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6月4日消息,2021中国房地产数字峰会日前在上海顺利举行。在当天下午“数字运营”分论坛上,YOGO ROBOT联合创始人蔡晓玮发表《创新驱动 ,突破楼宇服务天际线》的主题演讲。
蔡晓玮表示,20多年来,地产行业在自己专业层面或者是已知服务范围的数字化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程度,但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难突破的点。她认为,“现在地产行业需要的是新的服务方向,或者是突破他们已有范畴去进行一个创新,来对自己未来的业务进行一个新的思考。而机器人可以帮助他们在线下和线上建立连接,从而增强用户的黏性。同时她还提到:“地产行业其实有很多数据,关键问题在于数据怎么用和如何经营起来。”
对于数字化转型,机器人能够作为基础设施,未来可以助力地产行业打通线上与线下。YOGO希望能够真正的提供一些差异化的服务,提高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体验,使成本更低。从外卖这样的高频场景切入,让配送机器人作为未来地产行业新的基础设施,用高频的服务把用户黏性和用户体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蔡晓玮认为,地产行业要想跳脱现有维度在业务上有所突破,需要数字化产生真正的价值。比如随着即时配送的订单暴涨,写字楼中外卖和快读人员与白领之间的沟通很难管理,对于这个割裂的封闭场景,有没有可能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打通?对于这个问题,蔡晓玮表示,机器人就是这个场景下的新的基础设施,能够帮助大家把这一整条链路打通,这中间也可以嫁接很多模式,让外面的水留进来,把水龙头交给地产和物业。
以下为蔡晓玮演讲全文,经钛媒体整理:
非常荣幸,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公司,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行业、机器人行业的头部公司,这次我想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数字化、以及我们从外部不太成熟的视角来看地产这个行业的理解。
我在准备这个分享的时候,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做数字化?其实,我发现数字化这件事情,现在已经变得非常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对于所有地产行业,从国家层面,也在强调数字化这件事情。各行各业都在说我们要做数字化,为什么?
整个“十四五”规划,实际上有19篇。当中以一篇完整的篇幅,大概在第五篇核心的位置,完整说了数字化的事情。看到那个词,我实际上是有一点点惊讶的,我觉得,很少有可以在一个国家级的规划当中,看到一些非常激进的词来描述这个变化。
在“十四五”数字化这一篇章当中其实是这么讲的,它说,我们在2021-2025年这个5年时间维度里面,要用数字化驱动,改变我们整个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整个的治理方式,改变我们整个经济方式。也就是说,在未来整个5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会用数字化对我们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变革。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做这件事情?我找到了一些外媒,结合了另外的视角回来看这个问题,他们说,中国从现在到2025年,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助推GDP最重要的因素。
那我们回头去看中国在过去的30-40年经历的什么——首先我们的人口普查的数据刚刚发布,我们整个人口老龄化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我们每年65岁人口的增长已经超过了我们新生儿的增长。那就意味着我们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个,我们城市化进程放缓了,而是我们整个国家在过去的30年、40年完成了整个的工业化,已经到达了另外的一个发展的阶段和纬度。而整个进程放缓有几个纬度:
第一维度,我们会发现,经过过去30年、40年的发展,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已经基本上都是供大于求了,整个环境也是供大于求的。
第二维度,我们互联网的发展也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我们整个的网民的介入率已经达到了9.68亿的人数,线上流量从哪里来?没有了。
第三个维度,其实我觉得中美矛盾摩擦的加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不知道在地产行业里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感,但作为一个高科技行业从业的公司,我们是非常有体感的,因为我们的一个机器人实际上身上搭载了可能20几块CPU,但这些CPU基本上都来源于国外。现在的价格增长是非常大的,以下,我将基于这样的背景来阐述数字化的事情:
第一是,我们整个的运营方式要发生变化。然后另外一个是,我们要用新的科技化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从外行的角度看这场行业,这是一个“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行业。
地产行业的数字化历史可以追溯到1998-2008年再到2025年,我们整个城镇化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前面20年我们整个的城镇化率翻了一倍。但是接下来,在2018年到2025年总理说,我们的城镇率要再往上增长5%。
物业行业的快速发展正是配合了这次跨越:2018年的时候,出现了第一次物业行业的大规模的上市潮。在2014-2018年,总共只有12家物业上市,而在2018年一整年就有12家物企上市。
这是为什么?因为大家意识到了我们处在一个开发阶段到运营阶段,我们要去做一些改变。
另外一个层面,我们也看到了这个行业里面,大概90%的行业,现在已经把我们的技术部门作为我们的第一层的汇报部门。在我们接触的一些客户当中,所有地产公司和集团都有自己的小程序,这些小程序也参与到了各式各样的管理活动。
所以从我们的维度来看,物业行业反而是走在数字化前面的。但是和可能整个国家一样,和其他的所有的行业一样,在整个数字化转型中,我们也面临几个很难突破的点。一个是说我们的整体线上信息是过载的。我们先讲一下淘宝、拼多多和抖音,我们会发现,淘宝今年“518”的销售量是历年最低的,整个有一个品类下降率,甚至达到70%。
我们再看拼多多为什么好,因为拼多多是通过朋友圈去传播的,用户更加精准了,为什么抖音我们觉得是未来,是因为它在给你看视频的时候会反复给你推送。在供大于求的时代,我们的算法会让你所有的东西更加精准,所以它出现了新的状况。
我们回到地产行业来讲,我们其实有很多数据,关键的是数据要怎么用,怎么被经营起来;第二个部分,我觉得我们正在面临的这样一个问题——即服务是趋同的。
比如超市,大润发的创始人离开战场的时候留下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他说:“淘汰大润发的不是他的对手,而是这个时代。”然后,我们看到的是盒马这样一个新生的物种产生了,在大润发超市的时代,它自己的精细化运营、上架率,在整个行业里面已经做到了非常的好。
但是,线上和线下的打通成为了下一个时代的物种和方式,对于地产和物业行业来,是不是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但是在过去的30年、40年的发展当中,万科这样的物业企业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服务标准,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呢?
我们的想法是这样,要让数字化产生真正的价值。我们看到了一个角度,在过去10年、20年发展当中,我们线上的流量和线上部分发展的非常多,我们的即时配送量非常大,我们的外卖日均超过了4000单,快递的日均超过了1.2亿单。
但是,这些钱都到了线上,线下承担的是巨大的管理成本,我们有没有方式可以把两者连接起来?有没有方式可以把这个路程重新交回到用户人群手中呢?我觉得是有机会的。这样是所有的痛点和机会点。
一方面,我们看到,即时配送给我们的地产和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量持续在增长,但非常混乱。哪怕我们在上海,所有的花坛上放的全部都是外卖,所有的外卖和快递人员像叫号一样在跟我们白领做沟通,然后也非常难管理。因为这个入口本身就在饿了么、美团线上这些巨头手里面。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那就是在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所拥有的封闭的场景中,拥有非常高频的消费力,比如在写字楼,实际上拥有最高净值的消费人群。
这些部分怎么能够去打通?在这个新的时代,地产行业有没有可能有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实现数据连接?能够帮助大家把这一整条链路做联通?我们想做这件事情。
我们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名字,叫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因为我们的愿景是想让人人都有一个机器人,我们其实不做机器人,我们希望机器人是一个楼宇的基础设施,来助力楼宇,嫁接更多的模式,让外面的水流进来,把这个水龙头交给我们的地产和物业。
介绍一下我们整套产品,我们产品是基于机器人的智慧服务系统。具体来说,是在楼宇里面搭建自主移动的机器人,这些能够上电梯,帮大家去配送物品。还有一个,这个机器人拥有自动去替换模块和替换我们的盒子这样一个母体的功能。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后台的管理系统。
我们想做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载体。我们想做从外卖这非常高频,用户黏度非常高的场景切入。用我们机器人这样一个硬件设备,来给物业和地产公司提供一个载体,这个载体让大家能够把真正楼宇内的流量留在自己手上。
我们的机器人可以在沉淀完了外卖客户的流量之后,提供分时的服务。因为我们的机器人是模块化的,也可以自己去换模块。所以,早上它可以去做早餐,到了中午外卖繁忙时节,可以运送,而到了晚上可以换一个安防的模块,帮大家做安防和巡更。
回到论坛的主题,作为一个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公司,我们到底怎么去跟物业和地产一起思考数字化,我有几个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
一,整个数字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们用机器人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给物业和地产到底带来什么样的价值?都是值得思考的。
二,我们觉得机器人应该用得越少越好。因为我们所提供的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整套的系统,这套系统的数据应该是可以打通的。
这个结果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我觉得无非是三个结果:1,带来更好的服务;2,用更低的成本;3,有更强的用户黏性。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想象了一下,未来的智慧楼宇会是什么样子?首先是有秩序的,管理非常好,配得上我们所有建筑的标准。
第三,我们能够用各种服务来提供增值。比如,在这种疫情常态化情况下,集中反映在安全方面的问题。
第四,我们所赋能的应该是一个可持续的建筑。
从这样的思考出发,我们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我们在嘉里中心外卖配送场景中,我们用5-6台机器人解决了中午大概200单的配送量级的事情,让整个外部的环境变得更加有秩序。
然后,同时我们也为楼内客户提供了一种可选择性。可以选择机器人送上楼,也可以选择下来拿,我们已经在全国50几栋楼里落地了相关业务场景。
最后,也是一个特别好玩儿的例子,这也是我们跟一家房企一起做探讨得出的、现在在落地的事——即塑料瓶和电池的回收。因为这些回收需求,我们设立了一个用户体验的机制,这有点像我们在支付宝上做的蚂蚁森林,大家能够理解这个状态吗?
用户可以看到互相给机器人投喂物品的投喂率,同时也可以做一些积分的存储,让他们享受到更多其他服务。而这样也会把整个用户的黏性串通起来。
另外,我们有一个后台,每天可以产生很多跟整个大楼的物联设备有关的数据。当然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数据,以后到底怎么能够通过机器人作为数据的触手,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价值,这可能需要跟在座房企一起做讨论的。
比如,在上海鲁能大厦,也是我们在运营的楼宇。在整个楼宇当中,我们已经在2000-3000人的楼宇中,配备了5-6台机器人,解决外卖在1.5小时时间内200单-300单的需求单量,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比如我们的无人驾驶技术,以及多个机器人调配的技术等等。据测算,在高峰时期,人流量特别密集的时候,我们的订单大概能够在4分钟的时间内全部送完。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我们想把机器人做成一个跟房地产下一个十年一起协作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对利用率、模块化做了非常多的考量和打造。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