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天鹏/钛媒编辑】本周二(26日),来自美国硅谷的科技大师史蒂夫·布兰克,是一位历经八次创业的斯坦福教授,身兼创业者和斯坦福创业导师双重身份,他带着他的新书《创业者手册::教你如何构建伟大的企业》来到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和中国的创业者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同临现场的还有另一位重量级嘉宾,即中国的创业导师李开复(曾担任微软中国和谷歌中国总裁,现为创新工场创始人,寻找中国未来的科技明星)。两位在中美都很有影响力的创业导师展开的对话很有意思,也探讨了中美创业者都面临的共同问题。
钛媒体就其中谈到的最重要两点:商业模式,以及怎么与大公司抗衡进行了编辑整理,有趣的是,在面对大公司的竞争问题上,双方意见很一致:创业者需尽量避免与大公司正面交锋。
一、商业模式
布兰克强调,创业公司不应只看重产品,商业模式更重要。当然,商业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听从用户的声音。因此,创业者不要只是坐在办公室里,要走出去,和你的用户交流,根据用户的反应对产品不断做出调整。这主要分三步:
首先,假想一个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锁定目标用户群(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进行);其次,验证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创业者走出办公室,与大量用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从同用户的交流中提取出有效数据,不断验证产品最初的假设对不对;最后,根据不断更新的用户数据,对产品进行调整,做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布兰克说,有许多产品都是在同用户的交流之后,不断调整自己产品定位和方向的。他还举了运动衫租赁网站jerseysquare的例子:网站一开始定位男性体育爱好者,后来发现女性和儿童也有这个需求,后来又加上了专门针对女性和儿童的服务。经过反复同用户的交流之后,对商业模式也进行调整,有了按年订阅的模式,结果很成功。
随后,布兰克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还再次强调,一定要关注用户,关注细节,降低失败率。在他看来,中国目前的创业环境好比80年代出的美国,竞争异常激烈,没有规则。他希望中国不单单COPY美国模式,还是要开创出更多自己的产品,尽管商业模式欠缺。事实上,硅谷模式也探索了50多年,才发展成现在这个规模。
二、如何面对大公司?
有提问者问到:创业者在做热门领域,如果我们创业和大公司有重合,怎么同他们竞争?国内会碰到阿里、百度、腾讯;国外会碰到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
布兰克的答案是:
如果碰到项目重合怎么办?我觉得就不应该重合,如果跟着大头做,你也太没创意了,必死无疑。中国现在和当时美国情况一样,你看像微软这样的巨头,出现失误,还可以挽回,而创业者出现错误的成本很高。不过,话又说回来,创业者出现错误以后,调整速度快。
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看一下那些是大公司没有做到的方向。我还是觉得重复别人的工作,不算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我们还是应该多找找大公司没看到的领域。
李开复的回答也很直接:
如果你去做大公司做的东西,也太没想象力了。避免和大公司重合,要尽量找大公司找不到的方向,不至于他们转过身来一脚就能把你踩死的。
创新工场当时投资安卓,就是因为大公司聚集的目光不多。你提前做了做,之后如果看到大公司进入,可以再跟他们合作。况且, 大公司对产品的热爱、专注、执著,不见得比你好。
我还是要说避开百度、腾讯都在做的热点领域,如果你做的话真的是太落后了;我们要真的好好反思自己如何去创业,对未来的趋势要看的开。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以下是摘录的更多李开复与布兰克,关于创业者和创业选择的对话:
1、创业者需要什么素质?
布兰克:好奇心、文化氛围,创业更像艺术家。
李开复:第一个是对产品的激情,就是特别想做好你想做的事情;第二个是学习能力更为重要,我们看到好多从创业者在探寻未知的领域;第三个,在中国创业可能需要一些独特的素质——执行力。
你作为一个创始人,更多事情是要亲力亲为的;而不只是指明方向,然后给你手下的人派活,做这样一个大老板。创始人要特别重视技术,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比在硅谷更加残酷一点,创业环境更加恶劣一点,然后速度更快一点,能作出非常快的反应和执行。
2、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创业?或者缺乏什么样的素质不适合创业?
布兰克: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工程师,你不能承受不可预知的风险,而且对市场不够灵敏,就不适合创业。或者说,你即使数据收集不充分,对市场把握不准,结果出差错了,这时候也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才可以继续做下去。
李开复:以下这四种人不适合创业——只顾赚钱的;忽悠投资人钱的;只在乎技术,不看重市场和用户;毫无准备的创业者。
我们看到一些我们没有投资的公司,他们就只顾赚钱,只想着赚钱,这样的我们不会投资; 第二种是忽悠投资人钱财,把投资人当成赚钱工具,这个忽悠别人一次两次可以,不可能长期忽悠下去;第三就是只在乎技术,技术很好,当时,不在乎用户、市场,不考虑盈利手段;
第四就是毫无准备的人。许多创业者可能把李彦宏看成偶像,空想我一定也能成功。当然不是说说不能创业,就是你必须要学习经验,或者找其他人和你搭伙一起创业。就是没有经验可以学,懂技术不懂别的,可以找懂这些方面的人。
3、有了创业的素质,那么我们接下来怎么选择团队呢,有什么标准吗?
布兰克:与团队在一起。创业过程中团队有时比家庭更重要,创业者需花很长时间,与团队成员待在一起。出现困难时,要患难与共;要学会应对危机的压力,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分析。
作为一个创始团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共同面对问题;需要保持好多技能,当这个初创企业遇到困难,我们不希望在坏的情况下,有成员离席,我们希望无论好坏 ,成员都要在一起挺过去。
李开复:创业很艰辛,团队整体的技能要互补、信任和多沟通。
中国和国外有点不同,就是每个团队都有一个明确的CEO,就是有一个拍板人,这一点很重要。同时,每一个创业者中途遇到的问题,都是每一个投资者提前担心的问题,就是团队彼此要信任、要交心,遇到问题要一起解决;同时,利益分配问题要讲清楚,不要等事情做起来后再说,利益的问题还是需要明确分配的,不要到最后闹的不开心。
4 、开复,您在创新工场怎么选择团队?
李开复:团队里需要不同的人,按部就班按需要一点点建成,技术、财务、销售、市场、人事、财务,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部门,随时补充。我们好多初创企业一般都是两三个人,随后都是由我们来补充完善。
我们不建议,事实上也不必要一下子太早把所有部门的人都集结起来,很少说一下子就帮他们找全。
5、如果找错合伙人怎么办?
布兰克:这是个难解决的问题。
初创企业,钱和经验有限,有时候CEO有了决定但又犹豫不付诸实践。这个时候,投资人也希望尽快解决,也很担心。如果解决不了,投资人可能就不让你当这个CEO了。所以说,更快解决问题很重要。
李开复:创业期间时间有限。不要把时间消耗在争吵上,或者说这个创始人去找投资人了,那个创始人又去找董事会了,这些消耗是非常负面的。同时,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在看,会降低士气。遇到问题,我们还是要提前沟通好,趁早把问题解决。
如果几位创始人实在意见不合,那么可以决定谁离开,这个对整个团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6 、创业方向的选择问题。有人认为选热门领域竞争激烈;选不热门的、竞争不激烈,但前景又不太好。这个创业者应该怎么选择?
布兰克:市场一般情况只允许两家公司。第一家公司提前找到方向,第二家还可以勉强跟进,但如果再出现第三家的话,就要自己开拓新市场了。
事实上,可以把市场分成三个。一个是巨头聚集的市场,他们很有可能一下子就摧垮你,所以你需要找蓝海市场。
第二个是创造一个新市场,就是随着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全新市场,但你需要和投资人商量,有的投资人愿意投资旧市场;有的愿意花钱投资培育新市场,新兴市场未被验证过,可能存在很大风险。
第三个就是中国这样一个特别的市场,会出现克隆国外市场的情形。比如已经在美国发展成熟,但是在中国还是空白。但需要谨慎,要看是不是适合本地文化和习惯,从美国拿到中国来是不是成功的机会在减少。
李开复:我们非常重视看重趋势,如果你照着这个趋势去走,即使你没走对,还是可以作出调整的。
有时候困难点,但即使这个失败了,还可以再重新投入另一个方向,机会还是有的。比如创新工场早期投资的“点心”,当时选择做安卓系统是对的,就是要做成一个平台,当时其实好多大头没把目光聚焦到这块。
后来做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系统并不好做,就又改做安卓应用软件。因为整个团队对安卓系统很了解,做应用软件也有优势。如果当时做塞班系统的话,现在就很难转型。
所以说,最为关键的是,你能不能根据专家、业内情况、国内和国外市场情形,来预测你要做的这个方向,或者用PC的发展来反推手机的发展。
因此,创业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只要趋势对,就有机会;②不知强调钱,强调自己兴趣点,这样成功概率高;③注意细节的人成功率高。
我们在投资某个项目时,就很注重细节,如果你要做某个领域,我们会打破沙锅,看你对每个产品和领域或者市场是不是精通;如果你不深入了解,作为投资者就会很担心。
7 、如何更好地与客户沟通。作为创始人可能有其他事情还要做,有必要亲自去和客户沟通吗?
布兰克:做市场调查,前半年还是要自己亲力亲为,如果你雇佣一个人,他可能没有你上心。
你亲自去,反复听客户建议,问客户需要什么,不要二手消息。实际可以为自己省钱、省时间。
李开复:我觉得非常重要,像我做项目,多和投资者、开发者沟通。
每次投资人参加会议,我都会和投资人沟通,汇报创业项目的进度。
多和开发者沟通。更喜欢创业者沟通,一对一的沟通,同时也是对各个领域的学习;其实,我对每一个领域也不是全都了解,创业者他们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更了解。这样,把握开发者的进度,希望他们更快赚到钱,对我们投资者也是好事,我们也可以尽快赚到钱。
8、创业者在做热门领域,如果我们创业和大公司有重合,怎么同他们竞争?国内会碰到阿里、百度、腾讯;国外会碰到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
布兰克:如果碰到项目重合怎么办?我觉得就不应该重合,如果跟着大头做,你也太没创意了,必死无疑。
中国现在和当时美国情况一样,你看像微软这样的巨头,出现失误,还可以挽回,而创业者出现错误的成本很高。不过,话又说回来,创业者出现错误以后,调整速度快。
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看一下那些是大公司没有做到的方向。我还是觉得重复别人的工作,不算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我们还是应该多找找大公司没看到的领域。
李开复:如果你去做大公司做的东西,也太没想象力了。
避免和大公司重合,要尽量找大公司找不到的方向,不至于他们转过身来一脚就能把你踩死的。
创新工场当时投资安卓,就是因为大公司聚集的目光不多。你提前做了做,之后如果看到大公司进入,可以再跟他们合作。况且, 大公司对产品的热爱、专注、执著,不见得比你好。
我还是要说避开百度、腾讯都在做的热点领域,如果你做的话真的是太落后了;我们要真的好好反思自己如何去创业,对未来的趋势要看的开。
9、如果团队做起来很快,逐渐成为大公司,大公司病可能也会随之而来。那么,我们如何保持创业时期的灵敏度?
布兰克:公司有一般都经历3个阶段。在探索的初级阶段,就是不断的尝试。一旦盈利,就要立即停止之前乱糟糟的情况。像美国会有不同的人来管理公司不同的阶段。未来如何管理更多的人,这些都是创始人提前要学会的技能。
李开复:理论上来看,创业者和守业者不一样。事实上,像美国很多创业者都是多次创业者。他们在做好一个企业后就会交给守业者,选择离开去创造下一个项目。
虽然他们启动时做了很多贡献,但做大了就立马离开,这不是还说他们做腻了,他们希望永远保持的是这种奋进不止的创业精神。
反过来看,可能中国这种情况出现的少,大部分投资人投资了这个创业者,在创业项目成功之后,不会另找守业者,就认定了也是个守业者。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跟企业同患难,培养出来很多有名的、优秀的管理者,像李彦宏、马化腾。
当然,我也是希望创业者和守业者同一个人。
布兰克:国外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少。比如创建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在被自己公司解雇之后,又经过16年的努力重新回到自己公司担当掌门人。
10、我们来谈谈运气对创业者意味着什么,或者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看待运气?事实上,我们知道许多创业者开始没想到会做到那么好,比如Facebook,腾讯。腾讯做到半路还差点被卖掉,这跟运气有关系吗?
布兰克:我觉得伟大的创业者们愿意从事别人不做的事情,在合适地点做合适事情,但很多机会靠自己争取。
比如别人不加班,但是伟大的创业者自己加班;下雨天天气不好,别人不去见客户,但是伟大的创业者自己去见客户。当然,也不应该只是努力工作,要更聪明地工作。
李开复:我们不会太多地关注运气。我们应该掌握我们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运气是很难掌控的。
11、创新和创业紧密相连, 如何持续不断地保持创新?
布兰克:美国可能喜欢强调个人,喜欢冒险。尽管美国重视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成功,但不只这样,还需要执行。
李开复:我比较担心,每个人对创新的理解不同。我认为的创新有3种:突破式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迭代化和整合式创新。
我们看到更多是迭代和整合式创新。我们对创新的看法要更宽泛,不只是想着颠覆式才是创新。 比如,微信好多美国人看来都说很创新,其实微信里包括很多元素,有些独创,有些就是之前就有的、大家都知道的技术。
所以说,不一定每个创新就要颠覆,事实上大部分产品还是迭代化的。
12、开复怎么看,移动互联赚钱的难度可能比PC难吗?盈利可能起码要难7、8倍。
李开复:现在移动互联网变现的挑战只是短时的。就好比PC刚开始的时候,也在找商业模式。但手机比PC发展速度更快,要快4倍。
我觉得,虽然目前不知道这个钱怎么来赚,但我们看到好多聪明人都进入这个移动互联网了,我们看到两批聪明人,要么是互联网巨头,要么是移动互联网创始人,这个盈利模式总会找到的。 过去,98、99年你问李彦宏他们做什么,他们会说就是做互联网;但随之发展,互联网逐渐细分,他们走的路就都不一样了。
其实,创新者要寻找更加窄化的细分,比如移动互联网有O2O,又可以分出衣食住行等。移动互联这个方向太广,一定要细分,想清楚这个方向为什么是大公司做不了的。
13、布兰克,如何看待创业者失败这件事?
布兰克:事实上,那意味着有种病毒没有完全杀死你,反而让你变得更强壮。
我本身也经历过创业失败,曾经有一项3500万美元的项目赔钱了,最终砸在我手里。当时我给我母亲打电话说,“我丢了3500万美元”。当时,我母亲回复我说,“孩子,我们办法再移民了。”(我出生地在英国,随后移民到澳洲,又移民到美国。)
不过,后来投资者又继续投资,给了我1200万美元,这个故事说明创业失败并不意味着耻辱,如果创业者失败一次两次,从中获得经验,变得更加聪明,将来就能使投资产生回报。
失败的创业者,英语对失败还有另一层解释,那就是有经验的创业者。就好比足球游戏,是允许是多次射门,直到射进去为止。我们承认创业有风险,在美国也是有90%的失败率的,但是还有剩下的10%是成功者。我们需要更宽容的文化来对待失败者。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