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斑白的内藤在正双手捧着看似沉甸甸的黑盒子,就像守护着一盒宝贵的财宝。他是联想集团ThinkPad研发副总裁,可大家仍然习惯用一个更直观的称谓来称呼他:ThinkPad之父。这是2012年6月,日本横滨,他刚刚用一个上午与记者回顾完ThinkPad的20年,以及他的团队“大和实验室”为之付出的27年的岁月,之后在展馆中缓缓举起ThinkPad 700C——于1992年上市的第一代ThinkPad。
与现在人们认知的笔记本电脑相比,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黑色的饭盒,在20年后看来有些土气。可是,这款处理器主频才25MHz、640X480分辨率、4M内存和120M硬盘的产品当年却在全球掀起狂潮,它让消费者第一次有了这样的认知:原来电脑是可以携带着移动办公的。虽然高昂的价格使它不能成为平民产品,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电脑移动化时代,它的出现作为PC时代最大的一次革命性创新,让几乎所有当时的电脑厂商开始投入更大的精力进入这一领域,并直接加快了之后20年笔记本取代传统PC的进程。
20年后的2012年8月6日,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联想集团副总裁、全球ThinkPad业务部总经理Dilip Bhatia用一只手轻松地举起ThinkPad X1 Carbon,这款刚刚推出的“超级超极本”。边框薄到在13寸笔记本尺寸中塞下14寸屏幕、1.36千克、1小时快充80%电源、30天待机、X秒快速启动……他细数着一些让人惊讶的数据,手里轻薄的小黑本若隐若现。
这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手机和Pad等移动终端正在占领越来越多人的信息消费与创造时间,取代了整个PC行业昔日的荣光。各电脑厂商利润逐年下滑,而由操作系统和芯片所领导的创新进展并不快,在笔记本这一终端形态很难再像过去10年那样不断有突破性进展之后,整个行业像一艘巨轮,依然庞大,却不再新鲜可人。
可是,联想的财报还在接连进步,ThinkPad依然在攻城略地。当其他一些笔记本传奇正在缓缓谢幕甚至已经消失时,是什么在给ThinkPad提供坚持向前的动力?
变化
如果将电脑、Pad和手机统称为计算终端,2007年是终端变化的一个关键时间点,这一年苹果公司发布iPhone、Google则以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为武器,建立了自己的泛运营商、手机硬件厂商的联盟。
此后的4年是智能手机思维向整个产业迅速渗透、影响力急剧增大的4年。硬件方面,据加拿大投资银行2012年初的报告,苹果在2012年将预计卖出超过1亿台手机和超过5000台的iPad。而Android手机2012年仅在中国就将达到1亿台出货量。
智能手机、随时在线、与云端交互、多终端融合,这样的新酷更容易让用户买单,并开始驱动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软件层面,移动操作系统中应用商店、即时通信、随时同步,新的力量不断进入传统终端;通信公司高通的移动芯片骁龙正试图去掉前面的“移动”二字,提供轻便的新型笔记本电脑产品的CPU;更极端的是Google,直接打造了一个完全不强调本地计算和存储的Chrome操作系统,想让笔记本的所有功能都在浏览器和随时联网的云端解决。
在这样剧烈的变化下,当记者来到因为20年笔记本领导者而闻名的ThinkPad诞生地——位于日本横滨的新大和实验室时,发现他们密切地关注着这些,却没有打乱自己的节奏。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变化来了,大家都在那么做了,为什么ThinkPad不?
对内藤在正而言,这些变化都很重要,却还不足以影响ThinkPad的根本,他有着自己更为理性的思考。“有人说现在终端的性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所有的数据都放在‘云’上,功能都去了云端,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状态。”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内藤在正说,“我们看到了很多用户数据,在现在的产业状态下,大家依然还是很重视自己数据的安全以及产品的耐用性,尤其是一些对自己非常重要的商务数据,他们还是需要有更稳定的本地解决方案。他们仍然需要大屏幕和精准的操作,因为他们对产品的期待并不是导个照片那么简单。”他认为,ThinkPad一直以用户体验为重,而对ThinkPad使用者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追赶新潮,而是轻松舒适、稳定好用,前一个是用户的“痒点”,后一个则是用户的“痛点”。
他举了一个例子:对很多有商务需求的人来说,超过两周都只使用Pad而不用笔记本是无法想象的。ThinkPad真正关注的方向,是拥有完全能够替代PC能力的创新产品,它不是现在Pad或手机的模样,而将是一个崭新的设备。那才是ThinkPad在变化到来之后,所一直思考的下一阶段目标——5年之后,当你早上醒来之后,从一个什么样的设备开始工作。
联想的策略是“保卫与进攻”,当进攻已经交由新的部门去大胆尝试新的形态之后(不管现在成功与否),ThinkPad要做好的首要工作,是基于现在的技术和产品去开发新产品,而不是去自由想象和创造。内藤说了一句有趣的话:“ThinkPad不会突然一天变得让人大吃一惊,如果它做得薄到一张纸,那键盘没有了需要的深度,体验就会变差很多。”
ThinkPad有着自己的坚持,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当越来越多人会将办公的笔记本也用来消费娱乐,它也在顺应办公终端消费化的趋势,让自己在娱乐能力上不断强化;当新的用户习惯于触摸和傻瓜化的信息交互,它也引入更多触摸、手势和语音技术;当人们对便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它也加强了快速响应、待机,让自己更灵活;当公司开始让员工自行选择终端使用,它也必须为年轻人考虑,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时尚和看起来让人喜爱。
但不管怎么变,它依然坚持自己的颜色,坚持“饭盒”设计,尽管这种坚持在各种变化的冲击下变得更加充满挑战,尽管放弃坚持似乎更容易。在美国罗利,与内藤在正有超过15年交情的联想Think产品集团设计副总裁David W. Hill在采访中,引用了设计大师Dr. Ferdingnd Porsche的一句话:改变很简单,但改进很难(Change is easy, improvement is for more difficult)。
这种坚持,来自于ThinkPad在20年发展历史中,面临种种挑战所做的一次次选择,它已经像血液般融入了这个品牌的基因。
选择
大和实验室因ThinkPad日本研发中心所在地YAMATO而命名,尽管现在已经搬到日本横滨,但名字却被保留下来。在ThinkPad出现之前5年它就已经成立,当年IBM给它的任务是研发移动计算机。
这群年轻的日本小伙,于是开始通宵达旦地工作,每年只有1月1日元旦那天休息一天,其余时间则是不间断的7×24小时工作——这种惊人的状态,远胜过很多现在已经非常勤奋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
挑战也更难,因为在那个时候,任何人都没有关于所谓笔记本电脑的任何标准,甚至这种可移动的电脑到底应该叫什么名字,在很多地方都还存在分歧。如何将CPU、内存、屏幕、键盘、电池都装到一起,让它足够轻巧?这有着无数的可能性,却没有一条清晰的路。
大和实验室从零开始,连控制电源和电池都得自己反复调试,而他们的目标不只是要移动,还要这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有扩展坞来保证延展性,还要有可拆卸更换的硬盘。“我们曾犯了很多错误,但也在慢慢积累起经验。”内藤在正说。
关键在于,他们有自己一个模糊的方向,在不停向那个方向定位:当电脑移动起来,人就不用固定在办公桌上,他们将获得最好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移动意味着效率,并让人能因为效率而更成功;ThinkPad应该像饭盒那样生活化,变成(日本)人们随身的产品。
与现在的互联网和软件创新不同,硬件的开创性工作更为艰难,但最终当产品完成时,它具象化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能引发的激动与追捧也更热烈。ThinkPad普一出世的成功已经不用细表,比这些更值得去发现的,是它每一次的坚持与改变。
回顾以往被ThinkPad视为主要错误的有两个,第一个是笔记本各种接口的“门”的设计,那个遮挡接口的小东西非常容易坏。最开始ThinkPad非常贵,价格动辄两三千美元,远超过当时普通的消费水平,所以所有用户都非常小心地打开,然后很小心地合上放进包里,这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公司购买并且给员工用,这些商务人士会用得很随意,“门”的设计会影响产品的耐用性。
到底是要让用户小心地把它当宝贝,还是自身改变来强化耐用性?经过两三年的经验,ThinkPad设计者将“门”换成了卡子接口的形态。可是最终他们终于意识到,其实根本不需要有这个玩意儿,接口不用遮挡,用户就不用去打开合拢,自然也不会有坏的可能性。
另一个错误,是顾虑CPU而在设计中进行妥协。2002年的ThinkPad T30比之前的产品更加厚重,因为它必须要使用英特尔新一代的CPU,可后者的耗热量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笔记本为了散热必须有一些应对措施。
“T30刚好就在那么个时间点,在那之后英特尔就改进了CPU的功耗,偏偏在那时候是顶峰。”内藤在正说,“可是我的错误在于用很长时间说服自己,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英特尔的问题。实际上回过头看,当时如果我再进一步去给工程师施加压力,就能想到更好的散热的方法,产品就可以做到不妥协。”在此之后,内藤发现,不能太轻易给自己一个借口,如果能坚持下去,其实没有那么多“不得不妥协”的地方。
在此之后,ThinkPad开始不断做出更好的散热系统,这就成为了更轻更薄的基础——因为就算CPU再耗热,设计上都能控制了。
两个选择,一个关乎自身定位,一个关乎产品坚持。这样的例子其实更细微地发生在ThinkPad的20年中,他们最终奠定了ThinkPad的气质。这群当年的年轻人、现在的“老家伙”们现在仍在一线,他们成为了ThinkPad低调、易用、稳定、强大的捍卫者。虽然凡事无法做到完美,但在时间的考验下,他们维护了ThinkPad的水准。
这也正是为什么当“专注思考20年”这句话出现在大屏幕上时,不了解的人毫无感觉,他们却感触良多的原因。
“ThinkPad始终坚持的是不通过外观打动用户,但安全等方面的坚持使得真正使用它、需要它的人爱不释手。它尽管在变化,但不会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挑战,我们坚持让它成为用户整个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旭东说。他甚至开玩笑道,“你不要去爱护它,越爱护越成为累赘,你要使用它,让它成为你的工具甚至奴隶”。
传承
内藤将ThinkPad分为4代,第一代是1992年到1999年,那时每次只有一款ThinkPad产品,每一代和上一代都不一样,所以通用性很差。
第二代是2000年-2005年这6年,市场层次越来越丰富,ThinkPad开始有了“系列”,比如A、T、X系列,每个系列虽然有着相同的精神,却有全然不同的诉求点与产品定位。这一代ThinkPad开始注重产品之间的一致性和通用性,克服了散热、电池使用时间等诸多难题,并逐渐提升自己的性价比。因为IBM的转型,终端产品的重视程度已经没有那么强。在内藤看来,这是非常艰难的一段时间。
被联想收购之后,第三代是2006年-2010年,ThinkPad重新回归到产品本身最为重视的更强性能、更轻更薄的笔记本方向,在联想的支持下,开始纯粹地做出更好的产品。
而第四代是“大发展”,2010年以后。ThinkPad产品线在联想的“保护”一端越来越长,覆盖的价位段以及人群远比之前广泛。此时的ThinkPad仍在路上,如前文所言,在变化的时代有着机遇,更有挑战。
对电子产品而言,20年的生命线已经很长,ThinkPad传承了什么?
David W. Hill与内藤在正有超过15年交情,在美国罗利,他是负责联想Think产品集团设计的副总裁。这位给人第一感觉相当严肃的大叔获得过40多项德国IF设计奖,包括Top 10和分类最佳,可见到记者的时候他并没有开口就谈ThinkPad的设计,而是开始讲设计理念中两条最基本的思考线:“形式”与“功能”:“形式感很重要,设计史中著名的‘红蓝椅’,用最简单的线条与颜色构成了一张椅子;而功能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物体大概是电线杆,它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用多向维度的杆子分置密集的电线。它们结合起来,才是伟大的设计。”
无疑这构成了ThinkPad最基础的设计思想内核,和“饭盒”里每一条曲线的理论基础。
David的幻灯片快速闪过,里面有1990年的ThinkPad设计原型,扎实得好像个黑黝黝的盒饭;1995年的ThinkPad“蝴蝶机”,一个小盒子张开可以像蝴蝶翅膀般展开一个大键盘;忽然出现的一点红,ThinkPad的“小红点”增加了它的色彩,也提高了光标控制的能力;ThinkPad X1,稳固的大金刚屏与超薄的斜线设计形成并不突兀却给人强烈印象的鲜明对比。
黑盒子仍然是那个黑盒子,可细处的变化一直没有因为创新而跳离ThinkPad诞生时的初衷。在PC 大发展然后进入稳定期的时代,ThinkPad虽然偶有让人失望的产品,但它的根本却并没有被时代快速变化的浮躁所冲散。
“我们要像保时捷那样。”David说,“它在不断变化,也更加时尚和简约,但你过了一些年再看到一个新款,仍然会说,‘嘿,这是保时捷!’不管谁去谁来,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们的灵魂。”
赵泓是联想中国区商用业务总经理,也是2005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时身处后者的亲历者。“我们仍然保持着独立的理念和思路,延续做着同一件事情,并不断在产品研发上拉大我们和竞争对手的差距。”他说,“黑色的外观和小红点的设计,很多经典形象都还在延续它们的生命,并通过碳纤维等创新来不断进步。外表没有太大变化,内部的东西也一直在延续,这是个传承并创新的过程。”
ThinkPad X1 Carbon无疑是赵泓所言的最佳注脚。键盘从7行键改为6行键,都是全尺寸,可在键盘支撑骨架没取消的前提下,键盘面积大了30%,两键中间距离增大了5倍,增加了敲键的稳定性——事实上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熟练打字的人确实很难敲错;在小红点之外,触控板面积变大、多点触摸,材质也变得更有感觉。“它没有质的变化,更希望大家用连续的概念来看待,但你的使用体验一天比一天好。”
任何产品的设计,总存在着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与坚持,这远远比实现功能的过程本身更重要。跨越足够长的时间维度,老人老去,新人新入,这样的选择与坚持变成了一种传承,并积累成品牌自身的财富。
2012年8月中旬,联想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财报,收入80亿美元,利润1.41亿美元,分别与去年同比上升了35%和30%,在PC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15%,不断接近目前排名世界首位的惠普。以这种趋势,看来联想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已经并不遥远。据陈旭东说,ThinkPad占到了联想所有笔记本销量的1/3。
有人说这并不能说明联想做得有多好,而是其他的厂商在PC行业整体增速降低的情况下做得太糟。可是在逆流中,当别人都在后退,而你守在原地并还在前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和不断的选择与传承有关。
在日本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严肃的内藤难得地开了个玩笑:“ThinkPad是唯一在空间站使用的笔记本产品,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地球之外的全宇宙中,我们的份额是排在第一的。”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Thinkpad的定义一直都是耐用,商务为主,而其耐用与商务性能或者说是稳定性确实一直都得到好评,但是在现在人们对笔记本电脑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对笔记本不仅仅是耐用更想结合娱乐功能,这对cpu,显卡等要求进一步提高,thinkpad的产品定位能否一直在市场上站住脚?值得期待。
哈 大笑话 联想接手后先了无特色的色狼系列 然后又出了时尚的E系列 两个一出 宣告了高端彻底要失手 紧跟着出了thinkPaD 广告霸气的说自己是thinkpad非PaD 结果 手写笔需要自己安装第三方软件支持 否则用不了 三个生硬的按键完全没有手感 电池 使用三个小时 比笔记本还弱 很难想象这个是thinkpad的产品 朋友认为这个是联想为了抢市场把实验品投出来了 如果这样下去 thinkpad真的变成了让人如何思考怎么用和怎么发展的本了 真的是思考本了
Think Pad是什么玩意儿?我只知道Mac Book Pro/Air,其他都是渣渣。
产品的单一化与多元化是品牌自己的选择。thinkpad需要坚守,而不是犹豫。
什么时候出平板啊
未来的发展还是便捷化,携带方便。尺寸大、重量轻、易携带、性能好、待机长、外观好!
不能这样说,被联想化的那些很多都是新产品,Thinkpad还是保留这自己的传统。
Thinkpad的确被联想化了,那还用分ideapad什么的
thinkpad越来越联想了,娱乐化消逝了本来的商务性,沦为彻彻底底的附庸
坚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