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互联网新闻博客Mashable的消息称,Facebook最近面向印度市场推出了一项防自杀功能。这项功能可以为那些有自杀倾向的用户提供帮助,以防他们将这种倾向变为实际行动。
通过互联网对自杀行为进行干预,并非Facebook首创。不过,在印度这个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推出此项服务确实有着一定的意义。然而,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能够对自杀行为进行干预,但也可能诱导自杀。
那么,在干预自杀方面,互联网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具体是如何起作用的?这种手段又是否能够产生效果呢?
一、互联网可能提升自杀率,但也能够干预自杀行为
自杀是一个灰暗的词汇,它能够引起人们各种可怖的联想。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不少有心理疾病或是脆弱的人都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自杀。我国的自杀率偏高,每年在10万人中,就有23个人选择自杀,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诱导自杀成为了日益严峻的现象。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都出现过网络自杀潮。
近几年来,韩国自杀的民众急剧增加。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韩国的自杀率是世界上最低的。而自从互联网普及之后,韩国的自杀率在5年间从6440人骤增至12047人。
虽然韩国政府未曾做过自杀个案与互联网是否关联的数据调查,但是韩国的社会学家金正晋曾对1998年6月至2006年5月间的1919宗集体自杀事件进行过系统分析。结果表面,其中有1/3的自杀者曾在网络聊天室中与人达成过自杀约定。
无独有偶,日本也出现过类似的自杀潮。据日本警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05年发生过91起自杀事件。其中34人曾在网上达成自杀约定。
我国近年来也频频出现网络自杀事件。典型的例子是2014年11月30日,一位19岁的少年在网络上直播自杀,后虽被警方找到,但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为何社交网络上频频有人直播自杀行为?
其实,真正想要自杀的人,对世界已经绝望,通常情况下,他们极少会暴露自己的行为。而那些在网络上直播自杀的人,往往有着矛盾的心里,对世界有强烈的依恋感。
他们的思想中,既充斥着许多痛苦、焦虑、烦恼的情绪,又渴望被人关注,得到解救。因此,直播自杀的行为实际上相当于一种“求救信号”,如此时能够及时进行干预,就有极大的可能成功阻止自杀行为。因此,网络干预自杀是非常有意义的。
此次Facebook在自杀率极高的印度推出防自杀工具,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印度的自杀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甚至许多演员也因抑郁而自杀。2013年,曾与阿米尔•汗合作出演《未知死亡》的印度女演员吉雅•罕因抑郁症在家中上吊,年仅25岁。宝莱坞女演员Deepika Padukone更是在去年公开自己与抑郁症作斗争的经历。
尽管印度的自杀率居高不下,但是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原因,有关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和自杀的话题都属于禁忌范畴。这可能导致有自杀倾向的人对自己的苦恼羞于启齿,从而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Facebook推出的防自杀工具,可以增强用户之间的交流。此功能合作方之一Live Love Laugh Foundation 基金会的主席Anna Chandy认为:“人们不公开谈论精神疾病和自杀。然而,谈话和沟通是预防抑郁症和自杀的关键。”
这一功能不仅能够让用户与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取得联系,还能够提供最专业的报告,让用户选择与朋友沟通或拨打自杀求助热线获得自救资源。
此外,Facebook还推出了“Help A Friend In Need Guide(帮助朋友指南)”,用以指导网友识别有自杀倾向的用户,并提供了卡纳达语、印地文、泰米尔语等多种语言的版本。
在此之前,谷歌也曾做过干预自杀的尝试。谷歌调整了自家的搜索引擎,当检测到用户有搜索与自杀相关的信息意向时,搜寻页面顶端会显示有美国“全国自杀预防生命热线”电话号码的红色电话图片,阻止用户采取自杀行为。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互联网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可能导致自杀也能够干预自杀。不过,利用互联网工具干预自杀的行为也许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二、互联网可有效防自杀,但可能只起辅助作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的自杀人数多达100万。在过去的45年中,全球自杀率上升了60%。预计到2020年左右,自杀率还会提升一倍。
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是自杀率骤增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许多互联网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采取一些预防自杀的措施。
除了上文提到的Facebook之外,拥有数亿用户的Twitter也采取了一些行动。
2014年10月,Twitter与英国慈善机构Samaritans合作,发布了能够监控用户自杀倾向的网页应用Samaritans Radar。如果用户登陆了Samaritans Radar 并绑定 Twitter帐号,此后发布类似“永别了”的信息,Samaritans Radar就会对用户采取警告措施。
此外,Save.org、Now Matters Now、Lifeline等防自杀机构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开通帐号,为有自杀倾向的用户提供指导与建议,并长期发布健康的专业信息。
在我国,尚无完善的网络防自杀功能,不过也有类似“中国防自杀联盟”的网络群。中国防自杀联盟是一个防自杀论坛,目的在于通过网络劝说有自杀倾向的用户放弃自杀念头,更偏向于公益性质。
尽管通过互联网预防自杀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仍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用户隐私可能受到侵犯。
例如Twitter推出的Samaritans Radar在上线后遭到了大量用户的投诉。他们认为服务中的监控功能有侵犯隐私之嫌。
尽管Twitter 称他们捕捉的数据都是用户公开发表的,但是用户对此并不买账。在用户的指责中,Samaritans Radar上线仅10天,就终止了服务。
第二,互联网未普及的地区无法享受到服务。
尽管互联网的普及率很高,但是在一些地区,仍然没有互联网。在我国,农村自杀人口是城市人口的3倍。这些人同样需要救助,但是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网络干预自杀的服务。
第三,预防自杀不仅仅要依靠网络。
利用网络干预自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是终究只是辅助手段。在我国,虽然还未出现预防自杀功能的线上工具,但是却有线上线下结合成功阻止自杀的案例。
比如在广州曾有一位患有抑郁症的21岁少女在微博上发出了“永别了”的消息,当时数千名网友对其进行劝说,也有网友报警。民警最终根据IP地址找到了少女并成功使其脱离危险。
此外,相关部门也在为防自杀作出努力。韩国互联网安全委员会关闭了566个鼓励自杀的博客、聊天室和论坛网站,我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预防自杀的相关计划等。
由此可见,尽管通过互联网能够有效预防自杀行为,但是终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预防自杀的功能不仅应该设置在网络上,更应该设置在人们的心里。网络防自杀功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于,要适当地走出网络,更多地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这样,许多潜在的自杀风险就可以在日常的交流中被发现,乃至被解决。(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最极客;文/东方亦落】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人心才是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