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起了异心,华晨的“宝马依赖症”也该醒醒了

对于学“大师”宝马学到有依赖症的华晨来说,是时候考虑下一步方向,尽快自立自强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华晨集团追梦中华V7之夜” 在北京举办,华晨全新M8X模块化平台的首款车型——华晨中华V7,首次亮相。

华晨方面的资料显示,中华V7经五年打磨,投资36亿元,由宝马参与研发,“是见证华晨中华与德国宝马十五年携手共进、融汇双方合作精髓的集大成之作。”

既然融汇了双方的“精髓”,自然少不了宝马的影子。

除了采用宝马授权生产的发动机,在活动现场,不少人调侃,V7的造型“越来越宝马”。去年V7谍照流露出时,有媒体直接称它是“10万元的宝马X3”。

华晨相当推崇这种借鉴模式,用集团管理层的说法——学习。

在多个场合谈论自主品牌发展路径,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都表示,自主品牌企业一定要向外国学习,要想快速增长必须向人家学习,这是一种基本做法。

在祁玉民看来,自主品牌患了两种病。一种是“心脏病”,另一种是“精神病”。解药就是靠动力总成来解决“心脏病”,用智能化来解决“精神病”,这种医治手段,就是要向大师学习。

显然,对华晨来说,大师就是宝马。

“向大师学习”

与国内诸多自主品牌类似,华晨最初选择的道路,也是想通过合资学习技术,再反哺自主。

那是1999年,宝马带着当时领先全球的技术来到中国,寻找中国合作伙伴。时任华晨汽车董事长仰融了解到相关消息后,主动与宝马接洽,促成宝马团队考察华晨的沈阳工厂。

当时华晨引进的中华轿车生产工艺几乎与宝马在慕尼黑的设备相差无几,宝马对此非常惊喜。随后的2003年,宝马与华晨组建合资公司,拉开双方深度合作的序幕。

在华晨宝马成立之初,华晨已经拥有与丰田、保时捷等国际汽车巨头合作的丰富经验,拥有148项专利技术,堪称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

客观来看,从2003年成立至今这15年中,华晨宝马不仅为华晨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带来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研发技术、生产工艺,有效助力了华晨中华自主品牌的勃发。

祁玉民于2005年末担任集团董事长,彼时华晨正从巅峰跌入低谷,不仅要扭转局面,还萌生做高端豪华车的想法。祁玉民认为,光靠一己之力不太现实,必须“向大师学习,与巨人同行”。

这成为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发展自主品牌的正确路径”。

2015年9月,在某自主品牌盛典上,祁玉民说:“我认为外国的企业欢迎也好,不欢迎也好,既然来了,就别放过他们。从他们手里拿东西学技术,中国自主品牌要想快马加鞭,还得在合资合作中向老师学习,与巨人同行。”

在最近一次活动上,提到宝马,祁玉民表示,15年来,这位大师不仅帮助华晨如何造车,还教会了华晨如何搞开发。

“从华颂7到中华V7,都有宝马的影子。如果说前者是试水的话,后者则是深度介入。从研发和对标来看,V7就是中国的宝马。”祁玉民说。

“大师”成救命稻草

在外资品牌群狼环伺的竞争中,以长安、长城、吉利等为代表的自主汽车品牌已经杀出一条血路,从实现年销量超百万辆规模到品牌口碑构筑,正在摆脱低质低价的形象,也获得了相对可观的收入。

相比而言,华晨“向大师学习之路”走得有些“瘸腿”。

旗下三个自主品牌中,金杯和华颂两个品牌2016年总销量仅为1.86万辆;中华品牌整体销量同比下滑超过50%;2017年,自主板块全年销售13.09万辆,同比下降27.6%。

相反,合资品牌华晨宝马2017年盈利104.75亿元,同比增长31%。2017年全年销量达38.65万辆,同比增长24.7%。

可以说,华晨宝马就是华晨的“救命稻草”。

因此,面对自主困境,祁玉民认为,向宝马这位“大师”学习仍旧是出路。定位中型SUV、“融汇宝马精髓”的V7,也有了特殊的意义。

“打造最好的自主品牌汽车,是华晨夙愿,如今中华V7亮相,多年夙愿终于如愿以偿。”祁玉民这样表示。

不过,从V7的直接竞争对手——传祺GS7、哈弗H7不甚理想的销售情况来看,品牌口碑存在差距的华晨要凭一款V7就翻身,着实不易。

祁玉民似乎也看到这一点,他说,“我们花了五年时间,投了36亿,挖了一个大水塘不可能只养V7一条鱼,还会有其它鱼。”

祁玉民提到的“大水塘”,即M8X模块平台,它被认为是华晨决胜未来的核心技术所在。

这个全新的平台参照了德国工业4.0标准,汲取宝马面向未来的ACES造车战略理念,引入宝马开发流程,所匹配的智能化工厂也得到了宝马的全面支持。

这些官方描述无一不透露出一个信号,华晨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宝马基因。

只不过,在互联网应用和人工智能研究方面,中国产业界整体并没有大幅度落后国际巨头,甚至某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其他自主品牌纷纷自强赶路,华晨是否还要继续“与巨人同行”,紧跟在“大师”身后?

“稻草”还能抓多久

即便华晨有心当学徒,这种状况可能也持续不了太久。

首先是“大师”起了异心。

在智能化和新能源浪潮下,车企“抱团取暖”已成新风尚。今年2月,宝马集团也与长城汽车签署“合作意向书”,共同筹建生产MINI电动汽车的合资企业。

这桩联姻让依靠宝马“维持生计”的华晨提心吊胆。不过宝马在公告中算是给足了华晨面子,称还将与华晨继续合作,它的本土化发展也仍倚重于华晨宝马。

不过站在宝马的角度看,在与华晨合作期间,从造型设计到制造工艺到发动机再到品牌背书,给予了极大支持,但华晨依然是“扶不起的阿斗”。

尤其在新能源领域,二者成立的之诺品牌失败,也让宝马对华晨颇为失望。利益在前,重新选择一个更靠谱的合作伙伴,并不难理解。

其次,另外一个重大消息,更让华晨向大师学习之路充满变数。

4月17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通过5年过渡期,全部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汽车行业政策全面开放,将迎来一个更加充分竞争的市场。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市场完全放开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还能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不断涌入,倒逼企业创新。

对于学大师学到有依赖症的华晨来说,这无疑亮了一个警灯,是时候考虑下一步方向,尽快自立自强。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慧,原题:《华晨的“宝马依赖症”》】

本文系作者 财经国家周刊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