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兔速递鲶鱼上岸,压力最大的是谁?

钛度号
把战火烧向全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斑马消费,作者|徐霁

极兔速递的崛起阳谋,算得上是中国快递业最近5年最大的“新故事”。随着公司港股上市募资近10亿美元的计划披露,这家以快著称的快递新势力,即将把战火烧向全球市场。

极兔崛起之后,中国快递业压力最大的是谁?现阶段,通达系首当其冲,其中的百世汇通已经率先投降。在极兔的全球化野心面前,暂时没有形成直接竞争的顺丰控股和京东物流,未来也不安全。

双面极兔

随着极兔速递冲击港股上市,这只快递业最大的黑马,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乍一看,并不如想象中的优秀。首要的一点便是,增速大幅下滑——以速取胜的极兔,可能很难维持增长神话。

在起家之地东南亚,极兔速递已经几乎丧失了增长动力。2022年,其在东南亚市场的收入23.82亿美元,只比上年增加了400万美元。

去年,中国市场已经取代东南亚,成为业务核心。但是,规模增速也从上年的355.5%,下降至87.8%;而且,这还是建立在2021年底收购百世汇通、2022年全面融合的基础上。

拼多多国内电商业务增速下滑,对极兔速递输出的增长动力减弱;同时,国内快递业的竞争状态持续高压,公司很难再复制当年的惊人增速。

所以,2022年,极兔再次开启了对外扩张,将业务拓展至沙特、阿联酋、埃及,以及墨西哥、巴西。

极兔速递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最近3年,公司毛利率持续为负,分别为-17.0%、-11.2%、-3.7%。虽然毛损状况有所缓解,但与中国竞争对手们10%-20%的差距,仍然很大。

毛利率为负、持续高投入,导致公司一直未能实现盈亏平衡,2020年-2022年的经营亏损分别为6.06亿美元、16.47亿美元、13.90亿美元。

可以说,极兔速递这几年的突飞猛进,靠的就是烧钱,资本投入和价格战。在这个高投入、重资产、低盈利的行业,渠道依赖也并不突出。一旦极兔想要借助市场地位扭转亏损局面,恐怕马上就会在业务增速上感到压力。

所以,港股只是极兔速递的加油站,融资补血押注业务扩张,还远未到开香槟庆祝的时候。

但是,如果你了解这家公司的崛起史,恐怕又会为其成长速度感到吃惊。

极兔速递2015年才成立,当时,散乱的东南亚快递市场,JNE、Lion Parcel、Sicepat Ekspres等本地小巨头已经经营多年。

2020年,中国快递市场因恶性价格战苦不堪言,客观上给极兔在中国市场的悄然崛起提供了时间窗口。当时,快递业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总量增速也在下滑,整体上处于存量争夺的阶段。在巨头的夹缝中重新撕开一条口子,相当不容易。

最后,极兔速递凭借特殊的商业模式和团队能力,登顶东南亚快递市场,并靠着蹭网、价格战、资本运作三板斧,成功在中国市场跻身主流。

通达首当其冲

现阶段来看,极兔速递崛起,首当其冲的,便是通达系,中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速递、申通快递等。

2020年底,下令封杀极兔,要求下属加盟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加盟极兔,还要求揽派两端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代理极兔快递业务的,正是它们。

毕竟,极兔速递与通达系都是加盟制快递公司,只是合并范围有所不同。极兔在招股书中称通达系快递公司为网络合作伙伴模式,而自己为区域代理模式。

正因为如此,极兔才可以用相对轻资产的模式实现快速扩张和高效运转。其在中国市场,不到8000名员工,去年管理了120亿单快递业务。

只不过,整体业务价值较低。2022年,极兔速递在中国市场的单票收入仅为0.34美元,远低于通达系快递公司。

从业务来源来看,无论是通达系还是极兔速递,都是以电商渠道为主。阿里系电商平台滋养出了早年的四通一达,拼多多直接扶起了极兔速递。现在的争夺重点,则变成了以抖音电商为主的直播电商渠道。

2020年之前,中国快递行业主流公司,按业务量的市场排序为中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速递、百世汇通、申通快递、顺丰控股。

到2022年,前六大快递公司的业务市场份额分别为:中通22.1%、韵达15.9%、圆通15.8%、申通11.7%、顺丰11.1%、极兔10.9%。这其中,最大的变数便是,极兔速递收购了掉队者百世汇通。

而且,2022年极兔与申通的业务量差距仅为9亿单。2023年前5个月,申通业务量61.88亿单,同比增长37.73%,极兔如果不是太拉胯,应该已经追上来了;如果再算上顺丰将低端加盟业务出售给极兔的影响,公司恐怕已经“坐五追四”了。

百世汇通就近卖身给极兔速递之后,对阿里阵营的通达系快递打击很大。在那之后,阿里巴巴不仅加强了在资本和业务两大层面对通达系的融合,也正在加快推进菜鸟的上市计划。

站在阿里巴巴的角度来说,在快递领域扶持新势力阻击极兔速递,正是其抗衡拼多多的重点战线之一。

出海决定未来

中国快递业江湖,现在的主流阵营中,EMS处于顶部,底部就是通达系与极兔速递,顺丰控股和京东物流属于中间层。

顺丰本就是靠高价值的商务件起家,后期借助资本积累将业务拓展至供应链;京东物流也并非只是简单的京东快递,而是综合了快递、物流、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商。

它们靠着这些快递之上的业务,建立了对通达系和极兔速递的维度优势。这些布局可以帮助它们避免低质量竞争,顺利过渡到下一个行业周期。

但是,单一市场,总有增速放缓甚至是增长不动的时候。如果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出海是必由之路。这样的故事,已经发生在离快递业最近的电商领域。

现阶段,极兔速递只是对通达系产生了冲击,顺丰和京东暂时未受威胁。可在不远的未来,这种压力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蔓延到顺丰控股和京东物流。

就算顺丰与极兔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京东物流也必然要奔赴海外市场背水一战。毕竟,京东的整体增速已经大幅放缓,不断分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再不出海,恐怕连电商老三的地位都保不住了。

在这个方面,极兔速递有着天然的优势。其创始团队,从OPPO时代起便积累了成功的出海经验,现阶段它本就是跨国经营的企业,且在东南亚和中国之外,已经开始广泛布局南美洲与西亚。

顺丰,在中国快递市场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海外业务进展并不顺利,暂未能对世界快递三巨头FedEx联邦快递、UPS优比速、DHL敦豪等形成有效威胁。

京东物流,尽管背靠京东系拥有资本与产业优势,但国内业务都没玩明白,增长全靠收购,常年亏损,且口碑不佳,大规模出海的时机尚未成熟。

2023年一季度邮政业用户申诉情况显示,九大主流快递公司申诉率排行榜,京东物流旗下的德邦快递和京东快递分列第一和第三,申诉率分别为47.14%和11.34%,而行业平均值为10.29%。如果只是靠着并购一路狂奔,而丢失了用户服务,京东物流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长远来看,它们的安全系数也没有那么高,特别是京东物流。

本文系作者 斑马消费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 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

    获投79亿元

    智能硬件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获投31亿元

    人工智能
  • 医疗健康

    医疗健康

    获投16亿元

    医疗健康
11
4

扫描下载App