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最近,关于传统媒体转型的问题一直为多为传统媒体从业者、新媒体转型者、离开传统媒体的创业者所热谈。本周[一周策划],我们就特约钛媒体作者焦学宁,从用户角度再探新闻媒体在移动时代的趋势。移动新闻阅读的用户如何回归本质?关键就是让用户自身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分享、创造。
上一篇在钛媒体发表的文章《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六种不靠谱做法》中,我和大家聊了当前传统媒体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六种常见不靠谱做法,还吐槽说他们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挖掘需求,属于不负责任的高级黑。现在言归正传,负一点责任,让我们一起看看读者的基本需求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据此来设计出合适的媒体形态或者产品。
对大部分用户来说,使用媒体和信息工具的核心目的应该依次是以下三条:寻找、分享、创造!
这三条里的后面两条,应该说大部分媒体都已经意识到了,并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鼓励读者进行分享和创造。事实上,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已经通过Jiathis、ShareSDK等工具为自己的访问者提供方便的社交分享手段,或者至少也提供了RSS接口便于读者通过Digg等工具来订阅收藏。对于这两个大家都明白也基本没有争议的点,我就不再继续啰嗦了。
与“分享”和“创造”相比,把“寻找”作为读者的第一需求可能让很多人觉得不理解,尤其是传统的媒体人,他们认为寻找新闻是专业媒体人的工作,更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寻找读者的兴趣点并努力提供相关内容。但大家却忽略了当前网络信息工具的强大,已经足以让一个普通读者轻松地查找到海量的信息,甚至,有大量的热门信息是主动通过推送、转发乃至订阅等方式被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所以,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发现他们对信息的诉求从量变成了质。
很多媒体平台鼓吹着“内容为王”并用巨大的内容采编投资换来了一定的读者量甚至读者忠诚度,他们以为这才是正确的方向,其实是以偏概全了。只能说,这些媒体平台通过提高内容质量提高了读者在其平台上“寻找信息”的效率,减少了“寻找信息”的成本,所以取得了好的反馈。这和在高档餐厅容易找到美食一个道理,但再好的餐厅也不能包括天下美食,更不用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而且还喜欢经常换。
所以既然读者的目标是“寻找”信息,那么媒体平台或者工具所能做的就远远不止提供高质量内容这一件事。但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明白了读者的需求恐怕也难以去满足。比如说,读者希望看到多家不同媒体的文章或者点评,做到兼听则明,那么对于单独一家媒体来说,不论你如何努力提高内容也满足不了这部分读者。再比如说,有的读者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缩小阅读的范围,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点击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可大部分媒体都没有在这个方面去努力的足够动力——因为靠流量、靠PV、靠点击、靠用户停留时间来获得商业收益的传统媒体,没有理由去帮助用户缩短在自己网站的访问时间和所访问的页面数。
如果大家认同“寻找信息”是用户的基础需求,并且明白了为什么当前主要媒体都无法提供或者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以后,符合当前读者需求的新媒体工具和服务也就基本跃然纸上了。
首先,作为新媒体工具或者服务,必须能够让用户“寻找信息”的成本尽可能低。这个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努力:
一.把质量高的文章优先推荐给读者。在同一时间区间内,根据文章质量对文章进行排序 。既然现在所有的文章都可以方便地被社交网络分享了,那么换句话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对文章的反响进行分析,采用算法的形式发现什么文章更受欢迎。
二.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让读者优先看到那些被和自己类似的人所推荐过或者赞赏过的文章。这一点做起来较难,需要首先能够对读者的身份属性和兴趣属性进行分析,但也不是没办法。想想亚马逊怎么卖书的,读一读《大数据》这本书,就知道其实文章也可以通过同样的算法手段来“卖”。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在此特别强调这个地方千万别做成那种在一旁喋喋不休说你的好友谁谁又看了什么、转了什么、赞了什么的体验,一方面这有点侵人隐私,一方面也分散了用户注意力还毫无实际内容推荐价值。因为,好友并不代表着共同的兴趣属性。
三.在读者所阅读的每篇文章之下为其推荐相关文章。这需要通过语义分析对文章进行分析,还需要有足够的文章库和一套关联算法。如果同时可以结合对内容质量的判断和排序,这样的推荐显然可以大大减少读者“寻找信息”的时间,更好的是,还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量和停留时间(说到这里,严重鄙视一下那些把一篇高质量长文章拆成八块给读者看的网站,让读者点击N次“下一页”才能看完整篇文章,你们这算是为读者考虑吗?!这种手段换来的广告展示数和PV让我不屑一顾。)
四.区分深度阅读文章和碎片快讯类文章,让读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来看。不要光想着“荤素搭配吃饭不累”了,如果把值得精读的文章和新闻快讯类文章放在同一个列表里,这其实会增加读者的寻找成本。或许会让读者在一篇其实看标题就足够的快讯上浪费了一次点击,也或许会让读者因为时间匆忙而无暇细看一篇本来可以打动他的精品文章。
五,考虑到屏幕尺寸的限制,移动新闻阅读工具应该避免用内容报道所覆盖的领域作为标尺来设置不同的栏目/频道。比如像通信、消费、汽车等等这种分法就都不对,因为你永远无法用细分来满足全部用户需求,而每一个满足了某类用户的细分频道,都意味着其他频道同时在浪费宝贵的手机版面。
六.如果可能,去打通各个媒体平台,让文章不再有疆界。
以上建议,其实不论是否移动媒体都适用。
新旧媒体之分存乎于心,关键在于当事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对待读者需求的态度。
对仍然以顽强的毅力行走在PC互联网甚至平面媒体的朋友来说,做好上面提到“寻找信息”的工作已经任重而道远了。而对于致力于开发优秀移动互联网阅读工具的同学们,这更是才刚刚开始。因为移动产品还需要通过在应用市场的激烈竞争才能到达用户手中,更残忍的是,你如果不能提供一个惊艳或者至少让人喜欢的UI,则很有可能还未曾展示自己的强大内容算法服务就被用户打入冷宫。
关于移动新闻阅读客户端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各种手势、各种风格、各种分享,我想大家都已经看得够多了,而且市场上也有许多优秀的新闻阅读客户端,所以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在我看来,目前市场上最好的客户端也只完成了用户需求的50%,其他50%要靠产品的后台功力,通过解决上面提到的“寻找信息”的六个挑战来得以实现。
(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渠道变了,或者说用户接受信息的方式变了。媒体需要随之改变。<br/><br/>与“分享”和“创造”相比,把“寻找”作为读者的第一需求可能让很多人觉得不理解,尤其是传统的媒体人,他们认为寻找新闻是专业媒体人的工作,更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寻找读者的兴趣点并努力提供相关内容。<br/>(强)
寻找、分享、创造!<br/><br/>“寻找”感觉更重一些。
[...] 本文由APPYING整理发布,主要素材来自钛媒体《移动阅读时代,让新闻回归用户》,原文作者:焦学宁,转载本文须经作者及APPYING同意,并请附上本文来源(APPYING)及本文链接。 [...]
不错的干货,值得学习!
作者文中的建议很诚恳哦,做媒体的盆友值得参考。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