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消金界
一则先“先上船后买票”的戏码,似乎正在A股上演。
5月8日晚间,拉卡拉发布公告,披露了对深交所年报问询函的回复。
此前,深交所要求拉卡拉披露交易规模增长业绩却同比下滑、回购小贷公司的原因、是否存在套利行为等情况。
监管询问,主要围绕其上市后是否经营金融信贷业务,与招股书是否相符;而拉卡拉的解释则围绕公司战略展开,并表示上市后业务转型成效显著。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2019年4月说起。
当时,拉卡拉以公告形式,透露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收购关联公司广州众赢维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众赢”)100%股权;收购关联公司深圳众赢维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众赢”)100%股权。
要知道,此前为了剥离风险,符合当时的上市政策,拉卡拉曾于2016年四季度将广州众赢、深圳众赢及其他总计10家金融增值业务公司,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然后以“第三方支付第一股”名义完成上市。
如今主动全资回购这些公司,监管哪能不盯上?
不仅如此,新道财经还发现,拉卡拉于2020年1月,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拉卡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这种联合放贷/助贷+融担的业务布局,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放贷平台配置并无二致。加超链接
而从其刚刚披露的回复函可以看到,拉卡拉从未放弃过放贷业务。
上市后,先是为信贷业务导流,后又回购放贷主体。对于放贷这块肥肉,它是一直看在眼里。
如果“以退为进”是拉卡拉当初上市的战术,那么资本市场会接受这套玩法吗?
受到利润驱动?
2016年,为了顺利完成上市,拉卡拉将广州众赢、深圳众赢及其他总计 10 家金融增值业务公司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
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当拉卡拉2016年四季度剥离广州众赢和深圳众赢时,两者的业绩还远远不是如今的状态。
四年间,中国消费金融业务爆发。广州众赢净利润从-0.17亿元增长至0.97亿元;深圳众赢净利润更是从0.23亿元增长至1.79亿元。
这和拉卡拉主营的收单业务,接连遭遇市场竞争加剧、监管加强、毛利率走低明显不同。
尽管拉卡拉曾努力挽回支付业务上劣势。
比如逐渐放弃曾经为王的C端支付市场,转而选择进军B端支付市场。截至2018年底,拉卡拉的B端业务收入占比高达89%,但B端支付市场在经济承压下,出现了下滑态势。
而其开拓放贷、金融科技业务,在原有积累用户、商户与合作伙伴的情况下,省去获客与营销成本,净利润会较高。
拉卡拉2019年年报显示,支付业务毛利率为44.37%;相比之下,向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输出,为其提供智能风控和反欺诈技术的深圳众赢,净利润率甚至高达60.9%。
换句话说,信贷业务极其周边产业链,赚钱能力远远超过支付业务,这恐怕也是拉卡拉回购上述两家公司的最主要原因。
暗中加码金融布局
尽管拉卡拉在5月8日对监管回复中,明确表示“此前剥离的是金融增值业务,目前在做的是金融科技业务。”
但从拉卡拉在回复函中可以看到,目前所谓的“金融科技”业务,大部分是小额贷款业务引流推广服务。
2019年,拉卡拉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合计9353万元,其中贷款引流服务6392万元。主要合作方为广州拉卡拉小贷、重庆蚂蚁小贷等小额贷款公司。
2019年,拉卡拉还为小赢理财与嘉银金科合作方引流业务,收入共计53.87万元,占贷款引流服务收入总额的0.84%。
算下来,拉卡拉信贷引流的技术服务,占其金融科技业务总收入的近6成。
事实上,单纯依靠输出金融科技业务,想要持续盈利比较困难。蚂蚁金服就是其中的典型。
此前而据路透社报道,蚂蚁金服在监管引导下,公开宣布转型金融科技公司,要在五年内,技术服务收入占比达65%,而在2017年,这个数据大概只有34%。这些技术服务主要是为银行和其他机构提供在线风险管理和欺诈预防等服务。
而到目前为止,蚂蚁金服的“现金奶牛”依然还是借呗与花呗这样的信贷产品。
对于拉卡拉也是如此。
回购标的之一的广州众赢主要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州拉卡拉小贷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易分期”、“商户贷”、“小微抵押贷款”等。其2019年收入高达8.19亿元,远超2019 年度拉卡拉金融科技服务总收入的9353万元。
名义上做金融科技,实质上主营的还是放贷业务,监管如果不拉一把的话,拉卡拉似乎正滑向另一个“蚂蚁金服”,成为互联网混业经营金融的又一典型。
这样的布局其实已经展开。
2020年1月,拉卡拉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拉卡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码金融布局。
而在2019年,拉卡拉还收购了北京大树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并于当年12月30日办理完成工商变更。大树保险经纪目前主要开展车险、财产保险及人寿保险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拉卡拉在上市前,也曾是大树保险的全资股东,并在上市时将其剥离。
或许一开始,拉卡拉就有着与蚂蚁金服一样的互联网金融多元业务经营思路,而其当时的上市计划,又不容许像蚂蚁金服那样“开枝散叶”,这也能从第一次上市未果看出端倪。
难以避免的转型
从另一个角度看,拉卡拉转型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新道财经了解到,拉卡拉主业支付业务毛利率不仅连年下滑,同时支付业务展业时,对三方渠道商过度依赖。这使得其在与三方渠道的商业博弈中,逐渐丧失话语权。
资料显示,2016年拉卡拉支付给第三方拓展机构的服务金额,仅占其收单业务的总收入44.8%;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66.99%。
市场经济下,自主选择经营策略本无可厚非,从正面来看,拉卡拉的一系列动作有些类似蚂蚁金服,在估值上确实有着想象空间。但其“假离婚买房”似的上市,让监管情何以堪。
更让当年有其他类似业务,想要冲击上A股的同伴们,做何感想。
而其未来主打之一的金融科技业务,前景并如想象中美好。其回购标的之一的深圳众赢,在2018 年度和2019 年度,来自关联方的收入分别高达85.80%和 62.17%。
另一个正在进行回购中的信贷业务,正遭遇着全民负债的增长瓶颈。而且放贷业务带来的投诉较多,对商誉会带来潜在伤害;另外,拉卡拉尽管目前用户多,但在监管数据整治过程中,相关业务数据整合与过渡的营销成本,恐怕会越来越高。
当然,说到底,最大的还是政策风险。当年上市对类金融业务公司持有审慎态度,如今在数据积累,风险暴露后,监管会不会认可互联网金融多元业务模式,恐怕是问题的关键。
在全牌照时代,混业经营成为金融业的发展方向。2019年11月,监管也放出风声,将加快推进《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蚂蚁金服也曾传出将登陆A股。
拉卡拉上市前后的一系列操作尽管让人大跌眼镜,但就整体趋势而言,还是让行业充满期待。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