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英特尔,巨头滑落,大厦将倾

继微软衰弱后,因若干重大战略失误,英特尔作为移动领域新人,也将进入长长“隧道期”,Wintel联盟,何日君再来?

继微软衰弱后,因若干重大战略失误,英特尔也将进入长长“隧道期”,Wintel联盟,何日君再来?面临微软的“背叛”,苹果的嫌恶,ARM的追赶,各种后路的被截,作为一个移动领域的新人,留给英特尔的时间,不多了。钛媒体研究员详文解读英特尔之困。

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正在做技术展示,而身后的灯泡对英特尔的今天也有所预示

黎稚平/钛媒编辑】根据高通的预测,2016年智能手机总销量将达到50亿部。如果英特尔不能在3年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的话,恐怕将难有机会,所以他开始全面在移动互联网发力。曾经在英特尔后苦苦追随的ARM,通过颠覆英特尔商业模式,已在移动领域直逼英特尔 。接下来,将是英特尔漫长的隧道期。

        11月21日,首届英特尔移动互联技术峰会在深圳召开。由于英特尔CEO欧德宁宣布提前退休,原定要在深圳发表主题演讲的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不得不留在北京,与员工和客户就此问题进行沟通。

移动互联网崛起,PC式微,其速度更迭之快难以想象。此前,钛媒体曾撰文指出,微软正不再被未来所需要了;正在准备英特尔稿件的时候,欧德宁就宣布提前退休。这似乎为WinTel时代做了一个注解:微软依靠垄断销售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英特尔的未来发展也将进入长长的“隧道期”。

英特尔能走出困境吗?如同微软一样,英特尔也还有来自PC的业绩支撑,盈利中衰退,然后投入已有资源、弥补移动短板。但是,也和微软一样,时过境迁,英特尔胜出的机会也非常渺茫。走出隧道,还是在隧道中迷失?

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有——就像1997年《Wired》做苹果的封面文章一样——“祈祷”。祈祷,Wintel也像97年乔布斯荣归后的苹果一样,再写历史。

 

 

英特尔与苹果的分道扬镳

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把自己的思维推向极致,然后再自我挑战。它只是将产品性能优化一点,刚刚好超越竞争对手,压制住竞争对手即可。这一做法在市场被颠覆之前一直是有效的。

 

先说个事后马后炮的事,苹果在决定生产iPad的时候,前高级副总裁托尼·法德尔以辞职相威胁,拒绝采用英特尔芯片,这几乎成了日后英特尔痛失移动市场的关键转折。

在PC市场,英特尔所向披靡。

苹果采用自主设计的ARM架构芯片,ARM无缘分得PC市场的一杯羹,但一直是其他领域的隐形巨头。2010年全球有61亿颗芯片采用ARM架构(ARM inside)。从手机到洗衣机,汽车到电视,只要使用到处理器,平均每四颗处理器,就有一颗拥有ARM血统。

有趣的是,苹果曾是ARM的大股东,后来逐渐抛售股票退出ARM,一年前传苹果欲收购ARM被拒时,其报价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当然这是后话。

英特尔CEO欧德宁在任的最大成就,应该算赢得苹果订单。在欧德宁还做英特尔总裁时,苹果和英特尔就芯片迁移进行了商谈,并在2005年欧德宁任CEO时,宣布双方合作。

此后,苹果和英特尔还合作开发了系列产品,包括后来的Thunderbolt接口等。

但是,和苹果不同,英特尔并不是一个想连续改变世界的企业。

英特尔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参与者。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把自己的思维推向极致,然后再自我挑战。它只是将产品性能优化一点,刚刚好超越竞争对手,压制住竞争对手即可。这一做法在市场被颠覆之前一直是有效的,一方面保证了其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也遏制了竞争对手的成长。

但苹果并不满意,“开始的时候,我们一起做出了很棒的东西。”在淘汰了IBM/摩托罗拉联合生产的处理器之后,苹果很快发现英特尔也并非是产品为导向的公司。

按照乔布斯的说法,“多年来我们都跟英特尔反映,他们的图形芯片很差劲儿。…… 一是他们真的很慢,就像蒸汽轮船一样,不是很灵活,而我们习惯快速前进。二是我们不想把什么都教给他们,因为他们可能会把我们的东西卖给竞争对手。”

苹果的iPhone和iPad最终选择了ARM架构的芯片。苹果收购了一家微处理器设计公司P.A.Semi进行定制设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奠基人,苹果的选择直接导致英特尔移动领域的失败,那种先占领市场、再改进产品设计的模式再也行不通了。

实际上,苹果对其PC市场的表现也不满意。合作期间,苹果几次提出要求英特尔改进产品,以适应苹果的需求。2011年的Macbook Air就曾有转移到AMD芯片的备选方案。而今年更是传出苹果考虑放弃英特尔,支持ARM的传闻。

 

 

WinTel联盟的负面效应

在商业化时代,联盟有助于避免竞争,共造护城河。但是当需要颠覆性创新的时候,联盟却会彼此掣肘。

 

在打造产业链方面,没有人比微软和英特尔联盟延续时间更长、做得更好。微软的软件、英特尔的处理器加上一干PC生产商,牢牢的掌控了PC产业链。

这种牢固的联盟,使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模式,使联盟里的每一方都缺乏颠覆性创新的动机。在创新方面,为了照顾到联盟的方方面面,其创新只能是渐进创新——考虑到协作方的协作效率,每次进步都只能一点点。

没错,Windows还在升级、芯片性能也在提升,但这也只是每年的例行公事,以便让消费者淘汰旧电脑,更换新电脑的商业策略。在过去10年里,Wintel联盟一直将PC视为成熟产业,并未积极去改进。

如乔布斯在1996年所做的预言一样,“在台式计算机领域,创新停滞不前,行业失去生机;微软创新不多,却称雄计算机行业。全都到头了,苹果也成了输家。台式机市场已经进入了黑暗时代,下一个十年将仍然是黑暗的十年,至少这个十年的后续年份将依然如此。”

“也许会有一些新的事物得到发展。但只有等到那个时候,等到出现根本性技术革新的时候,局面才会有所变化。”(那时乔布斯还预言“微软不会想出掌控网络的办法。网络需要更多的创新,这些创新所形成空间将不会有乌云蔽日般的行业称霸现象”,他是对的)

在商业化时代,联盟有助于避免竞争,共造护城河。但是当需要颠覆性创新的时候,联盟却会彼此掣肘。

此前,微软的创新已经受此影响:10年前微软研发的平板电脑,为了盟友的利益,不得不按上键盘;10年后创新滞后,硬件的盟友却已经选择了ARM和安卓。

英特尔也面临同样的尴尬——最开始,它和盟友们一道忽略这一市场,随后,盟友们转用他人系统,而WinTel发现自己并不能号令群雄,在利益面前,只能暗自神伤。

既然PC已经处于统治地位,WinTel联盟原本没有理由轻视移动互联网市场。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看到这一趋势的到来——或者说,他们不相信移动互联网市场没有他们的存在。

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那只是PC的延伸。因此,他们只要坐等市场成熟,然后消费者投怀送抱即可。商人模式、“布勃卡效应”、联盟掣肘等共同导致了英特尔的衰落。欧德宁用商业最大化的模式把英特尔推向新高,也透支了英特尔的未来。

 

 

欧德宁的老化

一个以数字为纲的商人,最终因为短见的利润驱动错失未来

 

保罗·欧德宁1974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BA学位,同年加入英特尔,从财务部门起家,在运营系统发迹。2002年,欧德宁任英特尔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同时加入董事会。2005年5月,欧德宁升任CEO。

他上台就做了不少让人匪夷所思之事。

曾经,英特尔也有过建立移动终端霸主地位的机会。只是,欧德宁上台即抛弃了这一机会——欧德宁是一个及格的MBA毕业生——但绝非看到未来愿景的企业家——当企业企业利润受到威胁时,愿景会立刻被抛弃。欧德宁的愿景,只是快速盈利。

背景是,2006年前后,英特尔遭遇AMD挑战。为维持业绩表,此后直至2008年末,英特尔裁员2万人。欧德宁表示,裁员是因为公司规模过于庞大以至于影响到了创收的机会。裁员之后,英特尔公司2007年的利润额上升了38%,而此前的2006年的利润额则下降了42%。2007年将节约20亿美元,2008年,这一数字将达30亿美元。

于是,作为节流的一部分,欧德宁放弃了已投入百亿美元但不盈利的Xscale业务。即便是当时的媒体,都对此表示不解,有媒体表示:“几乎所有采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机或者PDA都采用了Xscale处理器,Xscale处理器业务已经不能算包袱。英特尔此时打算卖掉此业务令人不解。英特尔或许认为处理器市场空间有限,局限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

Xscale处理器业务,源自1999年,英特尔花16亿美元收购的DSP通信公司,而在之后6年里,英特尔差不多投入90亿美元研发这种手机处理器芯片,希望它可以在手机领域建立PC领域的高度,Xscale处理器性能之强大当世无敌,主要包括面向PDA、黑莓、手机、掌上电脑和便携媒体播放器的StrongARM芯片,该部门2005年为英特尔贡献了2.5亿美元营收。

2006年11月,Marvell以6亿美元整体收购英特尔XScale手机及手持设备芯片业务。2007年6月27日,Intel宣布将包含XScale的通信及应用处理器业务部门卖给Marvell。

2007年1月,苹果iPhone横空出世,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其中搭载的正是来自marvell公司的xscale处理器(仅限第一代)。iPhone开售后74天销量就达到100万台;当年销量达到370万台。

有媒体评论,英特尔“应感谢欧德宁,他标志着文化重塑。……事实证明,欧德宁将一个过于崇尚技术的巨头改造成一个成功的商业化企业。”此言精准。

这恰是英特尔衰落的根源。“品牌+市场”驱动只适合成熟市场。没有了技术和远见,迷恋于商业数字,通过削减成本、而非拓展市场来获得盈利,欧德宁或许更适合做传统企业CEO,比如可口可乐这样的传统企业。

他缺乏远见还表现在他对趋势的判断上。例如,直到今年10月底,欧德宁仍表示自己并不十分看好这种纯粹的平板形态,他坚持认为键盘和其他外设,以及高性能的处理器对于平板电脑而言将会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就没有快速的响应和丰富的功能。

没错,欧德宁带领英特尔赚到了更多的钱。从2005年到2011年年底,英特尔收益及净收入创造了新的记录。在此期间:公司的年度营收由388亿美元增加到540亿美元,每股盈利由1.40美元上涨到2.39美元。

削减成本、减少对未来的投入,可以使当期利润增加,这是一个简单的财务知识。但正是这种短视,也延误了英特尔的未来。

2010年,英特尔在美国CES上展示首款英特尔手机,但直到2012年英特尔推出第二代手机平台Medfield,第一代手机平台仍未有一款手机问世。

如果欧德宁是COO,其在职期间的表现堪称卓越;可惜他是CEO,其表现——即便在苹果屡次敦促下也无改进——只能打分中差。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守成就是失败。

 

微软的“背叛”

在最新推出的Windows RT平板中,微软采用了ARM架构的芯片。可以肯定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微软的这种“背叛”已为WinTel联盟敲响了警钟。

 

2011年9月,微软在Build Conference大会上发布Windows 8开发预览版,正式加入对ARM架构处理器的支持。英伟达、高通、德州仪器等ARM架构芯片商也纷纷示好Windows 8,希望通过Windows 8进入PC市场,从而冲破英特尔封锁线。

1个月后的IDF2011大会上,英特尔CEO欧德宁高调宣布,英特尔与谷歌结盟,谷歌将在新版Android中加入对英特尔x86架构芯片的支持和优化。在此之前,95%以上基于谷歌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都采用了ARM架构的芯片。

在最新推出的Windows RT平板中,微软采用了ARM架构的芯片。可以肯定这不是一锤子买卖。那么微软的这种“背叛”已经为WinTel联盟敲响了警钟。

假如Windows RT获得认可,那么微软就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复制这一成功,这将会带来什么呢?

目前,ARM已经在服务器市场推出64位处理器,在消费市场,ARM显然也不会听任英特尔超越。接下来,ARM肯定会采用平面22nm工艺,而英特尔则会采用Tri-Gate22nm三栅极3D晶体管。英特尔称其性能将超越前者,但这或许并不能成为二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英特尔进军移动市场的同时,ARM也开始侵蚀英特尔的企业市场。和英特尔的庞大臃肿不同,ARM的类平台授权合作模式,更容易赢得合作伙伴的青睐。

此外,苹果正在考虑在电脑市场放弃英特尔芯片——如果苹果CEO蒂姆·库克希望在2017年向消费者提供电脑、手机、平板和电视机之间完美的无缝体验,那么让所有芯片架构一致显然更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苹果现在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可以实现其完整迁移。目前ARM芯片还不够强大,不过,一旦64位ARM出现,一切就有可能。

如果苹果能够完成迁移,将会给电脑制造商以强烈的示范效应;而微软支持ARM,则预示着操作系统不存在任何障碍。加之ARM价格低廉、可定制性强等因素,电脑厂商逐利而居的本性会立刻爆发出来。

 

 

后路被堵,如何突围?

ARM正在颠覆英特尔模式。英特尔原有产品线有惊人的高利润,但在ARM面前,英特尔很难在不伤害高利润的同时,还能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卖出产品。作为一个移动领域的新人,留给英特尔的时间,也不多了。

 

11月9日,高通(其移动芯片采用了ARM芯片架构)股价逆势上涨4.39个百分点,股价曾达到62.24美元。这家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处理器制造商的市值已经达到1060亿美元,超越英特尔1050亿美元的市值而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

英特尔在2011年联手谷歌、摩托罗拉、联想、中兴等合作伙伴,宣布再次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截至目前,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已经有7款上市。

但是,我们来看看全局数据。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4.5亿台,超过了PC出货量(3.5亿台),如果算上功能机,2011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6亿台,其中90%以上都采用ARM架构芯片。预计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增长率为22%,平板电脑为59%,而PC增长率大约仅为0.9%。

进入移动互联网一年,英特尔不得不低下头和后起之秀做比较。11月21日,首届英特尔移动互联技术峰会上,英特尔直接把自己的手机芯片拿出来与ARM架构的芯片进行性能、功耗对比,结果显示英特尔的手机芯片可以胜出。

英特尔产品架构事业部副总裁Stephan Butz表示,下一代基于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在性能和效能上远超目前这一代,图形处理能力也有所提升。

而正是这些问题,导致苹果没有和英特尔进行合作——而从2009年到现在,英特尔的反应慢了整整4年。

但是,正如此前WinTel联盟让竞争对手望而却步一样,英特尔发现单纯的性能已经不能赢得客户了。事情正在起变化。

首先,移动市场的主角是苹果和三星,而他们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苹果购买ARM技术授权,打造自己的AX(X是数字,目前是6)系列芯片;三星本身就是第二大晶圆制造商,自身生产的芯片供三星手机使用。其余手机生产商尚且不能盈利或微利,逐一谈判合作艰难且低效;

其次,ARM只负责技术研发,是一家单纯的知识产权商,通过一次性技术授权和版税提成获得收入。这就是说,其价格会相对低廉,而且可定制程度非常高。而英特尔则依旧是成品芯片输出,当大多数手机不盈利时,价格就会变得敏感。

再次,手机和PC不同,每一款的研发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深度合作。习惯了ARM、高通的手机厂商要完全迁移,需要有足够的诱惑力才可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移动领域,到底需要多强大的芯片?至少在目前,英特尔的移动产品在整体性能上还不具备竞争力。而移动芯片对技术的需求是有上限的。

而如何面向用户进行产品开发,是英特尔还不擅长的模式。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ARM模式颠覆的正是英特尔的商业模式,正如安卓免费的操作系统颠覆了微软的商业模式一样。ARM价格低廉,功耗很低,更强的个性化和可定制化,并且在移动市场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使用和支持。这些都是英特尔所不具备的。

换言之,英特尔原有产品线有惊人的高利润,但在ARM面前,英特尔很难在不伤害高利润的同时,还能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卖出产品。

另外,PC领域也正在被移动互联网所改变, 但未来的智能设备不再是简单的比较计算能力,而要是综合性能。考虑到未来主要计算能力都在云端,未来的处理器将会变成中央处理器和微处理器两部分。

在这一模式下,未来的移动市场将会划分为强大的中央处理器作为系统的后台、高速的宽带、携带最合适微处理器的智能设备。

如果其冲击移动芯片失败,英特尔将不得不放弃消费市场。而在最后一搏之前,留给英特尔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英特尔移动通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表示,“对英特尔来讲,我们刚刚进入移动领域。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漫长的马拉松而不是一个短跑比赛,我们最后要赢得所有的客户,但是事情要一步一步来。”■

 

本文系作者 黎稚平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微笑)

    回复 2012.11.26 · via pc
  • 悲哀,,

    回复 2012.11.26 · via pc
  • 继微软衰弱后,因若干重大战略失误,英特尔也将进入长长隧道期,Wintel联盟,何日君再来?面临微软“背叛”,苹果嫌恶,ARM追赶,各种后路被截,作为一个移动领域的新人,留给英特尔的时间不多了。钛媒体研究员详文解读英特尔之困http://www.tmtpost.com/?p=4402

    回复 2012.11.26 · via pc
  • Intel x86芯片强大的地方在于能向下兼容,286上跑的程序,到现在的机型上照样能跑

    回复 2012.11.26 · via pc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