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国内外半导体投融资事件较上月有所下降,仅有49件。并且在国内还呈现出了一种“分裂”的状态:一方面明明“芯荒”还在,光刻机巨头ASML的CEO—Peter Wennick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还说芯片太缺,都开始拆洗衣机了,而另一边,国内7家IPO的半导体企业中有5家出现了上市首日即破发的现象。
共49起投融资事件,B轮以后占多数
4月份,根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半导体相关投融资事件共49起,其中B轮以前22起,B轮之后27起。本月已披露投资金额最大的事件为纳芯微收到的IPO投资,金额达58.11亿人民币。
半导体新股频频破发
根据钛媒体不完全统计,4月共有7家半导体企业IPO,分别为拓荆科技、长光华芯、英集芯、峰岹科技、唯捷创芯、纳芯微、赛微微电。
其中5家出现了上市首日即破发:长光华芯下跌1.50%,投资者中一签亏损600元;英集芯下跌9.7%,投资者中一签亏损1175元;峰岹科技下跌19.27%,投资者中一签亏损7900元;唯捷创芯下跌36%,投资者中一签亏损1.2万元;赛微微电下跌26.06%,投资者中一签亏损1.16万元。
2022年,明明“芯荒”还在,为何半导体新股突然就不香了?综合来看,半导体新股频频遭遇破发有几大因素影响。
首先是二级市场整体下行情况将传导至一级市场,让过去过热的半导体一级市场回归理性。
其次是定价能力待提高。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期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近期一些IPO跌破发行价,不是目前IPO太多了,其实是IPO定价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国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服务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应对不同的市场挑战方面的能力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例如,在IPO定价方面,可以引入一些比较有经验的国际机构,提高IPO市场的质量。”
再次,赛道竞争问题。以7家中表现良好的拓荆科技为例,它是7家中唯一的设备企业。其主要产品分为PECVD设备、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和SACVD设备三个系列,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晶圆厂14nm及以上制程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并已展开10nm及以下制程产品验证测试。随着半导体设备的本土化进程的推进,市场需求旺盛也就成了拓荆科技在4月打破破发魔咒的关键原因之一。
最后,企业造血能力问题。以唯捷创芯为例,公司主营业务为主营业务为射频前端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招股书中还披露,公司客户包括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机品牌厂商以及华勤通讯、龙旗科技、闻泰科技等业内知名的移动终端设备ODM厂商。即使在这样的客户阵容下,也深陷收入与盈利的“剪刀差”怪圈中。业绩并不出彩的唯捷创芯也是5家首日破发企业中程度最严重的。
安谋中国夺权纷争再起
4月29日,安谋中国夺权纷争再起。在吴雄昂控制公章的情况下,深圳市场监管局官方信息显示,安谋中国法人代表发生变更,吴雄昂退出董事长、董事、CEO等职务。
29日傍晚,数百名安谋中国员工联名力挺吴雄昂,直指ARM全资母公司软银屡次违背承诺,强势夺取公司控制权。
2018 年 4 月安谋中国正式独立运营,目前安谋科技在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共有员工 800 余名,高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超 80%。其国内的授权合作伙伴超过 300 家,合作伙伴芯片出货量累计突破 250 亿片。截止到2021年,安谋科技的营收增长了2.5倍之多。
这并不是ARM第一次试图罢免吴雄昂的职位。2020年6月,ARM就曾与其中资合伙人厚朴投资联合发表声明罢免吴雄昂董事长兼CEO职位。同时,ARM、厚朴投资还声称,安谋中国董事会已经任命潘镇元与唐效麒(Phil Tang)二人担任安谋中国的临时联席CEO,以接替吴雄昂的职位。
但在第二天,安谋中国就给出了两个理由驳斥该罢免不成立:一是公司没有召开符合程序的董事会会议,也没有产生有效的导致人事变动的法律文件;二是ARM推举的候选人之一唐效麒已因“严重违规行为”在2020年5月26日被解职。
就在吴雄昂拒不交出公司公章和营业执照,从而实际控制安谋中国后,双方陷入僵局。
今年4月,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ARM计划将自己持有的大部分安谋中国股权转让给软银集团。外界也认为,这是ARM为了尽快在美上市,避开上市时麻烦的财务审计。而此次纷争正是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新战术。
更多半导体企业投融资详细信息可参考如下表格: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随着半导体设备的本土化进程的推进,赛道竞争成为了问题。
半导体新股频频破发受几大因素影响
中国IPO的定价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