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前后,红杉、经纬等一批美国老牌基金开始进入中国,纪源资本(GGV Captial)也于2005年在上海设立办公室,成为这股潮流中的一员。
对于2000年才在美国成立的基金来说,彼时的GGV还是个年轻的创业机构,但是在李宏玮等管理合伙人的带领下,GGV的中国团队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前沿科技,电商等领域开拓出了自己的版图。目前在GGV的成绩单上,有阿里巴巴、优酷土豆、滴滴出行、YY、亿航无人机、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等项目。
在明星项目的投资当中,李宏玮表示,GGV从来不怕竞争,想投的项目没有投不到,只有什么时候进的选择。
今年6月底,由李宏玮操刀,GGV又进入了硅谷明星自动驾驶团队Drive.ai投资方阵容,这也是GGV第一次在热门的无人驾驶领域进行投入,在之前,李宏玮也操盘了亿航无人机、扩博智能无人机等技术项目。
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工程学系的李宏玮,是风投圈中为数不多具备技术背景的女性投资人。在李宏玮看来,GGV作为一家早已在前沿技术领域进行布局的投资机构,团队中的投资人都应该具备技术背景,要能看得懂项目。
Drive.ai开启了GGV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第一站之后,李宏玮表示,GGV还将关注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无人驾驶技术团队,以及配套设施企业,如激光雷达、充电桩。甚至会深入制造业上游,投资新造车企业,她认为中国有希望出现下一个特斯拉。
在李宏玮看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就像安卓,它真正应用到具体的产品中,还需要米UI这样的连接者,而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探索的自动驾驶创业团队,就是这个连接者。
而针对因为自动驾驶投入而官司缠身的Uber,李宏玮也认为,滴滴应该像Uber那样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布局,因为它要预防到有可能明天各种事情的发生。
以下是钛媒体和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的独家对话,略经编辑:
钛媒体: 你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无人驾驶?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项目?
李宏玮:大概两年前,我从Cruise开始关注无人驾驶,就是通用10亿美元收购的那家公司,当时在这个板块创业的可能美国公司会多一些,近一年来中国公司也陆陆续续跟上。
像国内的图森未来,硅谷的Pony.ai这些中国的、美国的项目我都见过,这个市场会承载很多家的创业企业跟机会,而且我觉得短期内各家的战场会不一样,比如说图森在做物流,Pony.ai是百度出来的团队,他们更多想回国。
所以,你是面向中国市场还是美国市场,跟哪个厂商去合作,我觉得他们都会有自己的选项,这就是他们各个团队的特点,我们也不会排除在特定的场景里面会投哪家。
钛媒体:您看过Cruise,现在又投资了在商用领域的Drive.ai,一个是乘用车,一个是商用领域,这两个领域您怎么去划分和评选?
李宏玮:我觉得从技术的原理来说都是类似的,只是路径不一样。无人驾驶场景里面,最难的城市无人驾驶,而从专用领域来看,物流也好,货运也好,都更接近市场,因为它的场景是可以标准化的,所以在这个场景里面再优化技术难点,会是一个渐进式过程,我觉得短期能够起来。
而且在无人驾驶商用领域也有很多划分,包括低速无人驾驶,在园区的交通工具或者城市里的小型巴士,然后是固定路线的无人驾驶,或者路面上扫街的无人驾驶车,包括货车,运输干线,这些都是工具车,都是商用的路径。
我觉得每一个方面的技术,一个创业企业全部要覆盖都挺难的,因为它不只是技术难点的问题,也是场景化的问题。
如果你要做干线物流,你光要有相应的硬件方案,还要跟货运去做匹配,做路线规划。垂直化的场景里面,每一个经济模型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国内货车在高速干线上做无人驾驶的物流,无人驾驶技术只需要一个驾驶员,但是你要算清楚这个经济模型,包括硬件组装改装,加上软件算法,从两个人到一个人,这整体成本是不是过的去。
所以我觉得一定是一个场景化能成就公司,团队后续怎么商业化是我关注的重点。
钛媒体:自动驾驶领域会是您接下来一个重点投资和关注的领域吗?
李宏玮:自动驾驶领域是我们智能出行的一个板块,在整个板块里面除了看软件的企业,我们对传感器的创业企业比如激光雷达也有关注,有跟进一些企业,有一些企业还在以色列,在美国和中国也有一堆。
另外,我们也关注车内语音的交互,车内场景和一般的固定场景是不一样的,因为车如果在动的时候,语音沟通对延迟的一个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这个板块是基于智能出行这个大的生态链。
在中国我们也会关注很多跟滴滴相关的基础设施,比如电动车的充电桩,这些都是配套的服务。
而且,无人驾驶汽车它其实就是一个四轮的机器人在走,所以你把无人驾驶的技术模块拆解开的话,车里面的定位技术,定位之后怎么去管理路线,这些都是机器人的几个核心技术模块。
所以我们除了自动驾驶车,对机器人板块也很看好,它们会用在工厂、酒店餐饮等行业,这些机器人的落地也是可以借鉴的。
钛媒体:GGV作为一个体量比较大的美国老牌基金,会不会去考虑往上游的制造业去投资?
李宏玮:会,我们觉得中国整车有希望,做出下一个特斯拉是有希望的,中国政府也在扶持自己国产品牌。
整个基础设施来看,去年中国有大概100万辆新能源车,预计2020年能够达到500万,从100万和500万,我觉得这奠定了大量的资源。去年中国市场的汽车总销量为2800万台,就是500万作为它的增量,每年的新增量只占到10%的点,所以市场的成长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我觉得中国的整车有希望,所以中国我们会考虑的。
钛媒体:您现在重点关注的造车团队有哪些?看重它们的哪个部分?
李宏玮:我觉得中国现在做整车的top line,是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这些我们都在聊,也在跟踪。
我觉得我们比较在意的是定位,它第一辆车出来的时候定位哪个人群?此外,还有车的性能,价位,后续它的供应链,因为毕竟整车不是做一个APP,它对资金的要求还是比较大,还需要政府当地的支持,需要有厂房,后续车的售后的服务点。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多方面去考虑的,我们在这个尽调的时候都会去考虑这些事儿。
钛媒体:最近百度的阿波罗计划声势挺大的,业内有一种说法是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可能会受到一些压力,您对这个是怎么看的?
李宏玮:百度能够开放对整个产业不是一个坏事,但是我觉得这个产业链如果要成的话,除了需要汽车厂商直接跟百度合作,还需要很多创业型企业在中间能够起到整合和商业化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把Android当做是一个开放的OS平台,和中国N多的做硬件的手机厂商放在一块,其实它们两个坐在一块,没有办法做出一个新的适合中国的手机,这中间会需要什么?需要像比如说一个小米的米UI,去适配底层的一个支持。这个UI更重要的是场景化的,它是有适合中国用户需要的内容,需要很多整合的能力在里面。
所以同样,我觉得无人驾驶汽车这个板块是一样的,就算百度有开放的平台,对车厂是没有什么用的,它不能一下子在中间做出一个方案,能够解决刚才我们所说的商用,比如说货运也好,配送也好,它做不到,我觉得它需要中间场景化的人。而这个场景化的人不会是百度,场景化的人也不会是汽车厂商,一定是中间商生态链的人来做这个事儿。
中间商生态量包括Drive.ai这样的公司,也有滴滴这样的公司,它可以拥有车和车队,也有技术基因,它是可以做整合的。
钛媒体:滴滴现在布局智能驾驶这一块,您觉得像滴滴这样的平台公司应该去联合自动驾驶系统方案商,还是说自己去做自动驾驶的研发呢?
李宏玮:我觉得它们会去考虑不一样的各种方案,因为它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
我打一个比方,如果说全部汽车厂商的整车都有自动驾驶的能力,滴滴不需要做这一块,它可以从很多车厂去买车,这个车就是它的车队,它会去运营这个服务。
可是当中有一个风险,就是说车厂不甘愿只做车厂,它说如果我的车都能够做无人驾驶,干嘛我不自己也来做这个业务。如果是这样的话,有可能滴滴如果今天没有这个能力,它明天会被车厂去颠覆。所以我觉得滴滴的考虑一定是能够要预防这种情况。
所以,它必须跟Uber一样,自己要把握这个技术。任何一个CEO坐在这里在看的时候,他一定要能够预防到有可能明天各种事情的发生。
钛媒体:在Drive.ai的投资当中感觉到竞争大吗,有没有达到投资预期?
李宏玮:我觉得还是按我们的想法来做的,因为这是一个早期的卡位,我们觉得我们需要布局,也应该全面的布局,所以我觉得还好。
GGV从来不怕竞争。在于我们选择什么时候进,进多少,什么时候我们应该all in,什么时候我们应该放一部分,再观察一下,这些都是选项。
钛媒体:出行领域的项目都比较热门,你觉得在投资的过程中GGV有哪些优势?
李宏玮:我觉得我们的优势是可能有比较长期的一个预期,很早的时候就组了一个团队在看每一个板块,比较系统的去分析这个板块。
我们关注前沿科技就三个板块,一个是智能出行,也包括无人机,第二个板块机器人,包括消费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第三板块是所谓的AI+ ,AI+这个技术我们看的怎么具体化到不一样的场景,包括金融,医疗,客服。
在这些板块我们GGV比较早就投资,而且这个团队都有技术背景,我们的要求就是看前沿科技,你最好能够理解前沿科技。(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李勤)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一個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要有多蠢,才會投億航這種載人無人機?
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