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固态电池产业化利好下,这家公司市值有想像空间?

深度
产品竞争力强,市值成长空间大。

随着1月13日首批搭载量产半固态电池的东风岚图下线,半固态电池迎来规模量产和装车阶段,车企纷纷宣布加速固态电池布局。

蔚蓝表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蔚蓝ET7将于2023年上半年交付,赣锋锂电宣布搭载公司半固态电池的塞力斯SERES 5规划于2023年上市,而长安深蓝表示目前公司半固态电池已进入工程化研发阶段,预计2025年搭载整车应用。

半固态电池作为液态锂电池到固态锂电池中间的过渡阶段,半固态电池开始商业化应用也意味着固态电池离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又进了一步,不同于液态电池依靠液态电解液传输离子,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为全固态,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较液态电池更高,而半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则是采用固态混合形式。

固态电池板块近期也持续活跃,表现较为强势,固态电池指数从年初至今涨幅达到13.71%,其中海顺新材表现抢眼,年初至今公司股价涨幅达到38.42%,公司在行业中具有哪些优势以及未来成长空间如何,本文来分析一下。

资料来源:wind,钛媒体产业研究部

方形电池为行业主流,铝塑膜国产化率低

动力电池按封装形式不同可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其中圆柱电池作为最早也是最成熟的封装形式,主要是特斯拉在使用;方形电池结构简单、单体容量较圆柱电池更大,国内主流电池厂商均选择方形电池,方形电池和圆柱电池外壳均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等硬壳。

相比之下,软包电池采用铝塑膜作为外壳包装材料,相较圆柱电池和方形电池,在同等质量和体积下,由于铝塑膜质量较轻,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但由于液态电解液可能会导致电池出现漏液和鼓胀等情况,使得软包电池在一致性和安全性方面较圆柱电池和方形电池差,叠加成本较高等原因限制了软包电池的发展。

近年国内方形电池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从2017年的57.5%增加至2022年的93.2%,圆柱电池和软包电池市场份额则逐渐缩小,其中软包电池市场份额2022年仅占2.3%。

资料来源:GGII,钛媒体产业研究部

由于半固态电池中电解液质量分数在5%-10%之间,基本采用软包形式封装,包装材料为铝塑膜,随着半固态电池以及未来固态电池的规模化量产,软包电池市场份额有望得到提升。

其中铝塑膜成本占软包电池总成本的10%左右,成本占比较高,未来随着软包电池市场份额逐渐增加,铝塑膜的需求量将会迎来快速增长。

全球铝塑膜市场主要被日韩企业垄断,根据EVTank数据,日本DNP、昭和电工和韩国栗村化学2020年合计占铝塑膜全球市场份额的73%,国内厂商市场份额较低,在要求较低的3C领域,铝塑膜国产化率约40%;而在动力电池领域,市场几乎完全被日韩企业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大。

业务拓展至新能源领域,产品指标处于行业领先

公司主营包装材料业务,包括硬包装和软包装材料,其中硬包装材料包含PVC、PVC/PVDC、塑料瓶、要用铝塑盖等硬质包装材料;软包装材料包含PTP铝箔、SP复合膜、医疗器械包装复合膜和原料药袋装等软质包装材料,产品主要用于医药领域药品包装。

2021年公司将业务由医药领域拓展至消费和新能源领域,产品包括应用于消费电子和动力储能电池上的铝塑膜以及奶酪灌装用片材等。

目前公司铝塑膜在3C领域已进入立正芯业、满亿能源和晋辉科技等公司供应链,且形成部分销售收入,其他客户处于产品验证阶段。

动力电池领域,除新纶新材和紫江新材形成规模化销售外,国内企业铝塑膜大多处于送样和小规模测试阶段,目前公司铝塑膜产品已对多氟多进行送样测试;与广西安德丰和东莞烯谷等7家公司签订动力储能类铝塑膜销售意向,年度订单需求预计为384万平米;其他锂电客户处于产品验证导入阶段。

公司已申请一系列铝塑膜相关专利,部分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公司表示铝塑膜核心原材料PP(聚丙烯)胶和CPP(流延聚丙烯)以及高纯钝化技术已取得初步成功,内测效果良好,后续将进一步商业化。

从公司送样产品相关性能参数与国内外相关企业产品对比来看,冲壳深度、AL/CPP以及热封性能等关键指标已超过DNP和昭和电工,整体上公司铝塑膜产品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单位产能投资额较低,市值成长空间大

2022年3月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公告,拟募集不超过63亿元用于包括铝塑膜以及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的建设,2022年11月可转债申请获审核通过。

募投项目中铝塑膜项目规划产能为1.2亿平米,目前国内铝塑膜主要企业新纶新材、紫江新材、明冠新材和道明光学铝塑膜现有产能分别为0.72亿平米、0.39亿平米、0.12亿平米和0.5亿平米,未来规划新增产能达产后新纶新材、紫江新材、明冠新材、恩捷股份产能分别为1.44亿平米、1.01亿平米、2.13亿平米和2.8亿平米,产能规模方面公司属于行业第一梯队。

以铝塑膜募投项目产能规划相对应的设备购置和安装金额来计算,公司铝塑膜项目单位产能设备投资额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意味着产线生产的每平米产品的制造费用较低,从而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市值规模较小,总市值仅44亿,考虑到随着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公司营收与利润将会有较大幅度成长,我们来估算一下公司市值未来的成长空间,本次募投项目新增对外出售多层共挤膜产能为1万吨,2023年到2025年多层共挤膜与铝塑膜产能达产率分别为30%、60%和80%。

鉴于近三年公司多层共挤膜产能利用率均在100%以上,产销率均在95%以上,假设未来三年公司多层共挤膜销量为新增产能的95%,同时由于公司多层共挤膜单吨售价近年呈现逐渐提高,单吨售价按公司2022年1-9月多层共挤膜的均价来计算,则2023年到2025年公司新增多层共挤膜销售收入分别为0.46亿元、0.93亿元和1.23亿元,完全达产后将新增多层共挤膜销售收入1.55亿元。

铝塑膜项目2023年到2025年达产率分别为30%、60%和80%,相对应的达产产能分别为0.36亿平米、0.72亿平米和0.96亿平米,此后产能为1.2亿平米。

由于铝塑膜下游客户导入周期需要一年以上,以公司所假设建设期的第2年和第3年生产负荷分别为30%和60%,生产期第1年生产负荷为80%,此后生产负荷为100%来算,2024年到2026年公司铝塑膜产量分别为0.21亿平米、0.57亿平米和0.96亿平米,此后产量为1.2亿平米。

考虑到公司铝塑膜产品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在行业内具有较为明显优势,假设产品产销率为90%,则2024年到2026年公司铝塑膜销量为0.19亿平米、0.51亿平米和0.86亿平米,此后销量为1.08亿平米。

对于铝塑膜售价,按行业平均销售单价16.43元/平米来计算,2024年到2026年公司铝塑膜带来销售收入3.12亿元、8.38亿元和14.13亿元,完全达产后销售收入为17.74亿元。

2023年到2025年可转债项目将分别增加公司营收0.46亿元、4.05亿元和9.62亿元,待项目完全投产后公司营收预计将增加19.29亿元,以目前公司4.59倍的PS(TTM)来计算,公司市值将增加88.54亿元,超出目前公司总市值的2倍。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钛媒体产业研究部。想获得更多科股深度分析,可订阅科股宝VIP栏目。)

单篇付费 ¥19.90 可解锁全文
解锁全文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科股投研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