「先子弹,后大炮」,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态度下,产生出来的策略。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