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首届50+地产数字化最高决策者齐聚的“中国房地产数字峰会”已经圆满落幕。这场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数字科技地产分会主办、钛媒体集团承办的地产数字化垂直峰会,获得了近500位观众的支持与肯定,线上直播覆盖人次50W+。峰会真实实现了地产产业链条中上下游的高效连接,并有50+地产数字化最高决策者携手输出了业界最专业的地产数字化内容,这里包含他们多年积累的具体实践、前沿分析及经验分享。
2021中国房地产数字峰会的落幕只是开始,中国房地产数字化最先觉醒的这波企业又踏上了新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新的思考还在不断产生。在5月28日下午“数字运营”分论坛上,龙光地产助理总裁兼首席信息官补声东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数据分析在地产企业的数字化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企业的运营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现在企业的运营更多是凭借数据来决策。
我们该如何做好数据分析,让数据帮我们做决策呢?首先是要拥有高质量的、尽可能多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个可能衡量的目标。补声东在这里引用了彼得·德鲁克的话:“你不能衡量,就无法有效地增长”来说明数据衡量的重要性。其次数据分析还需要确保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数据,让更多的人使用数据,每一个层级的决策者都要使用数据进行决策。最后数据分析必需拥有数据专家,只有数据专家才能让数据变得更及时准确完整,让数据分析变成体系。
数据分析人员和各级决策者对于数据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如何快速满足各级决策者随需而变的数据需求?补声东提出了一个“数据超市”的概念。我们的数据集市就像是一个超市,数据分析人员和各级决策者需要数据时就去超市里挑选。如果超市里没有所需数据就去仓库里寻找,仓库就是我们的数据平台,如果仓库里还没有就通过数字化业务来生产数据,由此形成一个数据生产的闭环。
补声东指出数据分析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拥有“后见之明”,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第二阶段是“洞察现在”,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第三阶段是“预见未来”,知道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第四阶段是“授之以鱼”,拥有仿真驱动的指导性分析和决策;最后一个阶段是“授之以渔”,进入人工智能的自学习和自动化阶段。
对于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运营的程度,补声东提出了一个“火车模型”,涉及到3个“度”:“火车头是我们的数字化战略规划,车厢可以理解为数字化产品覆盖度,每个车厢与车轨之间连接的程度可以理解为是‘线下’业务与‘线上’系统的融合度,交圈度是车厢与车厢之间的车钩,可以使得各产品间打破壁垒,让产品可以协同运行。精细度则是列车管家服务,将各层级授权体系、业务规则以及标准化融入产品中。”
以融合度为例,一些数字化做得好的企业,传统线下需要15步才能完成的工作场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工作场景能改造成11步,甚至是9步,其中5步在线上,4步在线下;而另外一些融合度不好的企业,使用相同的软件产品,却可能需要15+3步,线下依旧是15步,外加3步补录系统。他表示,当前大多数企业数字化的覆盖度可以达到80%,但在融合度、交圈度、精细度可能只有10%,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软件产品都有了,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改善的原因。
在数字化运营之上我们该如何寻找房企的第二增长曲线呢?补声东引用了达尔文“自然界无飞跃”的原则。他认为第二曲线应该是在主营业务之中“微创新”,通过“微创新”加强主营业务的发展,从更多的创新中,在市场的选择下分形出第二曲线。现如今各大房企发展的造车、产业园、新零售等业务都是在主营业务中的探索与创新,房企的第二增长曲线到底会是什么,取决于市场选择。通过亚马逊的创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第二曲线和第一曲线之间一定存在着一定的“基因遗传”,房企所做的创新也离不开“基因遗传”,房产资源、客户资源、技术资源就是房企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时可能遗传的基因。
补声东最后强调,数字化是一颗种子,能不能发芽,要看有没有合适的土壤,还需要不断呵护浇灌,才能茁壮成长,“数字化文化”就是这颗种子的土壤、水和空气。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