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IPO捕手
说起WeLab,你或许并不熟悉,但提起“我来贷”,对于用过网上借贷的朋友来讲,或许并不陌生。
近日,据日经亚洲报道,中国大陆第一个移动借贷平台我来贷母企的WeLab正与投资银行商讨,筹备今年上市,香港及美国为潜在上市地点,估值介乎15亿至20亿美元。
WeLab发言人表示,一向都有关注资本市场变化,如果市场环境有利及对公司具战略意义,会考虑上市。
在此之前,WeLab创始人龙沛智也曾坦言,对上市持开放态度,至于倾向以何种形式或在什么市场上市,则视乎市场机会,暂无具体时间表,料研究很快有结果。
从WeLab发言人以及创始人的话语以及近期WeLab拓展新兴业务“虚拟银行”及融资情况来看,上市或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么,靠着信贷发家的WeLab,有何上市资本?新兴业务“虚拟银行”的开拓,又能给WeLab带来什么?
红杉、阿里纷纷参投,WeLab成色几何?
是从事泛亚洲地区互联网金融的网上信贷平台 ,旗下有我来贷和香港网上借贷平台WeLend。
事实上,WeLab 曾于2018年向港交所提交过上市申请,但其后因市况波动搁置上市计划。市场上言传是由于当时绝少新经济股来港上市,管理层认为价值被低估,所以决定搁置上市计划,如今在市场前景利好的情况下,上市或许并不意外。
从WeLab自身角度,就投资方阵容而言,堪称豪华。从WeLab成立至今,已经完成了五轮融资,在这些融资方中,不乏明星资本的存在,其中包括红杉资本、建银国际、阿里巴巴基金等明星股东,而最近的一次的融资中,获得安联集团旗下的数字投资部门Allianz X的近5亿融资,初步完成C-1轮融资。
在用户数量上,从WeLab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在中国内地、香港、印尼三个市场用户总数同比增长 20%,新增用户约1000万,是近年来增长量最多的一年,截止2021年2月底,总用户数近5000万。
营收层面,虽然WeLab近期没有披露其营收数据,但是从2018年的招股书就能看出,早在2017年WeLab就已经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WeLab2017年总收入为1.55亿美元,较2016年的3033万美元大幅增加;2017年净利为1491万美元,实现扭亏转盈。
业务层面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香港市场,作为香港最大的纯线上贷款平台 WeLend,疫情期间,WeLend业务量增长与市场相比增幅超过 70%,创下历史新高的市场贷款量;东南亚市场也是如此,在印尼上市的纯线上贷款平台 Maucash 业务增长超过6倍。
值得一提的是,WeLab Bank虚拟银行仍处在在初期阶段,后续的持续发展势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或许也是WeLab 考虑再申请上市的主因之一。
综上所述,WeLab能够上市的驱动力已然明显,但需要明确的是,在目前线上金融领域已然巨头扎堆,面对众多互联网金融玩家,WeLab又能否讲好这一故事?
网上信贷已成红海,WeLab需与巨头展开角逐赛
现在打开手机上任意一个App,基本上都能看到借款入口,当APP都想借钱给你时,你会发现“原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
虽然这句话带有讽刺性质,但实际上却也不假,不少网友吐槽说“手机里的App,99%都可以借钱”,但也暗示着,互联网金融这个赛道涌出越来越多的玩家。
而事实上,在网上信贷这一领域本就是一片红海,BAT、携程、字节、美团这些玩家也早已布局,可以说已是巨头扎堆的红海市场。站在竞争层面而言,这对WeLab并不友好。
除了市场因素外,WeLab自身的信贷业务也略显焦虑。目前香港传统金融业务已经成熟,传统赛道逐渐拥挤,WeLab虽然近期没有公布WeLend的收入表现,但根据此前的市场发展以及收入占比猜测,大概率WeLend还是以内陆地区收入为主。
WeLend在2019年已经是香港纯线上借贷平台第一名,但是此前WeLab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信贷业务的大陆地区提供了80%以上的收入。
不管怎么说,在一家企业的业务构成中,过于依赖单一的业务或地区的营收,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
并且WeLend业务更倾向于C端用户,但在内地多数互联网金融玩家同样是看中C端用户,这也迫使WeLend在借贷平台上的优势较难发挥出来。
此外,我来贷发展相对平稳,但仔细来看却处在下行阶段。2016年我来贷内地用户突破1000万,2019年达到4000万,但根据最近的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我来贷用户数量达到4500万。换言之,两年时间我来贷用户增长数额仅为500万,这个增长数量在市场中表现并不亮眼。
在2020年改名的360数科就领先WeLab,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360数科的用户数量就已经突破1.42亿,帮助金融机构撮合信贷数额达到3776亿元。
在市场用户口碑中,我来贷的用户评价并不是很好,近期因逾期费用过高、月费计算不清等原因,在各大平台的投诉量大幅攀升,截止4月27日,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量就高达8147条,而解决率却只有76.80%,相比其他玩家并不算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网上信贷业务还面临着国家政策监管的不确定性。此前,国家监管部门号召P2P平台响应“三降”要求,为配合监管陆金所退出P2P网贷业务。
那么,这些也是WeLab需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利息过高造成的口碑渐下,毕竟作为服务于C端用户的金融平台,市场口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WeLab近期上线的WeLab Bank颇受市场关注,在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加持下,WeLab的意图是什么?
数字化时代加速来袭,WeLab能吃上多少“虚拟银行”红利?
如果说,英特尔处理器的问世驱动互联网开启高速信息时代。那么,5G、物联网、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带来的数字化时代革新将会是互联网新一轮产业革命。
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已经达到35.8万亿元的规模,占GDP比重超过三成,中国数字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但横向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占比均在40%以上,美国、英国、德国更是高达60%,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数字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特别是疫情之后,中国经济步入复苏期,数字化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期,中国数字化时代加速来袭。
这也驱使依靠互联网数字产业诞生,“虚拟银行”就是作为其中之一,WeLab也抓住数字化时代机遇,上线了“虚拟银行”WeLab Bank。
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以及不断出台利好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政策,虚拟银行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加上受疫情影响,迫使大量线下金融活动转移到线上,2020年首批虚拟银行已全部实现开业,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截至2020年底,虚拟银行总共吸储150亿港元,贷款余额10亿港元。
从WeLab Bank所处的市场来看,香港地区相比其他亚洲国家早了2-3年,WeLab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玩家,在虚拟银行领域占据了一定份额。
此外,虚拟银行业务位于线上,跨区域发展成本相对较低。目前,不少亚洲国家也在筹划虚拟银行。在东南亚,没有享受到银行服务的人口约占70%,但却有将近80%的人口是网民,
这也意味着WeLab 拥有广阔的虚拟银行市场,并且WeLab已经在香港市场先人一步,拥有了一定的技术以及发展经验,也为WeLab开拓市打下了地基。
但目前在香港市场上,经过香港金管局批准发放牌照有八家虚拟银行,而在这些玩家的股东中,多数是像平安、众安、渣打这样的资深金融玩家,或者是京东、阿里、腾讯这些拥有巨大资本加持的互联网巨头。如何通过差异化打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值得WeLab进一步思考。
与此同时,“虚拟银行”也面临盈利难的困局,目前处于“烧钱揽客”、“高息抢存战”的阶段,WeLab Bank面临着同样问题,WeLab集团创始人龙沛智在最近的采访中表示,WeLab Bank最快实现盈利仍要长达三年时间。
这一点也从众安银行的得到了应证,作为首家开业的虚拟银行,众安银行截至2020年6月底,吸收存款超过24亿港元,营业收入1901.6万,但亏损仍高达1.11亿港元。
在金融信用度方面,虚拟银行作为创新业务,信用度有所欠缺,这也会致使用户对虚拟银行信用产生怀疑,毕竟线下银行相比线上更为安全。
总的来看,在红杉、阿里以及安联集团的加持下,WeLab上市之路日渐明朗。但市场环境以及信贷业务口碑渐下却是成为WeLab的一大绊脚石,而新型业务WeLab Bank未来的发展前景仍不明确。但能够预测的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加速来袭,未来虚拟银行这一领域,必然会受到更多玩家关注,彼时,虚拟银行的赛道也将变得愈发热闹。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